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应用携带附加筋膜瓣的指动脉岛状皮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一期修复手指末节套脱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应用三种形式的携带附加筋膜瓣的指动脉岛状皮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修复手指末节套脱伤9例,其中采用同指近节逆行岛状皮瓣6例,邻指中节顺行岛状皮瓣2例,结扎指总动脉邻指逆行岛状皮瓣1例.甲床移植来源为(母)趾7例,第二趾1例,撕脱甲床回植1例.结果 术后皮瓣及移植甲床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重建指腹外形饱满,两点分辨觉为6~12mm.3例新生指甲被覆完全,外形光滑、平整;2例新生指甲被覆超过4/5;3例超过1/2,与甲床贴附紧密;1例仅长出残留指甲.远指间关节活动度为30.~60°,供趾趾甲生长良好,行走功能正常.结论 携带附加筋膜瓣的指动脉岛状皮瓣联合断层甲床移植是修复手指末节套脱伤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50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3例。无死亡病例,轻度面瘫15例,听力下降5例。结论熟练的手术技术及合适的手术入路是保证桥小脑角区肿瘤全切除的重要因素。术中保证清晰的解剖结构及层次,减少周围神经及小脑的牵拉,对预防脑干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临床方法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脑语言区附近脑区的认知功能.方法:对18例左侧语言区附近胶质瘤术后患者和18例临床资料相匹配健康者分别进行词语联想学习记忆量表测试;14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进行相同任务的同时行fMRI扫描.并选用SPM 9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胶质瘤术后患者词语联想学习记忆量表测试的成绩低于相匹配健康者(9.86±1.42± vs 18.79±2.30,P<0.001);fMRI结果显示任务编码和提取时所激活的脑区基本上集中于左半球语言区附近,左枕叶和左额上中回在任务编码时被显著激活(激活强度T值=13.87),而左顶叶则在记忆提取阶段被显著激活(T值=8.73).结论:人脑左侧语言区附近的脑区存在着与语言相关的语义记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4.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的共同途径,在肾脏疾病转归中起主导作用,放射性肾病亦不例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作为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促纤维化作用的下游介质,特异地对间充质来源细胞,如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具有促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等生物学效应,成为纤维化事件研究中的热点[1].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掌握江苏省东台市沿海滩涂地区老鼠、蚊虫、苍蝇、蟑螂的种类、密度、季节消长情况,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采用鼠笼法、诱蚊灯法、诱蝇笼法、粘蟑纸法按监测方案要求,从2012年6月-2013年12月分别在开发区、老镇区连续布放19个月。结果鼠密度平均为4.63%;鼠种构成以黑线姬鼠为主,占99.60%;鼠密度较高的月份是5~8月。蚊密度平均为4.08只/笼;蚊种构成以淡色库蚊、中华按蚊为主,分别占87.07%、12.59%;蚊密度较高的月份是4~9月。蝇密度平均为6.33只/笼;蝇种构成以家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为主,分别占59.46%、28.27%、10.81%;蝇密度较高的月份是4~9月。蟑螂密度平均为0.28只/张;蟑种构成均为德国小蠊;蟑螂密度较高的月份是7~11月。结论要加强沿海滩涂地区临时工棚、开发区办公场所、居住地的病媒生物环境治理、生物诱杀、药物灭杀等综合防制,包括搭建"介"字型工棚,常年设立毒饵站、毒饵盒。同时要加强开发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肠道传染病等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积极推广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广泛接种。  相似文献   
36.
肺炎支原体肺炎又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 ,其患病率约占小儿肺炎病例的 2 0 %左右[1] ,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四季均可发病 ,以秋冬季为主。我科于 1 998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56例 ,疗效较好 ,且副作用较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阿奇霉素治疗 ) :56例 ,其中男 3 6例 ,女 2 0例。年龄 0~ 1岁 5例 ,1~ 3岁 1 6例 ,4~ 7岁 1 9例 ,8~ 1 3岁 1 6例。轻症肺炎 46例 ,重症肺炎 1 0例。对照组 (红霉素治疗 ) :42例…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Ets-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Ⅳ型胶原(ColⅣ)在实验性糖尿病肾病(DN)进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C组,n=30);糖尿病组(DM组,n=40),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STZ注射后第1、4、8、12、16周分别处死各实验组动物6~8只,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肾内Ets-1、MMP-2、TIMP-2、α-SMA及ColⅣ表达,并进行免疫双染共定位分析。结果免疫组化表明,同NC组相比,DM组Ets-1在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于STZ注射后第1周明显增加(P<0.05),至第4、8周分别达到高峰(P<0.05),随后呈下降趋势,16周降至最低(P>0.05)。MMP-2在肾小球内的表达与Ets-1在肾小球内的表达相似;DM组TIMP-2在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于STZ注射后第1周开始增加,第16周升至最高(P<0.01);肾小球内MMP-2/TIMP-2比率于STZ注射后第1周显著性升高(P<0.01),第4周起明显下降(P<0.01),第12、16周时甚至低于相同时间点NC组大鼠,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均P<0.01),而肾小管间质内MMP-2/TIMP-2比率于STZ注射后第4周开始明显降低(P<0.05),并且随病程进展进一步下降;DM组ColⅣ在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内的沉积于STZ注射后第1周开始增加,第16周达高峰(P<0.05)。α-SMA在肾小球内及肾小管间质的表达于STZ注射后第1周开始增加,并且随病程进展逐渐增加,第16周升至最高(P<0.05)。相关分析表明,DM组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内Ets-1表达与MMP-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56,P<0.01;r=0.642,P<0.01),而与MMP-2/TIMP-2比率呈负相关(r=-0.549,P<0.01;r=-0.580,P<0.01);MMP-2/TIMP-2比率与ColⅣ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701,P<0.01;r=-0.626,P<0.01)。免疫双染显示,Ets-1阳性的肾小球固有细胞及肾小管间质细胞同时出现MMP-2阳性表达,TIMP-2染色阳性的肾小球固有细胞及肾小管间质细胞同时具有α-SMA阳性表达。结论 Ets-1转录因子可能通过调节MMP-2/TIMP-2系统平衡而影响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对DN基质重塑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47( 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5例2型DN患者分为DN组25例和轻微病变性肾病(MCD)组20例.使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的病变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实验组肾组织内HSP4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及Ⅳ型胶原(Col Ⅳ)的表达,并进行免疫双染共定位分析.结果:与MCD组比较,DN组肾小球内HSP47、α-SMA、Vimentin及Col Ⅳ表达明显增加(P<0.05);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区域内HSP47、α-SMA及Col Ⅳ表达亦明显增加(P<0.05),Vimentin则在肾小管间质内表达显著性增加(P<0.01).免疫双染结果显示,DN组在增生硬化的肾小球系膜区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处,HSP47表达阳性细胞内同时有α-SMA阳性表达,并且HSP47表达阳性细胞同时具有Vimentin阳性表达.结论:HSP47过度表达或许通过帮助前胶原分子细胞内处理及加工,参与2型DN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介绍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 方法 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骨肌腱外露、需作皮瓣修复的老年病例,在传统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及穿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上,利用小腿外侧皮瓣中下段穿出的骨皮动脉皮支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供血穿支均发自腓动脉的特点,将皮瓣设计于小腿后外侧,用兼顾传统小腿外侧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供m范围的重叠区域而形成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临床共应用11例,所有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愈合良好,经3~9个月随访,6例皮瓣外观满意,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基本恢复行走功能;5例合并伸肌腱缺损者3个月后作肌腱移植重建后恢复行走功能。 结论 采用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是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0.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ury,DAI)是指脑白质中的轴索广泛损伤,现就本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3年来收治DA13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