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研究应用脑胶质瘤干细胞抗原制备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反复冻融法获得源于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的肿瘤干细胞的胞溶物,和源于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的DC共培养,获得胶质瘤干细胞疫苗.流式细胞仪检测疫苗表面标志变化;CCK-8法检测其促T细胞增殖能力以及对胶质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干扰素-γ的含量.用热处理U251细胞制备的DC疫苗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脑胶质瘤干细胞疫苗的CD80、CD86、CD11c和MHC Ⅱ等表面标志表达显著提高,具有更强的促T细胞增殖能力(P<0.01),对U251细胞特异性靶向杀伤率随效靶比的提高而增加,最高为(78.508±4.156)%,相应的干扰素-γ分泌水平也达到最高.结论 胶质瘤干细胞疫苗能更有效地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抗肿瘤特性.  相似文献   
52.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本身病变所致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分泌减少引发的一组内分泌疾病。由于TH分泌减少,可反馈性地引起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分泌增加和垂体TSH细胞增生,临床易误诊为垂体瘤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3.
我们通过动态监测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患者预后及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之间的关系.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105例患者,其中男79例,女26例,男女比例为3:1,年龄3~84岁,平均年龄41.8岁,均于伤后24h内就诊.入院时,68.6% (n =72)的患者瞳孔异常,GCS评分的平均分为5.29.本研究中,复合伤患者占13.3%.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定位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对病变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大小、范围、病变内部及周围血供情况,选择最佳手术路径,在显微镜下切除病变,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18例病变全部定位准确。其中2例患者行脑积水分流术,16例病变全切14例,次全切除2例。仅有1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术中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实时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有助于病变的术中定位和手术路径的选择,能够准确的切除病灶,最大程度减少手术的副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整合素β3在人脑星型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素在血管形成、肿瘤、瘢痕形成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广泛影响肿瘤细胞的生存、生长、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人脑星形细胞瘤中整合素β(Int-β)、PCNA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及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背景与目的:TopoⅡ与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治疗胶质瘤后产生化疗耐药的关系依然未清楚,本文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与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化疗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替莫唑胺诱导构建耐药细胞株U251/TR,CCK-8法检测该细胞株的耐药性,RT-PCR法检测topoⅡ在U251和U251/TR中的表达变化。采用siRNA技术沉默耐药细胞株中topoⅡ的表达后,检测其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变化。结果:成功构建TMZ耐药细胞株U251/TR,该细胞系对替莫唑胺有耐药性,其topoⅡ的表达明显升高,沉默topoⅡ的表达后,耐药性成功逆转。结论:TopoⅡ与替莫唑胺化疗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远隔部位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3年9月~2014年12月发生的13例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远隔性小脑出血的临床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及发生机制。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表现为头痛10例,神志恍惚3例,呕吐5例,一侧肢体肌力降低2例,昏迷3例,麻醉苏醒延迟2例。13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于双侧,7例发生于单侧,3例因出血多(超过10 mL),神志昏迷,行二期或者三期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10例经保守治疗出血全部吸收,13例经积极治疗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分析13例手术记录发现,术中均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操作。结论 头痛、呕吐、麻醉苏醒延迟、意识水平下降及肢体肌力降低为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远隔小脑出血的常见表现。一旦发生远隔部位小脑出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术中颅内压的骤然改变可能是远隔部位小脑出血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在垂体巨大腺瘤再次经鼻蝶入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的27例垂体巨大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视力及视野缺损明显改善10例,部分改善14例,无明显改善3例;血清皮质醇水平降低6例,正常21例。7例术前血清泌乳素增高中,6例术后降至正常;1例仍偏高。5例术前生长激素升高病人,术后生长激素降至正常。15例术前头晕头痛中,术后改善12例,无明显变化3例。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卧床及腰椎穿刺术置管引流后治愈。术后3个月复查MRI,显示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未全切除病人3个月后行伽玛刀治疗。结论 垂体巨大腺瘤再次经鼻蝶入路手术时,在解剖结构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神经导航可以引导术者准确到达病灶,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59.
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致痫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致痫性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术中使用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对相应部位皮层脑电进行监测,确定痫性放电的部位及范围,行肿瘤切除+致痫灶切除、皮层热灼或软膜下横切。肿瘤切除后再行脑电监测,若仍有癫痫波,再行切除。结果本组51例中,38例肿瘤全切,8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术后一过性偏瘫或失语8例。随访6~57个月,按谭氏分级:Ⅰ级32例,Ⅱ级7例,Ⅲ级5例,Ⅳ级4例,V级3例;胶质瘤复发8例,且均伴有癫痫发作。结论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致痫性胶质瘤是治疗伴有癫痫症状的脑胶质瘤的有效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颈枕融合术治疗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枕颈融合术治疗的23例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临床资料。3例行经口齿状突切除+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20例行寰枢椎复位+后颅窝减压+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结果 术后2周齿状突与钱氏线距离、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延髓-脊髓角、寰齿间距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23例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均未出现关节松动,内固定及植骨均较为牢靠;复查头颈部MRI均示脊髓压迫明显减轻,寰枕关节复位良好,内固定固定良好。结论 颈枕融合术治疗复杂颅颈交界区畸形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