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结肠黑变病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黑变病6例报道郑丽云,吕愈敏,刘晓红,周丽雅,宫恩聪结肠黑变病(MelanosisColi,以下简称MC)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1]。多发生于老年人及长期便秘和服用泻药的人,有报道认为可与肿瘤伴发[2~4]。国内发...  相似文献   
62.
利福昔明治疗急性肠道感染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治疗成人急性肠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的试验设计方法,完成可评估病例共203例。其中试验组101例,对照组102例。试验组用药为利福昔明,对照组为环丙沙星。两药的用法为利福昔明每次400mg,环丙沙星每次200mg,第一日三次,第二、三日为二次,疗程三天。结果:在刀性肠道感染中,利福昔明与环丙沙星在止泻率、止泻时间、大便常规、性状及次数的复常率、主要伴随症状的缓解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与96.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与3.9%。利福昔明与环丙沙星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在统计学检验上无意义。结论:利福昔明治疗成人急性肠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3.
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对胃癌筛查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验证和评估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在胃癌临床筛查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06例胃内良、恶性疾病患者胃液,以缓冲液稀释62.5倍。应用MpF-4型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应用Epi6统计软件将实验数据双录入计算机,核查后建立数据库。结果以285nm为激发光,在300~800nm范围内发光光谱有2个峰,分别位于320~400nm及570~600nm处。特征性改变是胃癌患者的第一个荧光峰值(P1FI)比胃内良性病变患者增高。应用SPSSl0.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胃液固有荧光光谱诊断胃癌的工作特征曲线(ROC)最佳临界点P.FI≥76.5作为判别指标,诊断胃癌敏感度为83.2%,特异度为80.7%,准确度为82.0%。应用CARTV2.0软件建立诊断胃癌分类树判别模型,以P1FI≥78.5为判定标准,诊断胃癌先验概率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79.5%,准确度为80.7%;后验概率敏感度为83.2%,特异度为81.3%,准确度为81.4%。结论稀释胃液固有荧光光谱在胃癌临床筛查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是一种可以用于胃癌临床筛查的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由于人们对胃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重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近10年间下降约10%[1]。但胃癌仍为世界上第四大肿瘤,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等均证实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病的危险性。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  相似文献   
65.
黏膜保护剂与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丽雅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60-761
消化性溃疡(PU)的治疗以质子泵阻滞剂为主,联合应用黏膜保护剂可提高溃疡愈合的质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根除的最佳方案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Warthin-Starry(WS)染色阳性,经规律根除并在完成治疗后停药4周以上,并行13C呼气试验复查的患者,共计2335例患者入选,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上胃肠道基础疾病、治疗次数、治疗方案,治疗疗程,用药种类,药物剂量和13C呼气试验结果。采用安徽合肥皖仪生物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ZC-202 13C质谱仪对患者的Hp根除结果进行判断,结果≥4定义为Hp阳性,提示根除失败;结果在0~<4之间为Hp阴性,即根除成功。结果Hp根除率为78.0%,初治组为78.7%,复治组为66.4%(P=0.004)。初治患者中,四联、三联、序贯治疗组根除率分别为83.2%、73.5%、71.5%(P=0.004);14 d、10 d、7 d疗程组根除率分别为89.5%、78.8%、74.1%(P<0.01);应用及未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者的根除率分别为81.3%、63.78%(P<0.01);7 d四联初治方案中,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方案及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或替硝唑方案的根除率分别为90.2%、74.1%(P=0.002)。结论四联治疗方案的Hp根除率高于三联治疗。14 d和10 d疗程组的根除率高于7 d组。应用PPI组的根除率高于未应用PPI组。以PPI和铋剂为基础的7 d四联初治方案中,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组的根除率高于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或替硝唑组。  相似文献   
67.
胃癌患者胃液中特异性荧光物质的初步确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从胃癌患者胃液中发现特异性荧光物质,并以此来获得肿瘤标志物。方法 收集10例胃癌患得与10例非胃癌患者的胃液,浓缩后行高效液相分析。并收集高效液相荧光光谱中保留时间为11.5-12.5min的荧光物质;再经质谱鉴定,所得结果与L-色氨酸的质谱比较,最终确定这种荧光物质的主要组分。结果 在高效液相的荧光光谱保留时间为11.5-12.5min时,胃癌患者胃液中的特异性荧光物质,其含量较其他胃内良性病变患者明显增多。经质谱鉴定后显示,胃癌患者胃液中质荷比为205的物质与L-色氨酸的三级质谱完全一致,证实该物质为L-色氨酸。结论 L-色氨酸是胃癌患者胃液中特异性荧光物质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68.
胃肠道血管畸形是引起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我院1976年至1993年共行内镜检查52047例,检出胃肠道血管畸形123例,内镜检出率为0.24%。其中行胃镜检查39207例,检出血管畸形46例(0.12%);行全大肠镜检查3494例,检出血管畸形49例(1.40%),病变在大肠的分布为:盲肠18%,升结肠15%,横结肠19%,降结肠16%,乙状结肠21%,直肠11%;行乙状结肠镜检查9346例,检出血管畸形28例(0.30%)。在123例胃肠道血管畸形中引起消化道出血46例(37.4%)。根据内镜下形态可将其分为四型。内镜检查为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9.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2006年10月三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系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山东胃癌高发区10年来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的内镜下变化.方法 1996年在山东烟台地区自然人群中整群抽样选择1006名成人,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试验方法,将其中Hp阳性的552例均分为治疗组(T组)和安慰剂组(P组),T组口服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和克拉霉素1周,P组给予安慰剂对照.停药1个月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两组入选者再按Hp根除情况重新分为Hp根除组(246例)和HP未根除组(306例),分别于1、5、8、10年后进行内镜复查并对结果进仃比较.结果 1、5、8、10年内镜追踪复查的实际应答率分别为89.13%、83.11%、80.38%、75.90%.行根除治疗前T组和P组的RE检出率分别为2.17%和0.72%.根除Hp后1、5、8、10年T组和P组的RE检出率分别为1.65%、0.40%、7.21%、5.88%和16.10%、13.62%、27.57%、21.24%.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根除Hp后10年,T组RE新发病例数高于P组.随访期间Hp阳性和Hp阴性组RE发病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p根除前及根除后5、5、8、10年RE患者的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女比例1.1∶1至3.2∶1小等.结论 根除Hp对RE发病无明显影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