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大鼠下颌骨牵张间隙内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痂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选用54只雄性SD大鼠,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所有大鼠行右侧下颌骨牵张;并于术后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2组。牵张结束时,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注射自体MSCs;而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期第2、4、8周分3批处死大鼠,进行放射学、组织学观察,并对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放射学和组织学观察表明,2组牵张间隙内均形成了骨痂组织,但实验组新生骨组织显著多于对照组。计量学分析也显示,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量(NBV1和NBV2)和新生骨小梁宽度(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牵张间隙内行自体骨髓MSCs移植,可有效促进新骨形成,缩短固定期;该方法对众多的颅颌面外科畸形的矫治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应用持续负压引流系统与常规加压包扎植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18年9月急慢性创面并且需要进行植皮手术治疗的病人98例,根据术中皮片包扎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游离植皮+常规加压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游离植皮+持续负压引流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手术优良率、满意度、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及血肿、感染、皮片不成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手术结果优30例、良5例、可7例、差7例;观察组手术结果优4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观察组病人手术优良率及满意度分别为95.92%和97.96%,对照组分别为71.43%和73.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伤口愈合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肿、感染、皮片不成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对照组为22.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植皮术应用持续负压引流系统较常规植皮加压包扎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和病人术后满意度,促进伤口愈合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假两性畸形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假两性畸形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男性假两性畸形的患者,采用阴茎延长加粗术结合阴茎再造术来治疗小阴茎畸形;对女性假两性畸形的患者,早期进行手术联合内分泌的治疗.结果 本组27例患者,术后外生殖器外观满意,感觉、功能、心态均良好,工作生活正常.结论 对假两性畸形患者及早明确诊断,尽早进行有效的医学干预,特别是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甚至终生辅以有效的内分泌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4.
牵张成骨修复颅骨缺损对硬脑膜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牵张成骨修复颅骨缺损过程中硬脑膜组织力学性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3/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选用健康清洁级山羊30只,18~24个月龄,体质量18~20kg,性别不限,由武汉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SCXK(鄂)2003-2004)。②实验方法:将山羊单纯随机分为6组:7d组(牵张第7天),固定0,2,4,8周组,正常对照组,每组5只。取实验组山羊25只,切开颅顶,暴露颅顶区骨面,裂钻行10mm×25mm颅骨切开,仔细分离硬脑膜,移去骨块,形成骨缺损,建立颅骨缺损牵张模型。延迟7d后开始牵张,牵张速率为0.8mm/d,2次/d,每次0.4mm,间隔12h,总牵张距离10mm。分别于牵张中(牵张第7天)、牵张结束当天(固定期第0周)、固定期第2,4,8周处死动物,处死后将各组动物沿牵张区外5mm切取硬脑膜组织20mm×30mm。正常对照组5只动物不实施手术,取同样大小颅顶区硬脑膜组织。③实验评估:标本修整后分别沿牵张方向和垂直牵张方向切成长宽比为5∶1的窄条形试件,浸入人工脑脊液直接送实验室,进行单向拉伸实验和拉伸蠕变实验,观察硬脑膜弹性模量和在相同载荷条件下应变值变化。结果:30只山羊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时期两个方向硬脑膜组织弹性模量变化:不同时期两个方向硬脑膜组织弹性模量:沿牵张方向硬脑膜弹性模量在牵张期逐渐增加,至固定期第2周最大,以后逐渐下降,至固定期第8周接近正常;在垂直牵张方向上,硬脑膜弹性模量值无明显变化。②不同时间硬脑膜在相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变值变化:当突然加载荷时有一初始变形,随后在该载荷作用下标本的变形随时间变形缓慢增加,但幅度很小。正常对照组初始应变值ε约为0.03,牵张中、末应变值变化与正常对照组一致,固定第2,4周ε增加,至第8周趋于正常。结论:硬脑膜组织在牵张过程中出现适应性改建,牵张成骨修复颅骨缺损对硬脑膜组织力学性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以来,我科采用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疾患176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生长期山羊颅骨冠状缝牵张后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用处于发育期山羊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只。在颅骨冠状缝两侧安放自行研制的牵张器,以每天0.4mm的速率进行骨缝牵张,连续加力8d。实验组动物骨缝牵张区给予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同期注射生理盐水。在牵张结束后第4周处死动物,取骨缝标本进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所有实验动物的冠状缝均被成功牵开,骨缝边缘均可见新骨组织生成与改建。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缝成骨与矿化较快,骨小梁分布密度及成熟程度也较高,骨缝形状已开始恢复正常。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山羊颅骨缝牵张成骨可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体外构建重组质粒pEGFP-BMP7,并检测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从大鼠肾脏中分离、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随后将所得cDNA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1中,进行双酶切来鉴定克隆的正确性。通过脂质体介导重组pEGFP-BMP7瞬时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确定转染效率,并通过RT-PCR、免疫细胞化学手段检测BMP7的表达。结果 通过RT-PCR成功获得1·3 kb的cDNA 片段,该cDNA除756 bp处有一碱基从T突变成A外,其余序列与大鼠BMP7基因完全相符。重组质粒双酶切图谱显示,BMP7 cDNA被正确插入载体中。绿色荧光蛋白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早期瞬时转染效率可达33%。转染后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实重组pEGFP-BMP7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BMP7,并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得到表达,有助于应用BMP7行基因治疗,促进牵张成骨、骨痂形成和修复颅颌面骨缺损。  相似文献   
18.
珊瑚颗粒即刻植入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大小与其完全修复所需要时间成正比,并认为骨缺损大于1mm者,应争取植骨,以利于新骨生长和种植体的早期固位。目的:比较珊瑚颗粒和羟基磷灰石颗粒在即刻种植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设计:分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材料: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羟基磷灰石颗粒,珊瑚颗粒,成年杂种犬3只。方法:实验于2002—08/2003-04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完成。麻醉下将3只犬股骨钻6个孔(每侧股骨3个孔),造成骨缺损。在所有近心端一组种植体周的骨缺损中植入珊瑚颗粒(珊瑚颗粒组),在所有远心端的一组种植体周的骨缺损中植入羟基磷灰石颗粒(羟基磷灰石颗粒组),中间一组种植体周的骨缺损中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对照组)。术后2,3,4个月麻醉状态各处死犬1只,取犬种植区骨段各组材料标本进行X射线检查及扫描电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犬种植区骨段各组材料X射线检查及各组标本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结果:①种植区骨段各组材料X射线检查结果:4个月,珊瑚颗粒组和羟基磷灰石颗粒组种植体与骨组织紧密结合。空白对照组尚有部分骨组织缺损。②种植区骨段各组标本扫描电镜观察结果:4个月,珊瑚颗粒组新生骨组织完全成熟,珊瑚颗粒残留少许。羟基磷灰石颗粒组新生骨组织完全成熟,羟基磷灰石颗粒仍大量存在,颗粒无明显吸收。空白对照组,种植体颈部存在部分空隙。结论: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1mm以上应植入植骨材料。作为植骨材料,珊瑚颗粒较羟基磷灰石颗粒有更好的骨引导活性,能降解吸收为骨组织替代,而羟基磷灰石颗粒不能吸收,影响骨改建。  相似文献   
19.
报道应用(口恶)丙嗪治疗口腔科手术后疼痛4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并与阿斯匹林对比.结果表明:(口恶)丙嗪对口腔手术后疼痛,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海绵状血管瘤的分型与激光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120例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接受激光手术患者。提出了海绵状血管瘤的三个亚型分类:纤维血管型、网状静脉型和窦腔型。不同亚型选择不同的激光手术方式,随访期6月~5年,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临床结果表明:海绵状血管瘤的亚型分类对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