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心脏移植患者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心脏移植患者的处理体会。方法11例心脏移植患者中,10例术前合并HBV感染,1例术后5年继发HBV感染。11例患者均存在肝功能受损。给予保肝治疗后,心脏移植前肝功能明显好转。2例患者术前即开始口服环孢素A(CsA),术后长期口服CsA、硫唑嘌呤(Aza)及泼尼松(Pred)预防排斥反应;9例术后应用CsA、Aza(或霉酚酸酯)及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并应用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治疗,共用达利珠单抗5剂,激素于术后1个月停用。结果11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3个月并发肺部曲菌感染,开胸手术切除病灶,但患者最终死于爆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23个月冈严重肝硬化并发顽固性低蛋白血症和腹水,行肝移植,术后恢复顺利;1例因反复发生肝功能异常,血CsA浓度极不稳定,术后1年死于急性排斥反应;7例术后随访1~3年,肝功能大多时候正常,偶有转氨酶和胆红素轻度升高,此时血CsA浓度常超出预期值,通过调整CsA的用量,同时辅以保肝治疗,肝功能均恢复正常;1例术后5年继发HBV感染,在保肝治疗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至今已存活8年。结论术前合并HBV感染并非心脏移植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只要处理得当,就可行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低温(28℃)下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5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计弓部的患者,急诊手术中应用三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修复手术,术中选择性脑灌注采用右腋下动脉插管和左颈总动脉腔内置管方法进行单侧合并双侧脑灌注;统计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间断停循环时间及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35.36±18.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82±14.64)min,选择性脑灌注(8.92±1.58)min,总的停循环(4.47±1.7)min。48例术后24 h内完全清醒;2例早期并发间歇性精神障碍,出院前恢复正常;死亡5例(10%),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4天、第6天出现脑出血,最终死亡;1例因败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死亡;2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肾功能未恢复且并发全身感染后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在采用新型三分支支架手术治疗时,由于其间断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较短,中度低温(28℃)可满足其需要。  相似文献   
3.
4.
心脏移植术后肺部真菌球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心脏移植术后肺部真菌球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30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中,2例术后早期并发肺部严重真菌感染(毛霉菌和曲霉菌)伴真菌球形成,主要依靠胸片、痰培养或组织培养确诊,均给予行手术切除病灶及二性霉素B治疗。结果 2例真菌感染得到控制,但均存在肝功能损害。1例长期存活,1例于移植后第17周因药物性肝损害并发暴发性肝炎致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心脏移植后肺部真菌球较少见,死亡率高,外科切除病灶及二性霉素B联合处理效果较佳,应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转染对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物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颈部袖套血管吻合法联合应用中华眼镜蛇毒因子(CVF)建立稳定的豚鼠-SD大鼠非协调性异种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体豚鼠和受体SD大鼠各24只,每组各8只随机配对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空白载体组)和Ⅲ组(HO-...  相似文献   
6.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或左心室流出道狭窄(PS或LVOTO)是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其手术方法有多种,但均存在远期右室流出道梗阻的问题。近期有学者采取改良Ni-kaidoh手术治疗这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以期获得流出道与大动脉间更好的对位关系,解决术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问题和获得接近生理情况下血流动力学效果,同时降低远期右心室流出道梗阻(RVOTO)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人主动脉夹层(AD)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体外培养的方法。 方法 以AD患者手术时切除的血管为原料,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VSMC的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考马斯亮蓝染色、α-SMA及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鉴定细胞。 结果 7~10 d原代细胞从组织块边缘迁移出来,3~4周细胞生长至融合,可进行传代。原代和传代的细胞生长良好,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长梭形,有多个突起。细胞呈“峰谷状”生长,具有典型的VSMC特征。考马斯亮蓝染色和透射电镜下均可见细胞内有大量沿长轴生长的肌丝,α-SMA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Ⅷ因子免疫荧光染色阴性,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VSMC。细胞传代至第6代以后开始出现老化现象。 结论 应用组织块贴壁培养的方法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人AD的VSMC,为今后研究AD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STAAD)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STAAD术后并发ARDS且行俯卧位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俯卧位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预后和不良事件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64例STAAD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并发ARDS并行俯卧位通气患者40例,其中男37例、女3岁,平均年龄(49.88±11.46)岁。与俯卧位通气前相比,俯卧位通气开始后4 h、12 h,俯卧位通气结束后2 h、6 h氧分压、氧合指数及末梢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改善(P<0.05)。俯卧位通气结束后2 h,氧合指数<131.42 mm Hg提示患者可能需要二次或多次俯卧位通气。结论 STAAD术后中重度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氧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7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体会及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7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病例,对治疗经验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例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恢复日常工作及学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例术后反复出现肝功能不全及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心脏移植为治疗多种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合并有乙型肝炎的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处理仍然是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ei指数评价移植心脏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移植心脏11例,自体心脏20例,测量二尖瓣峰值流速比(E/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应用血流多普勒及脉冲组织多普勒方法测量Tei指数,比较两方法取得的相应指标.结果 当2组E/A及LVEF匹配时,Tei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种方法所测Tei指数高度相关(r>0.70,P<0.001).结论 Tei指数评价移植心脏的左室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