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64篇 |
免费 | 972篇 |
国内免费 | 52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7篇 |
儿科学 | 167篇 |
妇产科学 | 146篇 |
基础医学 | 714篇 |
口腔科学 | 83篇 |
临床医学 | 3652篇 |
内科学 | 1268篇 |
皮肤病学 | 288篇 |
神经病学 | 572篇 |
特种医学 | 40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187篇 |
综合类 | 5746篇 |
预防医学 | 2592篇 |
眼科学 | 137篇 |
药学 | 2619篇 |
53篇 | |
中国医学 | 2153篇 |
肿瘤学 | 5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4篇 |
2023年 | 456篇 |
2022年 | 466篇 |
2021年 | 627篇 |
2020年 | 523篇 |
2019年 | 489篇 |
2018年 | 471篇 |
2017年 | 329篇 |
2016年 | 433篇 |
2015年 | 449篇 |
2014年 | 1168篇 |
2013年 | 984篇 |
2012年 | 1087篇 |
2011年 | 1159篇 |
2010年 | 1184篇 |
2009年 | 1147篇 |
2008年 | 1073篇 |
2007年 | 1105篇 |
2006年 | 1069篇 |
2005年 | 1040篇 |
2004年 | 924篇 |
2003年 | 727篇 |
2002年 | 578篇 |
2001年 | 559篇 |
2000年 | 546篇 |
1999年 | 501篇 |
1998年 | 430篇 |
1997年 | 418篇 |
1996年 | 385篇 |
1995年 | 314篇 |
1994年 | 295篇 |
1993年 | 178篇 |
1992年 | 208篇 |
1991年 | 157篇 |
1990年 | 115篇 |
1989年 | 118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64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53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29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4篇 |
1959年 | 8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用显微荧光测量技术研究了纯化培养的大鼠神经胶质细胞的内质网钙库的组成、特征.用IP3-敏感的和非IP3-敏感的钙库的激活剂乙酰甲胆碱(Acetyl-β-Methylcholine Chloride,MCh)和咖啡因(Caffeine,CAF)及线粒体解偶剂FCCP组成不同的刺激条件作用于细胞,观察胞内钙信号的变化.结果表明MCh和CAF均可使[Ca2+]i出现与刺激浓度依赖性的钙升高.快速重复的刺激可导致钙库的耗竭,而足够长的间隔时间可使钙库的Ca2+储存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用Thapsigargin耗竭内质网钙库后,MCh和CAF不能引起[Ca2+]i升高;线粒体的解偶剂FCCP可诱发中度的[Ca2+]i升高,并与MCh和CAF敏感的钙库相对独立.研究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内的钙库包括:MCh和CAF敏感的两种内质网钙库,它们或相对独立或密切相关;线粒体钙库参与胞质内Ca2+缓冲系统. 相似文献
92.
93.
94.
以躁狂表现为主的情感性精神病常可分为双相、混合、慢性和快速循环等诸多亚型,对这些亚型的研究报告很多,但对不同年龄、性别、病前个性的躁狂病人的症状差异研究甚少。本文使用症状量表,研究住院躁狂症病人年龄、性别、病前个性对症状的影响,旨在探讨躁狂症病人本身条件和临床精神病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了解应激障碍10年~15年后随访、再诊断及其转归。方法随即抽取1990年1月1日~1994年12月31日5年间我院的门诊病历,逐一筛选符合"CCMD-2-R[1]"诊断标准的应激障碍(剔除癔病)病例。用自行设计的资料收集表(16项50多个因子)收集有关住院资料及间隔10年~15年的随访资料,用"CCMD-3[2]"再诊断,比较更正诊断和维持原诊断的临床特点及其差异性,用相关分析找出更正诊断和维持原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应激障碍的就诊率女性是男性的2.3倍,以低文化的农民患病率高,更正诊断率达48.1%,维持原诊断与更正诊断在心因的强度,精神症状、药物选择、发病次数、就诊次数、治疗形式、病程和痊愈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0.001)。导致更正诊断的相关因素有:病程、发病次数、就诊次数、治疗方式、阳性家族史和慢性一般性心因。维持原诊断的相关因素有:发病时间、苯二氮类和抗抑郁类药物的应用、病程和痊愈时间。结论应激障碍易发于农村文化程度低的女性,10年后更正诊断率较高,系多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8名自杀未遂急诊入院的患者按CCMD-2-R进行人格障碍的诊断,分为伴人格障碍组和不伴人格障碍组,对两组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并进行自杀意图量表及自杀企图冲动性和致死性的测定,将有关项目作对比分析。结果:有40(37.04%)名自杀未遂者伴发人格障碍,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与不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有较多的既往自杀未遂史和精神科治疗史,自杀意图和自杀企图致死性较低,冲动性较高。结论:对伴人格障碍自杀未遂者应给予特别对待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快速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剥夺后与大鼠认知相关的行为学变化及脑内海马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大鼠经过筛选后分为空白对照组(CC组)、环境对照组(TC组)、睡眠剥夺组(SD组),每组各6只; 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odified multiple platform method,MMPM)建立睡眠剥夺模型,连续剥夺5 d后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功能; 用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自噬相关微管蛋白(LC3)及SQSTM1/P62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CC组和TC组比较,SD组大鼠毛色无光泽、易激惹、体重下降(P<0.05)。SD组与其他2组比较,逃逸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时间减少(P<0.05)。WB显示SD组与其他2组比较,大鼠脑内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II表达水平上升,P62水平下降(P<0.05)。CC组与TC组大鼠比较,体重、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自噬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睡眠剥夺后可损害大鼠学习及记忆功能,海马组织中自噬水平上调提示自噬活动可能参与睡眠剥夺介导的认知功能障碍过程。 相似文献
99.
背景:近年来,肾移植后并发症明显降低,但移植后淋巴漏仍有很多报道。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
方法:分析396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中髂血管周围有无肿大淋巴结分为淋巴结肿大组(n=21)和无肿大组(n=375),分析两组移植后淋巴漏的原因。
结果与结论:两组共发生淋巴漏27例,总发生率为6.82%。淋巴结肿大组5例,发生率为23.81%,移植后3 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23 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191 mL;无肿大组22例,发生率为5.87%,移植后8 d出现淋巴漏,平均持续时间为11 d,淋巴液引流量日均为96 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淋巴结肿大组移植后病理诊断淋巴结结核1例,出现淋巴漏1例;反应性淋巴结肿大9例,出现淋巴漏1例;慢性淋巴结炎11例,出现淋巴漏3例;无淋巴结肿大组1例移植肾功能丢失,1例死亡。说明肾移植后淋巴漏与肿大淋巴结性质、手术操作、排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影响人肾存活。 相似文献
100.
梅元武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1982,(2)
作者报导经活检证实为颞动脉炎的14例患者。女10例,男4例,年龄57—84岁(平均72岁)。病程2周到6年。其中眼肌麻痹者7例(50%),眼睑下垂5例(36%),瞳孔缩小5例(36%)。本组病例的症状和体征与文献报导相似。半数急性发病,半数慢性起病。所有的患者均有低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