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51.
目的:观察胃癌病人人体组成的特点.方法:随机选择50例拟手术的胃癌病人,健康人31例为对照组,应用双能源X线吸收法(DEXA)测定病人人体组成,同时用简易营养评价法(MNA)对胃癌病人进行营养评价.结果:男性胃癌病人较对照组脂肪量、瘦体组织量减少,分别为(15 658±6 481)g vs(19 527±6 150)g,t=2.079,P<0.05;(48 727±5 362)g vs (52 392±5 989)g,t=2.132,P<0.05;女性胃癌病人脂肪量较对照组下降(19 907±4 305)g vs (24 145±5 530) g,t=2.318,P<0.05.脂肪、瘦体组织和脂肪百分比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r=0.852,P<0.01;r=0.457,P<0.01;r=0.664,P<0.01).不同营养状态的男性胃癌病人其脂肪和脂肪百分比有明显差异(F=11.184,P<0.01;F=7.986,P<0.05);不同病理分期的男性病人人体组成未见有明显差异.结论:胃癌病人人体组成变化明显,存在明显的脂肪、瘦体组织丢失,营养不良者的脂肪、瘦体组织减少更加严重,人体组成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52.
胃肠肿瘤及针对性治疗(放化疗、手术)可以造成患者机体功能状态下降,并对生活质量、临床结局和治疗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心理困扰会给患者身心状态造成严重的伤害,常会经历焦虑、抑郁、自卑以及对复发和死亡的恐惧。癌症预康复是指肿瘤确诊到实施针对性治疗期间,进行的心理、生理和营养等方面评估、病情判断,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改善患者...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胰岛素抵抗(insuline resistance,IR)的发生特点,寻找影响术后IR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拟手术的胃癌病人51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测量,并利用双能源X线吸收法测定病人人体组成,检测术前和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胰岛素、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维A结合蛋白、IgG、IgA、IgM、C3和C4等营养及免疫指标.使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胃癌术后IR的发生率为49.02%,IR指数与体重、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和脂肪密切相关,腰围与IR状态的回归关系明显,腰围对是否发生IR估计的正确率为72.5%.术后第1天血糖、胰岛素、腰围与IR指数呈独立正相关.结论 胃癌术后病人存在IR,与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质指数和脂肪含量呈明显正相关.术后第1天血糖、胰岛素和腰围足能够反映术后IR的重要因素,腰围是能够预测IR的较为简单易行的指标.  相似文献   
54.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31例手术治疗的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2.3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临床常以消化道出血、疼痛多见.消化内镜、B超、CT等检查可发现肿瘤,免疫标记物CD34、CD117在GIST中有较高表达,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组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GIST病人术前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明确诊断较困难,CT检查因其具有分辨力高、组织对比好的优势,对间质瘤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作用.手术切除肿瘤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放、化疗的效果难以肯定,靶向治疗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病人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22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各11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根治性远端胃次全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7天测量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使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对照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FBG、FINS、lnHOMA-IR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162、0.546、 0.342,P>0.05);术后第1、3天强化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186~6.293,P<0.05);对照组术后第1、3天 FBG、FINS、lnHOMA-IR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F=20.81、11.68、15.61,q=5.48~40.72,P<0.05).对照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CRP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76,P>0.05);术后强化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365~2.550,P<0.05);两组术后CRP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F=106.52、117.90,q=59.28~158.83,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降低胃癌术后病人的胰岛素抵抗,减轻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6.
正常中国男性直肠系膜的CT横断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正常中国男性直肠系膜的CT表现及其在直肠肛管疾病诊断中的意义。②方法对20例正常男性盆腔进行横断面多层螺旋CT扫描,对直肠腔处于空虚状态和充气后扩张状态下的直肠系膜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观察直肠系膜在膀胱直肠返折、精囊腺和前列腺三个标志性层面上的形态学变化以及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③结果直肠空虚状态和扩张状态下的直肠系膜均与肠壁和盆壁形成清晰的对比,而扩张状态下的直肠系膜的影像特征更有利于识别。精囊腺和盆筋膜壁层是重要的标志性结构。④结论直肠系膜及其毗邻器官的解剖学形态可以通过CT扫描加以显示,这为直肠肛门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7.
常规检查淋巴结阴性No.7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特点,并分析微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淋巴结组织连续切片和端粒酶 RT-PCR ELISA方法检测 46例胃癌患者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 No.7组淋巴结 138个,并结合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 13例(28.3%) 32枚淋巴结(23.2%)经连续切片检出有微转移;而端粒酶阳性表达为 20例(43.5%) 49枚淋巴结(35.5%).端粒酶 RT-PCR ELISA检测敏感性为 100%,特异性为 84%,阳性预测值为 65%,阴性预测值为 100%,诊断准确率为 88%.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转移淋巴结分型无关(P >0.05),但与原发肿瘤大体类型、大小及是否浸透浆膜有关(P< 0.05).结论对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为客观评价胃癌临床病理分期及其预后,有必要监测其微转移,端粒酶 RT-PCR ELISA方法可以作为传统组织学检查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58.
临床上对心率变异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测 ,治疗及预后评估作出帮助。因心率变异分析是一种无创性心脏自主神经调控技术 ,为了研究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 (HRV )的变化规律 ,对 6 3例高血压患者及 1 0 0例正常人进行了心率变异性检测对比分析。1 资料和方法高血压组 :6 3例 ,年龄 35~ 6 5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1 999年内科诊断标准 ,均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心电图示 :非特异性ST -T异常 ,以下壁及胸前 (V1~V5)导联明显。各种血生化检查基本正常。其中男性 33例 ,女性 30例。检查确定无左心室肥厚。对照组 :选 1 0…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胃癌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胃癌根治术(D2)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术前3h口服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溶液),对照组术前3h口服安慰剂(清水)。分别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术前两组病人空腹血糖、胰岛素、HOMA-IR以及SOD、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GLP-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5.97,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空腹血糖、胰岛素、HOMA-IR及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8~19.39,P<0.01)。结论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可以刺激胃癌病人产生GLP-1以保护胰腺,增强胰岛素分泌能力,并且减轻病人的氧化应激,从而改善病人术后的胰岛素抵抗水平。  相似文献   
60.
目的测量并确定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在螺旋CT中的区域范围,指导胃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的勾画。方法对36例胃癌病人手术时在胃左动脉根部放置钛夹。螺旋CT下取放疗体位行三期增强扫描、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以T12椎体为参考点,测量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三维方向,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算分析其分布,测算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根部所在位置的变异范围。结果 Kolmogorov-Smirnov检验显示,全组在各边界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男、女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分布趋势是一致的。Pearson分析显示,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边界与年龄、身高、体质量、椎体高、椎体宽无相关性(P>0.05)。男、女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前界分别为垂直于T12椎体最前缘切线(46.56±1.95)、(37.56±2.35)mm;后界分别为(17.50±2.02)、(16.44±2.34)mm;左界分别为距T12椎体左缘右(22.48±2.04)、(16.03±2.25)mm;右界分别为距T12椎体左缘左(14.33±2.12)、(5.53±2.35)mm;上界分别为距T12椎体上缘上(26.89±2.12)、(16.09±2.30)mm;下界分别为距T12椎体下缘下(9.58±2.13)、(8.58±2.36)mm。结论采用新的标记方法以及新的影像学技术可取得更准确的胃左动脉旁淋巴结的定位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