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尾状叶胆管细胞性肝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分为肝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和混合细胞性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cholangiocarcinoma,CC)也称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本病较少见,占原发性肝癌的10%。肝细胞性肝癌合并肝炎占88%,而胆管细胞性肝癌合并肝炎占20%。病因不清,常与胆管结石、溃疡性结肠炎并发,胆囊疾病、化脓性胆管炎、胆道结石与其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2.
枸杞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抗氧化反应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枸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抗氧化反应中的作用。方法:6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用枸杞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维生素C(V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LPO含量比治疗前明显下降,而维生素C含量和SOD活性比治疗前显著升高。两组之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  相似文献   
123.
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的构建及抗原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人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以SEREX方法从cDNA文库中筛选肝癌抗原基因.方法 采用确诊的原发型肝癌患者新鲜手术切除癌组织构建cDNA文库,测定原始文库滴度,进行蓝白筛选以确定文库的重组率.以肝癌患者的血清,采用血清学方法筛选所构建的cDNA文库,阳性克隆经PCR检测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了混合原发型肝癌cDNA文库经测定原始文库滴度为7.42X106pfu/mL,含3.96×106个重组子,重组率为93%,扩增文库滴度为3.92×109pfu/mL,cDNA插入片段大小在0.5~3.0 kb之间.文库经3轮血清学筛选共获得31个阳性克隆,分别代表了24个独立的cDNA插入片段(抗原基因).其中17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另外7个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的部分同源,其中有3个是新基因.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高质量的人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表达文库,有利于以cDNA文库为基础的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结论 应用SEREX技术初步筛选原发型肝癌组织cDNA文库,共得到17个原发型肝癌相关抗原基因,其中有3个是新基因,可能为原发型肝癌的免疫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分子.  相似文献   
124.
随着治疗方式的多元化和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综合运用经肝动脉插管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法使中晚期肝细胞癌实现降期,或通过门静脉栓塞、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使剩余肝脏快速增生,以及常规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疗,让不同比例的中晚期或剩余肝脏储备不足的肝细胞癌能够成功转化为可切除肝细胞癌。这将成为提高肝细胞癌诊断水平的重要措施和肝细胞癌临床研究的热点。因此,笔者对肝细胞癌转化治疗的内涵、相应策略和进展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分析微血管侵犯(MVI)对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性切除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搜集自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国内13家医疗中心(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初诊为IC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202例,女性299例;中位年龄为57(49~64)岁,年龄范围为23~88岁。根据术后病理学诊断是否合并MVI分为MVI组和Non-MVI组,其中MVI组61例、Non-MVI组440例。观察指标:(1)PSM前后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2)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总体生存(OS)及无瘤生存(DFS)分析,COX回归分析影响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MVI影响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共纳入501例ICC根治性切除术后病人,MVI发生率为12.2%。经1∶1 PSM后,MVI组和Non-MVI组分别获得61例,两组之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2)PSM前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最大径、MVI、术后辅助治疗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0.74,95%CI 0.58~0.94,P=0.013;HR=1.43,95%CI 1.11~1.83,P=0.006;HR=1.87,95%CI 1.35~2.58,P<0.01;HR=0.69,95%CI 0.50~0.97,P=0.031)。性别、切缘距离、病理学分型、肿瘤最大径、卫星灶、微血管侵犯为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0.80,95%CI 0.64~1.01,P=0.061;HR=1.40,95%CI 1.10~1.77,P=0.005;HR=1.51,95%CI 1.08~2.12,P=0.017;HR=1.35,95%CI 1.07~1.71,P=0.013;HR=1.74,95%CI 1.21~2.52,P=0.003;HR=2.36,95%CI 1.73~3.21,P<0.01)。经1∶1 PSM,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MVI为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5,95%CI 1.03~2.99,P=0.039;HR=1.84,95%CI 1.17~2.90,P=0.008)。病理学分型、MVI为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93,95%CI 1.08~3.44,P=0.027;HR=2.64,95%CI 1.64~4.24,P<0.01)。(3)Kaplan-Meier分析显示,PSM前后MVI组总存活率和无瘤存活率显著低于Non-MVI组(所有P<0.05)。(4)PSM前,MVI组与Non-MVI组病人的复发率分别为88.5%、62.5%(P<0.01)。PSM后,MVI组与Non-MVI组病人的复发率分别为88.5%和50.8%(P<0.01)。(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2分(OR=0.49,95%CI 0.27~0.87,P=0.014),Child-Pugh 分级(OR=0.49,95%CI 0.25~0.97,P=0.041),肿瘤分化程度(OR=1.85,95%CI 1.01~3.39,P=0.046),肿瘤最大径(OR=2.19,95%CI 1.18~4.08,P=0.014)及神经侵犯(OR=2.18,95%CI 1.03~4.59,P=0.41)是MV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VI与ICC侵袭性特征及肿瘤复发相关,MVI是ICC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分析以“弥漫性肝坏死、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先升高后下降再急剧大幅升高”为特征的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OLF)的临床特征并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肝切除术后ALT峰值>1000 U/L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13例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出血100~1500 mL,6例病人术中输血。10例病人术中采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肝门阻断时间为6~46 min;3例病人未行血流阻断。POLF发生于术后(5.1±2.3)d,主要表现为ALT先升后降再急剧大幅升高至<1000 U/L,CT检查显示弥漫性肝坏死。13例病人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持续升高,3例病人出现顽固性的大量腹腔积液,6例病人出现肝性脑病,7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病死率为53.8%(7/13)。所有病例住院时间为(21.9±11.9)d。TBil峰值>150 μmol/L的6例病人全部死亡,而TBil峰值<150 μmol/L的7例病人仅1例死亡(P=0.004)。ALT峰值>3000 U/L的6例病人中5例死亡,而ALT峰值<3000 U/L的7例病人仅有2例死亡(P=0.102)。结论 肝癌切除术后肝脏弥漫性坏死引起的POLF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是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术后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早发现、早干预,降低ALT和TBil的峰值、保护重要器官功能等均对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7.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附213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在防止术中肝脏大出血及术后肝功能衰竭方面的作用。方法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肝硬化情况,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半肝全血流阻断,交替半肝血流阻断,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单纯门静脉阻断及肝褥式缝合等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技术切除肝肿瘤共213例。观察肝门阻断时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半肝血流阻断144例,其中左肝门阻断32倒,右肝门阻断112例。半肝全血流阻断39例,其中右肝门 右肝静脉阻断26例,左肝门 左、中肝静脉阻断13例。交替半肝血流阻断7例,交替半肝全血流阻断5例,单纯门静脉阻断8例,局部褥式缝扎10例。肿瘤切除率100%, 第一肝门及肝静脉分离均成功。无一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出血及空气栓塞,术后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术后胆漏6例,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切肝术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方法,对防止肝静脉破裂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8.
肝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静脉血氧饱和度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对肝脏氧供需情况进行评价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外学者有关肝静脉血氧饱和度的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并指出了这一指标在肝脏外科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9.
腹腔镜肝脏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以及腹腔镜技术与小切口手术技术联合应用,腹腔镜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较前普及,适应证更广。但与剖腹手术一样,腹腔镜手术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尤其是腹腔镜手术中视野受限,操作不便等缺陷,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现...  相似文献   
130.
目的首次运用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探讨血清Dickkopf-1(DKK-1)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205例HCC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DKK-1和AFP水平,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及DKK-1和甲胎蛋白(AFP)对HC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HCC组DKK-1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体检组(P0.01)。DKK-1对AFP阴性的HCC阳性率高达66.3%。ROC曲线结果表明:DKK-1最佳诊断界值为2.4ng/mL,AUC为0.822(95%CI:0.783~0.856),灵敏度为65.9%,特异度为87.5%。此外,DKK-1与AFP联合检测HC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5(95%CI:0.886~0.940),灵敏度为81.5%,高于任一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 DKK-1对HC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对AFP阴性的HCC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DKK-1联合AFP检测可显著提高HCC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