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L-精氨酸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L-精氨酸 (L- Arg)对梗阻性黄疸 (简称梗黄 )大鼠肠道的影响及相应的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 S- D大鼠 ,随机分为 5组 ,双重结扎胆总管造成梗黄模型 ,7天后 ,分别给予不同组大鼠 L- Arg和 (或 ) L-精氨酸甲酯 (L- NAME) ,剂量分别为 3 0 0 m g· Kg- 1 d- 1、10 m g· Kg- 1 d- 1 ,腹腔注射。于术后第 2 1天测定肠组织匀浆中的一氧化氮 (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的含量 ,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学改变 ,并测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结果 与 1组相比 ,2组肠组织中MDA含量增高 (P<0 .0 1) ,而 NO及 SOD水平下降 (P<0 .0 1) ,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均明显降低 (P<0 .0 1) ,肠道组织结构出现损害 ;3组大鼠肠组织中 NO水平及 SOD活性较 2组明显增高 (P<0 .0 5 ) ,而 MDA水平降低 (P<0 .0 5 ) ,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增高 (P<0 .0 1) ,肠道组织结构损害减轻 ;相反 ,5组与 2组比 ,NO及 SOD水平降低 (P<0 .0 5 ) ,而 MDA水平增高 (P<0 .0 5 ) ,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降低更趋严重 (P<0 .0 5 )。肠道组织结构损害更为明显。结论  NO水平低下很可能是梗黄大鼠肠道屏障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外源性 L- Arg可能对梗黄大鼠肠道屏障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2.
133.
目的探讨中国正常人ECG-Cornell标准及其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室质量指数(UCG-LVMI)为依据,对110例中国正常人进行UCG-LVMI检测;心电图Ravl和SV3参数反复测三个心动周期,取均值。ECG Cornell电压值,按95%正常值范围(x-±1.64s)上限值确立本研究Cornell电压的中国人标准。结果国人Cornell电压:男性〉24mm、女性〉20mm作为ECG-LVH的新界值。Cornell电压新标准在正常组和LVH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国人Cornell电压标准与国外有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正确静脉补液的方法和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3例肝移植患者分为限制性静脉补液组(A组)和常规静脉补液组(B组)。监测手术当日至术后第5天的人液量、尿量、胸腹水量,并记录与心、肺、脑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术后A组的人液量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间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5天A组尿量多于B组(P〈0.05);术后第1—4天,A组的胸水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第1—3天,A组腹水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限制性静脉补液有利于减轻肝移植术后早期胸腹水的积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肝门部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后与射频消融相关的并发症及消融区病理组织学转归。方法:将14条健康狗分为2组,每组7条。在全身麻醉下通过剖腹手术刊哿13mm长单极电极针裸露部分置入胆管腔内进行射频消融。第1组输出功率10W,消融时间4min;第2组输出功率5w,消融时间8min。每组于消融后3d各处死2条狗,9d各处死1条狗,14d各处死4条狗。观察与射频消融相关的并发症。光学显微。结果:1条狗发生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皿栓。1条狗发生胆管结石。所,没有发生射频消融所致胆汁漏。射频消融3d时,凝固区内胆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以及肝组织明显坏死。射频消鼬9d时,凝固区内胆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以及肝组织有炎细胞浸润和部分纤维化。射频消融14d时,凝固区内胆管壁和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结论:肝门部胆管腔内射频消融后与射频消融相关并发症极少发生。消融区内胆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以及肝组织坏死、炎症细胞浸润并逐渐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6.
背景:近年来已有研究者从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发现了CD133、乙醛脱氢酶(ALDH)、CD90、CD44、EpcAM、CD13、OV6、K19、c-kit、ABCG2等多种肝癌干细胞的标志物,其中CD家族的CD133、CD90、CD44等被认为与肝癌的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大鼠肝癌诱导过程中肝癌干细胞标志及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及两者相关性。 方法: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饲养SD大鼠24周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并设立普通水喂养的健康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模型组肝癌诱导过程中Kupffer细胞相关ED2表达呈现出逐渐增多的情况,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D2在诱癌第12,16,20,24周的表达均显著升(P < 0.05)。定量PCR 检测显示,肝癌诱导过程中CD90呈逐渐上升趋势(P < 0.05),较之健康肝脏组织,肝癌组织中CD90上升更明显(P < 0.05);CD133 呈现出一定升高趋势,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诱癌过程中其他肝癌干细胞标志物未出现明显改变(P > 0.05)。肝癌诱导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MCP-1及白细胞介素6均明显上升(P < 0.05),较之健康肝脏组织,肝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MCP-1、白细胞介素6表达显著偏高(P < 0.05),其余炎症因子在诱癌过程中则未出现明显改变(P > 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MCP-1、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6与CD90的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 < 0.05)。表明Kupffer细胞所释放的部分炎症因子与肝癌干细胞标志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Kupffer细胞可促进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7.
武汉城市居民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食品是人体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对食品中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可直接提供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信息。这对改善人民的营养结构,保证人民健康,防止环境污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武汉城市居民食品中六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这些微量元素的日摄入量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8.
为建立人肝脏及肾脏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mRNA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比较,收集10例正常肝脏、10例正常肾脏及8例肝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β-GmRNA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β-GmRNA的基因扩增产物在人肝脏及肾脏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产物大小一致,均为422bp;正常肝脏组织β-GmRNA相对表达含量(1·71±0·32)与正常肾脏组织(1·83±0·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癌组织(3·88±0·86)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查找基因文库β-G基因序列并设计引物,检测肝脏及肾脏组织中β-GmRNA基因表达的方法是可行的,进一步对肝癌组织中β-GmRNA变化的探讨,对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通过调节线粒体动力学改善肾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组、益气活血通络方组,每组12只。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手术复制肾纤维化模型,灌胃给药,连续干预14 d。采用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Mfn)2及动力相关蛋白(dynamin-relatedprotein,Drp)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fn2、Drp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3及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Bcl)-2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 Ⅰ)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管管腔扩张明显,小管萎缩,上皮细胞坏死、脱落,Collagen Ⅰ、Caspase-3及Drp1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Mf...  相似文献   
140.
内镜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27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肝胆疾病中少见但后果严重的一种手术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有所增加。本文分析总结2000~2005年收治的由外院转入我院,应用内镜微创治疗的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人2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27例,男性10例,女性17例,年龄33~72岁,平均53岁。均因术后出现胆瘘、发热和黄疸而诊断医源性胆道损伤,诊断时间为术后3d至5个月。其中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者15例,剖腹胆囊切除术7例,剖腹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术3例,重症胰腺炎行胰腺被膜减张引流术1例,肝门部胆管占位切除胆管对端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