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研究兔肝VX2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区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观察其对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实验兔制成VX2肝移植肿瘤模型,分成RFA组(42只)及对照组(6只),分别于RFA后即刻、1d、2d、1周、2周、3周后处死,对肝移植肿瘤组织通过HE染色、Annexin V-FITC/PI标记、PCNA mRNA及VEGF检测来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区带的肿瘤细胞凋亡及增殖.结果 对照组VX2肿瘤呈浸润性生长.RFA组术后中央消融区呈大片坏死,边界区见炎性反应细胞及残留癌细胞;RFA组术后中央消融区内即刻出现大量坏死细胞,以针道区为主,坏死百分率约(45.16±4.44)%;3周后针道区坏死率仍明显高于热凝固区及边界区(F=142.089,P=0.000),此时,各区带内肿瘤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接近术前水平;针道区在1d后PCNA mRNA一直维持低表达水平;热凝固区在3周后PCNA mRNA表达恢复到术前对照水平(P=0.159);边界区的PCNA mRNA表达在2周时较1周时明显升高(P =0.000),但仍低于术前对照组(P=0.001),3周后边界区PCNA mRNA的表达则高于术前对照组(P =0.031);RFA后边界区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针道区及热凝固区(P<0.05).结论 RFA对针道细胞可以达到完全杀灭,但对于边界区的残留,RFA可能促进其复发及转移,仍需要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评价I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RIAC)对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Ⅲ、Ⅳ期胰腺癌患者,其中接受I粒子植入联合RIAC(A组)90例,单纯RIAC(B组)68例,全身静脉化疗(C组)98例,观察3组治疗方式的疼痛缓解情况、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时间(mST)和总生存率(OS)。结果治疗后1个月疼痛缓解率在A、B、C组分别为81.11%(73/90)、50%(34/68)、19.39%(1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34,P<0.01)。治疗后2个月评估疗效,ORR分别为48.89%(44/90)、33.82%(23/68)、19.39%(1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5,P<0.01);mPFS分别为9.5个月、6.9个月、4.9个月,mST分别为13.0个月、10.1个月、7.2个月。A组m PFS和mST均较B、C组延长(χ^(2)=27.638、37.891,P<0.01)。治疗后6、12个月OS,A组分别为86.7%、56.7%;B组分别为75.0%、29.4%;C组分别为59.2%、17.3%。A组患者术后出现粒子迁移7例(7.78%),急性胰腺炎3例(3.33%),未出现新增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单纯RIAC和全身静脉化疗相比,^(125)I粒子植入联合RIAC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PVE)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9例无法或拒绝接受手术切除肝转移癌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单纯行TACE,治疗组(23例)在此基础上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观察比较2种疗法对患者术后肝功能、肝脏体积、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近期疗效和累积生存率的影响。结果①术后6个月治疗组有效率65.2%(15/23)高于对照组30.8%(8/26)(P=0.04);治疗组肿瘤最长径总和由术前(9.92±2.63)cm下降为术后(7.32±2.61)cm,对照组由术前(10.34±3.12)cm下降为术后(9.13±3.42)cm,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1个月及13个月,累积生存率比较P<0.05。②肝脏体积变化比较:对照组术后肝脏体积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术前非栓塞叶体积为(481±251)cm3,术后2,4,8周分别为(523±250)cm3,(548±249)cm3,(552±249)cm3,分别比术前增加(10.1±7.6)%,(16.1±10.9)%,(17.2±11.5)%。③术后肝功能:两组患者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均不明显,治疗组术后第1,3天,ALT、AST、TB等指标较术前明显升高,至术后第7天下降(P>0.05)。两组相比,术后第1天、第3天ALT、AST、TB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第7、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PVE联合TACE能够有效的控制和缩小肝转移癌,改善患者累积生存率,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肝转移癌安全有效的选择,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有症状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于2015年4月—2019年1月对在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35例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采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先应用计划系统(TPS)做淋巴结的重建三维图像,然后计算125I粒子的相应数量和分布。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评价患者1年生存率、临床获益率、客观有效率,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 患者随访期为5~18个月,平均时间为7个月。难治性疼痛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卡氏评分明显上升。术后1、3、6、9、12个月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00.00%、100.00%、71.42%、54.29%、48.57%。客观有效率分别为69.49%、79.66%、79.49%、82.39%、70.97%,临床获益率分别为89.83%、91.53%、84.62%、85.29%、77.42%。18例患者死亡。在组织间内照射治疗期间未发生粒子移位或术后骨髓抑制、大出血、感染、放射性腹膜炎、放射性肠炎、瘘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不同区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肿瘤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将48只兔肝移植VX2肿瘤,建立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6)。对实验组行RFA,分别在术后即刻、1天、2天、1周、2周、3周各处死7只实验兔,留存肿瘤标本,进行HE染色、VEGF检测、Annexin V-FITC/PI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带的VEGF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RFA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VEG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及边界区术后即刻与其他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针道炭化区及热凝固区VEGF在术后即刻达高峰,术后1天~3周呈整体下降趋势,消融边界区VEGF在术后即刻到1周呈上升趋势,2周后下降。术后针道炭化区、热凝固区和消融边界区平均肿瘤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区带细胞凋亡率均在术后1天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结论 RFA后针道区和热凝固区内肿瘤细胞VEGF下降和肿瘤凋亡显著,而消融交界区仍可能有存活的肿瘤细胞;在RFA后第3周时,残留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可恢复到术前状态,此时宜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肝细胞性肝癌病人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血清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及肠道微生态的改变。方法收集初诊为原发性肝癌病人11例,均采取常规TACE治疗,治疗前后不加服任何影响肠道微生态变化的药物制剂,观察此组病人术前1 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病人LPS、TLR4含量以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病人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血清内LPS、TLR4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Bonferroni两两比较分析发现,LPS含量术前1 d低于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TLR4含量术后1个月低于术前1 d及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病人术后1周时肠道菌群丰度稍升高,而随后1个月其丰度下降,且低于术前1 d的水平,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拟杆菌、毛螺菌等益生菌丰度高于术前1 d及术后1周,且链球菌、乳杆菌等潜在致病菌属低于术前1 d及术后1周,且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后,通过肝肠轴能显著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同时肠道微生物稳态不仅能作为肝癌TACE术后评价的指标,还能促进肝癌预后。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临床或肝穿刺活检证实的HSO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41例患者接受CT检查,平扫显示20例肝脏增大,7例肝左叶及尾状叶增大,21例肝实质密度不均匀性减低,36例出现不同程度腹腔积液、2例胸腔积液;增强扫描31例肝实质不均匀强化,21例呈“地图状”强化,9例斑片状不均匀强化,1例轻微小片强化;门静脉期均表现为斑片状、“地图状”强化,延迟期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均未见胆管扩张及肝内外侧支血管形成。12例接受MRI检查,平扫均表现为肝内信号欠均匀,10例肝脏增大,5例下腔静脉肝后段受压变细,胆囊形态均正常;增强后肝实质强化不均,表现为片状强化减低区及异常强化灶,呈“地图状”。结论HSOS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在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8月在弋矶山医院接受TIP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5例患者纳入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0例,顽固性腹水4例,门静脉全程血栓合并腹胀腹水1例。结果:TIPS手术成功率为88.7%(13/15)。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6周控制率为100%(8/8);顽固性腹水消退率为75%(3/4);1例门静脉全程血栓患者术后门静脉恢复通畅,腹胀和腹水消退。随访中,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为肝癌伴门脉癌栓,1例为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结论:TIPS手术是降低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和门静脉血栓;并发有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可能不适合行TIPS手术。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