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 LRIG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PEGFP-N1、PEGFP-LRIG1 质粒分别转染人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G418( 1000 mg/L)筛选,建立稳定细胞株,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测定N1-U251及LRIG1-U251两组细胞的放射敏感性,Western blot法测定两组细胞中LRIG1及RAD51蛋白的表达差异,彗星分析法测定两组细胞双链DNA断裂的修复.结果 成功建立高表达LRIG1的U251稳定细胞株,LRIG1-U251组(0.352±0.011)较N1-U251组(0.071±0.003) LRIG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1).LRIG1基因表达上调后U25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增加,放射增敏比为1.448.上调LRIG1基因明显抑制了RAD51基因的表达(P<0.01)及照射后的高表达(P<0.01).彗星分析表明LRIG1基因的过表达将照射8h后U251细胞的Olive彗尾力矩由21.14±3.42增加至32.81±5.61 (P <0.05).结论 LRIG1可以增加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RAD51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双链DNA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自体树突状细胞(DC)诱导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T细胞免疫的主动免疫治疗是目前恶性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和发展方向[1].本实验旨在观察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MMD)是一种选择性累及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双侧狭窄闭塞性疾病,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是烟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手术技巧要求高,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大。本文从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病人管理、血管重建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探讨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的围手术期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脑胶质瘤术后病人自我管理效能感和生命意义的影响。方法 以82例脑胶质瘤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应用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和癌症病人生命意义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管理效能感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感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命意义及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感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能够提高脑胶质瘤术后病人的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命意义水平,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5.
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在脑胶质瘤细胞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在 前期建立U251/TMZ胶质瘤耐药细胞株的基础上,用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阻断耐药细胞株中 p38MAPK信号通路,替莫唑胺作用下检测耐药株的细胞活性变化,同时检测MDR1、TopoⅡ、BCL-2 等耐药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阻断通路后替莫唑胺作用下细胞的抑制率明显低于未阻 断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后耐药细胞中BCL-2、MDR1的表达明 显升高,TopoⅡ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未阻断的耐药细胞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 U251/TMZ胶质瘤耐药细胞中p38MAPK信号通路被阻断后细胞的耐药性增强,其机制可能与耐药 株中耐药相关基因BCL-2、TopoⅡ、MDR1的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STA)-大脑中动脉(MCA)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MD)时单支血管分流术与双支血管分流术的疗效差异。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前瞻性收治符合标准的MMD共59例,37例应用STAMCA单支血管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单支分流组),22例应用STA-MCA双支血管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双支分流组)。结果 术后3个月DSA或CTA显示分流血管通畅,其中分流血管显影良好38例;49例(83.1%)神经功能改善(手术前后mRS评分差值>0),47例(79.7%)脑组织血供改善(手术前后脑灌注评分差值<0);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两组术后3个月m RS评分及脑灌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且,双支血管分流组明显优于单支血管分流组(P<0.05)。双支血管分流组术后mRS评分改善率、脑灌注评分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单支血管分流组(P<0.05)。结论 STA-MCA分流术联合颞肌贴敷术治疗MMD疗效良好,而且双支血管分流术的短期预后优于单支血管分流术。  相似文献   
17.
<正>颅底异常血管网症,又被称为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生于颈内动脉末端并伴有基底部代偿性异常血管网,常导致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是儿童脑卒中常见的原因[1]。目前,儿童MM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和遗传因素关系密切。发病期间,颈内动脉进行性闭塞,颅底代偿网状异常血管发育,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儿童主要表现为脑缺血。儿童MMD可导致进行性、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发病越早,预后越差,因此要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细胞瘤中整合素β3(Integrin-β3,Int-β3)和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CathD)的表达,探讨它们在星形细胞瘤侵袭性生长和恶性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临床经过石蜡包埋的47例脑胶质瘤(Ⅰ-Ⅱ级24例,Ⅲ-Ⅳ级23例)和7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Int-β3和CathD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Int-β3和CathD染色的阳性面积率和平均光密度,并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Ⅲ-Ⅳ胶质瘤Int-β3和Cath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P<0.01);Ⅰ-Ⅱ胶质瘤CathD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但Int-β3表达在此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nt-β3和CathD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9,P<0.01)。结论Int-β3和CathD的协同作用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及恶性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海马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进行手术治疗的14例海马区肿瘤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显微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中显微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Ⅱ级以上病例接受1个疗程的放疗,所有病例随访2~50个月,生存11例,恢复良好,死亡3例。结论海马区肿瘤以低级别胶质瘤为主,临床首发症状多为癫痫。由于其肿瘤源于古皮质和中间皮质,对邻近的结构不侵犯或很少侵犯,故在显微外科的原则下广泛切除可获得较好疗效。有癫痫者,宜结合癫痫手术原则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幕上肿瘤开颅术中硬膜下压力的测定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在98例幕上肿瘤成人患者开颅术中常规测定硬膜下压力,并分析硬膜下压力高低与术中脑膨出有无相关性。结果打开硬脑膜时脑组织位于硬脑膜水平以下11例;脑组织位于硬脑膜水平,不向外膨出47例;中度脑膨出30例;重度脑膨出10例。硬膜下压力值最低为1mmHg,最高值为22mmHg,平均为(9.21±6.34)mmHg。有和无脑膨出组间硬膜下压力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硬膜下压力可以预测幕上肿瘤开颅术中脑膨出的风险,压力过高者应先接受降低颅内压处理,以降低脑膨出特别是重度脑膨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