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5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是整个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科研项目的有序进行.文章结合上海某三甲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从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管理体系、过程管理及绩效评价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科学合理编制科研项目预算、实行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完善院内科研绩效管理办法等5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从而为建立科学可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确保了医院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2.
进修培训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培养的进修医师的职称分布、进修科室、进修体会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修人员的培养情况。并从严格入口把关,注重岗前培训,授权上岗;强化临床实践,扩展知识面;开展临床研究,提高自学能力;加强情感沟通,实行人性化管理;建立感情纽带,营造后续发展环境等方面;介绍医院的进修人员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的亚低温临床实施方法。方法 对1999年7月~2000年3月,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出生体重为(3.42±0.56)kg,Apgar评分5min<5,生后6h内存在脑电图异常和/或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11例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选择性头部降温,维持鼻咽温度为(34±0.2)℃,持续72h,动态24h心肺功能及呼吸暂停、血气分析、血糖、血电解质等监测。结果 选择性头部降温将鼻咽温度下降至34℃所需时间为(45±25)min。亚低温治疗后复温至35.5℃所需时间为(450±175)min。降温初期鼻咽-直肠温差为1.5℃,降温至72h鼻咽-直肠温差为0.5℃。亚低温实施过程中,无硬肿、呼吸暂停、心律失常、抽搐、低血压、DIC等发生。治疗24、28、72h患儿心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治疗24、48h血钙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血糖、Na~ 、K~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中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结论 选择性头部降温方法在新生儿亚低温治疗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亚低温 (mild hypotherm ia)治疗新生儿窒息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Miller和 Westin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临床研究 ,以期提高窒息新生儿的存活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取得一定疗效 ,但因缺乏理论依据和严格的临床对照 ,未能得以推广。近年来亚低温的治疗价值重被关注 ,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总结1例COL1A2新突变致胎儿严重成骨不全症(OI)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胎儿产前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对产检B超检查示OI可能的胎儿流产组织抽提DNA进行基因型分析,自行设计COL1A1和COL1A2所有外显子及剪接区域的引物。利用Sanger测序法对胎儿行COL1A1和COL1A2 基因外显子及剪接区域的测序分析并行父母验证。依据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专业版,对COL1A2突变所致疾病临床表型行文献复习。结果 胎儿的COL1A1和COL1A2基因均检测出变异位点。COL1A2基因检测到杂合突变(c.3142G>T, p. Glu1048Cys)在寡核苷酸多态性数据库、HGMD及Ⅰ型胶原蛋白突变数据库均未见报道,结合胎儿父母验证为新发突变,对比公共数据库及在线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类型为致病突变。在HGMD专业版中搜索COL1A2,共检索到387个COL1A2致病突变,与21种疾病及其亚型相关。92%的突变引起OI或其亚型,还可引起Ehlers-Danlos综合征或其亚型。结合COL1A2突变所致疾病临床表型行文献复习,本文报告胎儿符合Ⅱ型OI。结论 产前通过超声影像结合基因分型诊断胎儿为COL1A2基因新发突变(c.3142G>T, p. Glu1048Cys)所致Ⅱ型OI; COL1A2基因编码蛋白长链双螺旋的400~480氨基酸及MLBR 3区域中甘氨酸被天冬氨酸或谷氨酸替代,多导致严重表型的OI;本文为产前准确预测胎儿结局、指导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 通过对比公共数据库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复旦儿科)样本库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数据中已知儿童致病突变频率差异,推测中国人群隐性遗传致病基因携带者频率分布。方法 整理公共数据库(OMIM、ClinVar、HGMD)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计算复旦儿科样本库中的WES数据,基于公共数据库的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频率。结果 从公共数据库分析中共得到1 368个常染色体隐性致病基因上的60 209个位点。在复旦儿科1 147例临床WES样本中,共筛出408个基因上的1 016个突变位点。比较复旦儿科、人类外显子组整合数据库(ExAC)东亚(4 312例)和欧洲人群(33 301例)突变位点的出现频率,3个人群中均发现了人群特有的突变位点,相比ExAC欧洲人群,复旦儿科人群中的突变位点出现频率与ExAC东亚人群更为相近。在携带者频率>1%的基因中,复旦儿科和ExAC东亚人群相同的基因分别为70/81个(86.4%)和70/102个(68.6%);复旦儿科和ExAC欧洲人群相同的基因分别为37/81个(45.7%)和37/136个(27.2%)。结论 通过与ExAC东亚和欧洲人群数据进行对比,中国人群中隐性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位点的携带者频率与ExAC东亚人群较为相似,与欧洲人群差异较大,建立针对中国人群特异性的常见遗传携带者突变位点筛查项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7.
新生儿先天畸形分子诊断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西方国家及中国主要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出生缺陷已成为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对于出生缺陷筛查的关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出生缺陷导致的新生儿病死率近20年并没有显著的下降。一方面,这些疾病的全部表型并不都能在新生儿期被发现,另一方面,此类遗传性疾病具有高度的异质性。这都导致在新生儿期对遗传性疾病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难度。近来发展起来的高通量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可以对全基因组进行拷贝数变异和序列的检测。这些新的、强大的科技手段使得遗传性疾病在新生儿期的诊断成为可能,并能显著缩短检查时间,指导干预措施、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等。应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4.22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有关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NEC(Ⅱ期及以上)的RCT研究进行Meta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严重NEC的发生率、总病死率、NEC相关病死率和院内感染导致脓毒症的发生率。结果共检索到10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10项RCT研究(共2 117例早产儿)进入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8篇为A级,1篇为B级,1篇为C级。各研究间的基线水平差异较大,出生体重,胎龄,益生菌应用的种类、剂量、开始应用时间和治疗持续时间等均有差异。Meta分析结果表明,益生菌组可显著降低严重NEC的发生率和总病死率,OR分别为0.34(95%CI:0.22~0.55,P〈0.000 1)和0.36(95%CI:0.22~0.58,P〈0.000 1)。无证据表明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可减少院内感染导致脓毒症的发生率和NEC相关的病死率,OR分别为0.94(95%CI:0.62~1.42)和0.48(95%CI:0.16~1.47)。所有研究均未见口服益生菌导致相应菌株全身感染的发生。结论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可显著降低早产儿严重NEC的发生率和总病死率。对低出生体重儿可给予口服益生菌预防NEC的发生。现有的研究尚不能证实预防性口服益生菌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关超低出生体重儿预防性口服益生菌的安全性和疗效仍有待大规模的临床多中心RCT研究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79.
目的总结国内、外抗惊厥药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文献的研究结果,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抗惊厥药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临床疗效,探讨抗惊厥药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的可能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Ovid、Springer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获得抗惊厥药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的相关文献,使用国际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以病死率、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新生儿期惊厥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采用RevMan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5篇RCT文献,其中文献质量评价1篇为B级,4篇为C级。治疗组4篇文献予苯巴比妥治疗,1篇文献予硫喷妥钠治疗;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抗惊厥药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3,95%CI:0.59~2.17);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1,95%CI:0.30—1.22);死亡和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合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5,95%CI:0.30~1.41);新生儿期惊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6,95%CI:0.45~1.31)。结论目前,不建议对存在围生期窒息的足月新生儿给予抗惊厥药作为临床常规治疗。远期疗效仍需多中心和大样本RCT研究来检验抗惊厥药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对降低病死率或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发生率的效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与肠道屏障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7例,其中Child-Pugh A级35例,Child-Pugh B级42例, Child-Pugh C级30例,另选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F-Ⅰ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采用改良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乳酸,采用显色基质鲎实验法检测血清内毒素,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尿液乳果糖/甘露醇(L/M)排出比。结果 健康人血清IGF-Ⅰ水平为(217.1±40.2) ng/ml,显著高于Child-Pugh A级肝硬化患者的(180.3±33.4) ng/ml、B级的(152.4±26.5) ng/ml或C级的(126.9±21.8) ng/ml(P<0.05);健康人血清DAO、D-乳酸、内毒素和尿液L/M比值分别为(2.5±0.5) U/ml、(7.1±1.3)μg/ml、(0.4±0.1) EU/ml和(6.3±1.1)%,显著低于Child-Pugh A级肝硬化患者的(3.3±0.7) U/ml、(9.0±1.6) μg/ml、(0.6±0.1) EU/ml和(9.2±1.7)%或B级的(4.6±0.9) U/ml、(11.2±1.9) μg/ml、(0.8±0.1) EU/ml和(12.6±2.3)%或C级的(5.8±1.0) U/ml、(13.4±2.4) μg/ml、(1.1±0.2) EU/ml和(15.7±2.8)%(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与DAO、D-乳酸、内毒素和尿液L/M比值均呈负相关(r=-0.845、r=-0.808、r=-0.867、r=-0.839,P<0.01)。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肠道屏障功能损害,检测血清IGF-Ⅰ水平有一定的判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