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多发性骨折早期处理7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的发展,多发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及其合并伤有日趋增多的趋势,这些复杂性创伤常给处理上带来困难,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延误治疗,往往发生严重后遗症。我院1984~1986年中处理多发性骨折75例,其中男51例,女24例。21~50岁占47例。75例共有194处骨折,其中下肢骨折87处,上肢骨折55处,其他部位骨折52处。合并颅脑损伤18例,胸部损伤15例,腹部内脏损防4例,泌尿生殖器损伤4例,骨筋膜室综合征4例,神经和血管损伤各1例。来院时有创伤性休克14例。死亡2例。其损伤原因为:由于交通事故致伤45例(60%),其他原因致伤30例(40%)。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多发性骨折早期处理的水平,现将我院3年来对75例多发性骨折的治疗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作  相似文献   
92.
背景:腰椎间融合术为一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新术式,在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但对其生物力学方面的评价较少。目的:探讨椎间盘融合器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设计:临床部分:以诊断为依据病例回顾性分析。实验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从1996年起收集的严重椎管狭窄患者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39∽76岁(平均52.9岁)。成年新鲜尸体6具(南华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干预:本组病例均采用后路椎间融合器手术治疗;实验则采用随机分组进行生物力学评价。主妻观察指标: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标准(JOA)评定疗效。实验生物力学评价主要观测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半年后33例患者得到随访,4例脱落,随访率34/37,优良率达90.8%;椎体间融合率达94.8%,无严重并发症。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椎问融合器组可恢复腰椎节段稳定性,与全椎板扩大减压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椎间融合在严重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建脊柱稳定,恢复椎间隙和提高椎间融合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93.
背景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是在治疗髋臼巨大缺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近年来,国外学者将其用于治疗骨盆肿瘤取得了显著疗效.目的探讨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后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设计以诊断为依据非随机非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完成,对象为17岁男性患者,诊断为右侧骨盆骨巨细胞瘤Ⅱ级.干预对患者进行相当于Eneking and DunhamtypeⅡ+Ⅲ的半骨盆切除术.作病灶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后,指导患者分阶段、渐进地进行患侧下肢距小腿(踝)、膝、髋关节的主动训练,调整步态.根据Aboulafia AJ的马鞍形假体置换术后整体结果评定标准进行结果评定.主要观察指标步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年患者步态仍稍跛,但户外活动不需带拐杖,患肢部分萎缩的大腿肌肉有改善,等级评定为优.结论患侧下肢距小腿、膝、髋关节的分阶段主动训练对马鞍形半骨盆重建术后的患者康复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4.
小儿股骨头骨骺滑脱是常见的发生于青少年的髋关节疾病,表现为股骨头骨骺通过骺板在干骺端移位。确切地说这个术语是不准确的。因为骨骺通过圆韧带包容在髋臼内。正确的描述应该是干骺端向上。向外移位,而骨骺仍位于髋臼,在大部分患者中,头和颈之间有明显的内翻,骨骺相对于颈向上  相似文献   
95.
突出腰椎间盘组织再吸收现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椎间盘组织接触有血运组织后能否被吸收缩小及其发生机制。方法(1)将15只大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经前外侧入路取出L4-5、L5-6椎间盘,共30个,将这些标本放入通风的无菌操作台内使水分蒸发,当剩余质量为起始质量的一半以下时将容器封口,记录数值备用。在A组兔两侧臀部各做长1cm切口,将椎间盘埋植在皮下。在B组兔两侧臀部各做长1cm切口显露臀肌,将椎间盘埋植在肌肉内。在C组兔下腰部正中做长3cm切口、咬除椎板显露硬脊膜,将2块椎间盘埋植在硬膜外。3个月后取出埋植椎间盘,称重后用体积分数为10%的甲醛溶液固定留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2)收集LDH患者的椎间盘标本10个,与兔标本一起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组织学检查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检查采用抗人巨噬细胞抗体CD68染色。结果埋植在皮下的椎间盘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埋植在椎管内和肌肉内的椎间盘前后质量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小于0.01和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埋植在肌肉内和椎管内的椎间盘均有肉芽组织侵入,免疫组化CD68染色呈阳性,埋植在皮下的椎间盘1例有肉芽组织侵入,CD68染色呈弱阳性;10例患者的椎间盘标本,其中5例破裂型突出HE染色见有明显的血管肉芽组织侵入,另5例膨隆型突出未见肉芽组织侵入,但CD68染色均呈阳性。结论(1)突出  相似文献   
96.
经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失稳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经前路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腰椎失稳症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效果。方法:选择21例经临床诊断存在严重腰痛的患者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和cage置入椎间融合术,并进行术前和术后影像学评价及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即时X线片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增宽、根管扩大、脊柱生理曲度恢复,腰腿痛症状缓解或消失。随访6~24个月(平均18.6个月),动态X线检查显示融合节段稳定,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5分提高到术后23.5分(P<0.01)。结论:前路应用cage行椎间融合固定术具有提供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恢复脊柱生理平衡的优势,是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影响。方法:取28只健康成年雌性白兔,行双侧腰5~6横突间融合。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6周处死动物取腰段脊柱行手术检查、X线摄片、骨密度测定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手术检查结果和X线摄片分析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组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组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高压氧治疗组的新生骨较对照组多和成熟。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提高兔腰椎横突间融合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98.
髌骨不稳致骸股关节痛和膝内侧痛并非少见,典型病例诊断不难,而轻度不稳往往因认识不足而被忽视,常误诊为骸骨软化、半月板损伤、滚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而延误治疗,据报道,滚骨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在100种以上,说明该病的治疗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作者1989-1995年手术治疗骸骨不稳12例,效果较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16.5(12-36)岁,其中12-25岁9例,26-36岁3例。单纯骸骨不稳11例,双侧骸骨不稳1例。左膝5个,右膝8个,有外伤受者4例,其中滚骨外伤性脱位1例。病程6个月至6年,患者主诉滚…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对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复内固定手术。结果:12例患者术中均获得良好复位,平均随访19.4个月(6-2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满意。结论: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复位理想,固定牢靠,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0.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是解剖薄弱的地方,一旦受外力则容易发生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桡骨远端骨折的分类方法很多,如Frykman分类,Mayo分类,Melone分类及AO分类等等,几乎所有的分类方法都是依据受伤机制和骨折的形态进行分类,其中比较全面且比较被公认的是AO分类方法,但是至今没有一种分类方法包括了所有的骨折情况,另外决大多数分类方法与骨折的稳定性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