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凝胶对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后腱一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24只兔行双侧ACL重建;一侧膝关节移植物予自体PRP凝胶预处理(实验组),另一侧膝关节移植物不予处理(对照组).于术后2,6和12周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和生物力学评价.结果 2周和6周时Burak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12周时对照组腱-骨界面为成熟瘢痕组织,而实验组显示该界面为成熟纤维软骨带.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阳性表达在早期较对照组高,TGF-β1的表达持续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分析显示2周及6周时实验组极限负荷[(15.3±2.9)N、(33.2±6.9)N]明显高于对照组((7.9±1.4)N、(23.7±4.9)N](P<0.05).结论 PRP凝胶可促进同种异体移植肌腱早期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羧甲基壳聚糖(CMCS)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在荷S180肉瘤小鼠体内代谢.方法 将188Re-碘化油通过离子凝胶化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纳米微球,用HPLC法测定188Re-碘化油-CMCS-DLN的标记率,将其注射于荷S180肉瘤小鼠体内,通过SPECT法观察188Re-碘化油-CMCS-DLN在荷瘤鼠中的显像,用DSA 1.0软件分析188Re-碘化油-CMCS-DLN 在S180肉瘤动物肿瘤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采用CMCS-DLN对188Re-碘化油标记率达94.9%±0.2%;188Re-碘化油-CMCS-DLN随着时间而下降,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比值随着时间的延迟而有增加的趋势,在注射显像剂后6~10h达到峰值.结论 CMCS-DLN对188Re的包裹效果良好,在48h浓聚于肉瘤组织内,肿瘤与脾、胃、肠、股骨、肌肉、脂肪组织放射性比值高.  相似文献   
93.
背景:腰椎融合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然而传统的经后方或后外侧入路融合率较低,并发症较多,影响相邻脊柱节段的稳定性,破坏了脊柱的机械载荷分布.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腰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其中峡部裂型腰椎滑脱2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1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18例和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10例.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9个月(10-60个月).所有病例未发生内置物断裂、松动移位和椎间隙高度丧失等并发症,骨融合率为91%.依据日本JOA疗效评定标准,优35例,良26例,可5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90%.结果说明基于椎弓根置入内固定的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植骨融合可有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4.
绝经后脊柱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调查绝经后脊柱骨质疏松症(PSO)的发病率,建立PSO骨量参考值数据库,为PSO的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和疗效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收集绝经后X线影像学提示椎体骨疏松352例,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检测跟骨骨量,提示骨质疏松的称真性PSO,资料和数据存于电脑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真性PSO 232例(占总数的65.91%),骨量112.82~250.82mg/cm^2,平均191.55mg/cm^2。352例中45岁以下年龄组32例(9.09%),均因肿瘤、妇科疾病等原因致双侧附件过早切除而较早绝经;45~55岁组60例(17.05%);56~65岁组92例(26.14%);66~75岁组124例(35.23%);75岁以上年龄组44例(12.50%)。结论单凭DR—X线影像学不能确定真性PSO,诊断PSO,X线影像学应结合骨量检测;全身各骨骼骨量的丢失率是不同步的,对各部位骨骼的骨质疏松的诊断应有所区别,并合理命名;真性PSO应根据椎体形态、个数和节段来确定椎体成形术的适应证;绝经后不进行医疗干预,骨量丢失速度会更快;对PSO应采取综合保守治疗的方式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95.
96.
核素骨显像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显像结果、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股骨头坏死等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两侧股骨头放射性比值、股骨头与股骨干比值及股骨头与髂前上棘比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前股骨头无缺血组施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比率高于缺血组,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比率低于缺血组,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几率明显低于缺血组;股骨头缺血组的定量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股骨颈骨折后术前早期骨显像对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从原代培养(P0)中观察到细胞集落的形态有明显差异,提示骨髓基质细胞是一个由多样细胞组成的混合体。在培养液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5ng/ml)。结果 第一代细胞(P1)的生长速度增至对照组的1.5倍。而未经bFGF处理的细胞活跃增殖能力只能保持4~5代,随后即发生  相似文献   
98.
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和兔膝关节软骨标本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和粘弹性试验。结果;人膝关节软骨拉伸强度为4.75tana;人、兔膝关节软骨的粘弹性响应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软骨的结构完整性直接影响其力学性能,应力集中可造成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99.
背景:骨折动物模型无疑是研究骨折愈合的基石,其中开放截骨模型与闭合骨折模型是较成熟的两种长骨干骨折模型。就作者所查文献,未见关于大鼠两种模型比较研究的报道。 目的:比较大鼠股骨开放截骨模型与闭合骨折模型的制作过程,并通过X射线摄片比较二者的骨折愈合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20±30) g,随机分为开放截骨模型组与闭合骨折模型组,每组20只。电动摆锯;自行改良设计的闭合骨折模型打击器。 方法:开放组行开放截骨术造成股骨中段横行骨折,逆行克氏针固定;闭合组行逆行克氏针固后,使用造模支架致股骨中段闭合骨折。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平均造模时间,造模成功率及术后2,3,4,8周骨折愈合的X射线情况。 结果:开放截骨模型每只造模成功率90%,平均造摸时间为17 min,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率40%;闭合骨折模型每只造模成功率85%,平均造模时间12 min,未见畸形愈合及不愈合。术后2,3,4周X射线评分开放组均低于闭合组(P < 0.05),8周时开放组X射线评分仍较闭合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开放截骨模型造模时间长,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发生率高,近中期骨折愈合明显滞后,不适于近中期骨折愈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腕部类风湿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例腕部类风湿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患者,在切除肌腱和关节滑膜的同时,均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断裂缺损的肌腱.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未见肌腱粘连和再次断裂,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良率达92%.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腕部类风湿指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是一种操作简便、损伤小、疗效可靠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