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2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70篇 |
内科学 | 3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63篇 |
综合类 | 65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36篇 |
肿瘤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肝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转移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精准医疗时代利用多组学、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筛选能准确预测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全面评估肝移植后患者免疫状态、诱导免疫耐受,选择敏感药物对高复发风险的患者进行有效预防,重视复发转移的个体化治疗,将明显改善肝癌肝移植预后。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和查阅相关研... 相似文献
62.
纤维蛋白原对肝外科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在肝移植手术过程中的变化及补充纤维蛋白原(Fib)对肝外科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9例肝移植患者,分别检测术前,术中无肝前期(Ⅰ期)、无肝期(Ⅱ期)和供肝期(Ⅲ期)及术后第3d的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和Fib。57例肝切除术后第3d PT高于13.0s,Fib低于300mg·dl-1,随机分成应用Fib组和对照组,隔天静脉滴注Fib 1~2g。结果:肝移植组术中Ⅱ期PT、KPTT明显延长,Fib显著下降,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尽管术中Ⅲ期凝血指标有所改善,但与术前、术后相比差别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伴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且PT延长的患者,应用Fib能够使PT时间缩短,Fib水平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凝血因子明显减少,凝血指标明显异常,尤以无肝期明显。在补充其他凝血因子的同时,选择性应用Fib更有助于改善肝外科术后凝血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63.
〔摘 要〕 目的:探讨结核菌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对肺结核筛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在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 105 例,另选取临床诊断为非结核肺炎的患者 95 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 细胞斑点试验、结核抗体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T 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结核抗体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T 细胞斑点试验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效能,相比于结核抗体试验和结核菌素试验均更高。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松友饮对姑息性肝切除裸鼠模型中残癌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以人肝癌细胞(MHCC97H)建立裸鼠移植瘤姑息性肝切除模型,36只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松友饮组,每天1次灌胃给药连续5周,每周测体质量。给药结束后第2d每组处死6只裸鼠观察肿瘤大小、肺转移等;并检测残癌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剩余裸鼠用于观察生存期。结果:松友饮组与对照组残癌体积为(724.9±337.6)mm3和(1205.2±581.3)mm3(P<0.05),抑瘤率为39.9%;肺转移分级下降(P<0.05)。前者体质量大于对照组(P<0.001),生存期延长率为22.7%;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01),蛋白水平为(18.0±5.1)pg/mL和(27.9±4.5)pg/mL(P<0.01);PCNA指数为(75.2±8.5)%和(86.1±4.8)%(P<0.001)。结论:松友饮灌胃给药下调残癌表达IL-1β和PCNA,抑制残癌生长、转移,对肝癌病人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正在众多的肝癌分期标准中,巴塞罗那分期是目前国外肝癌学术界认可度较高的一个分期方法,已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被欧洲肝病研究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Study of the Liver,EASL)和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认可接受。巴塞罗那分期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_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_1,hnRNP A_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癌)中的定位,初步分析该蛋白定位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测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由323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构成组织芯片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肝组织中hnRNP A_1的定位,分析hnRNP A_1定位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hnRNP A_1蛋白在正常肝细胞核中表达呈弱阳性,在肝癌组织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hnRNP A_1在肝癌细胞质中定位的肝癌患者的术后预后最差。结论:hnRNP A_1蛋白是较好的独立预后指标,其能准确预测肝癌患者术后的预后。 相似文献
67.
TACE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术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TACE在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术后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 :随访 4 0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术后病人 ,其中 2 1例病人术后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肿瘤复发时间和生存期。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TACE疗效的因素。结果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单纯手术切除病人的肿瘤平均复发时间 6 .1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10 .3个月 ,其半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4 5 .9%、4 .2 %、0 %、0 %。术后行TACE的病人肿瘤平均复发时间 11.1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 2 0 .7个月 ,其半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6 2 .2 %、5 6 .3%、35 .6 %、2 8.5 % ,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病人 (P <0 .0 5 )。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细胞分化、化疗栓塞次数是影响术后TACE疗效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细胞分化、化疗栓塞次数影响术后TACE的疗效。结论 :TACE推迟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术后的肿瘤复发时间 ,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肿瘤细胞分化 ,化疗栓塞次数是影响术后TACE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8.
肝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放射治疗——125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肝细胞肝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病人接受与不接受放射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125例临床诊断为肝细胞肝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病人,分为非放疗组和放疗组。非放疗组患者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后,仅针对肝内肿瘤予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治疗;放疗组病人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外放射治疗,用直线加速器发射的15MV光子,予肿大淋巴结区包括或不包括肝内原发灶局部照射,常规分割,放疗剂量为40~60Gy。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甲胎蛋白(AFP)、肝内肿瘤大小、肝内肿瘤治疗的方法、淋巴结情况(位置、数目、大小)、是否伴有癌栓、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生存率的估计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放疗,23例(37.1%)放疗后转移的淋巴结消失,归为完全缓解,37例(59.7%)为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达96.8%。放疗后淋巴结压迫出现的症状得到缓解,有效率100%。放疗组与非放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4个月和3.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2.1%和3.4%,2年生存率分别为19.9%和0%。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放疗组患者出现肝门、胰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1个月、9.4个月、6.0个月,对照组分别为3.6个月、3.8个月、3.2个月。放疗组肝内肿瘤直径<8cm或≥8cm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个月和5.7个月,非放疗组分别为3.3个月和3.6个月。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生存情况,生存情况与下列因素有明显相关,Child-Pugh肝功能分级高、伴有癌栓、肝内多发病灶、原发灶未治疗者预后差。非放射治疗的病人,43.5%(2762)患者死于淋巴结肿大相关的并发症。外放疗可以降低淋巴结引起死亡(淋巴结致死降至8.0%),但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上升。放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中等程度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和肝损伤,常表现为食欲下降和恶心。结论本文结果提示,肝细胞肝癌淋巴结转移对放疗敏感。用50Gy的常规分割即可起到姑息治疗的效果,并延长生存期。肝门区淋巴结转移和肝内小病灶的患者放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9.
逆行肝切除治疗难切性肝癌244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逆行肝切除是治疗难切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本文报道了 2 44例临床经验。方法 常规肝切除方法切除困难的 2 44例巨大、显露困难或下腔静脉受累的肝癌采用逆行切肝法结合血管外科技术予以切除 (A组 ) ,同期临床特征类似的 31例肝癌采用常规切肝法切除 ,作为对照 (B组 )。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 ,A组与B组相比 ,术中出血量较少 ( 12 90± 998ml比 2 2 86± 136 3ml)、术后胸水发生率 ( 2 6 /2 44比 10 /31)、腹水发生率 ( 72 /2 44比 19/31)、中度到重度黄疸率 ( 14 /2 44比 5 /31)、手术区积液率 ( 17/2 44比 7/31)、膈下感染率 ( 3/2 44比 1/31)、胆漏发生率 ( 2 /2 44比 1/31)、切口感染率 ( 3/2 44比 1/31)以及ALT恢复时间 ( 13.8± 5 .1天比 18.9± 8.9天 )均较低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对于难切性肝癌而言 ,逆行肝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