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由于FcγRⅢa的基因多态性可导致NK细胞上Fcγ受体(Fclreceptor,FcγR)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Fc段结合的亲和力不同,从而影响NK细胞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本研究通过巢式PCR(nest—PCR)扩增43例健康儿童及20例血液肿瘤患儿的FcγRⅢa基因,NlaⅢ酶切PCR扩增产物,酶切后产物经15%PAGE电泳分离DNA片段,银染显色鉴定FcγRⅢa基因多态性;检测健康儿童及血液肿瘤患儿中FcγRⅢa的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了解血液肿瘤患儿对MAb可能的疗效反应。结果表明:两组均以FcγRⅢa 158V/F型最多,而FcγRⅢa-158V/V型次之,FcγRⅢa-158F/F型最少,FcγRⅢa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儿童及血液肿瘤患儿中的分布比例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卡方检验的P值分别为0.809及0.875,均大于0.05。结论:FcγRⅢa-158基因多态性以FcγRⅢa-158V/F型为主,而FcγRⅢa-158V/V型次之;在健康儿童及血液肿瘤患儿中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2.
健骨二仙丸对成骨细胞分化及IGF-I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健骨二仙丸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的原代成骨细胞,采用PNPP法、RIA法、茜素红染色法以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含量、矿化结节形成和I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从而了解健骨二仙丸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定量RT-PCR和Northern印迹杂交等方法交观察成骨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 factor-I)IGF-I mRNA的表达.结果:健骨二仙丸中、高剂量能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促进成骨细胞骨钙素的释放(P<0.01,P<0.05),与雌激素(倍美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显著增加成骨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和IGF-I mRNA的表达.结论:健骨二仙丸促进成骨细胞IGF-I mR-NA的表达,从而进一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改善成骨细胞功能,调节骨重建偶联.表明健骨二仙丸不仅能增加成骨细胞胶原蛋白地合成,而且能促进非胶原蛋白地表达.促进骨的形成是健骨二仙丸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血清特异性群体反应件抗体(PRA)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取含PRA(经实验证实)的β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与脐血CD34+细胞、补体孵育,观察PRA对CD34+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分A组(不加血清组)、B组(PRA血清组)、C组(PRA血清加补体组)、D组(补体组)、E组(PRA阴性血清组)共5组.孵育后以3H-TaR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和CD95表达;并进行集落培养,于第10天计数集落.结果 A组为(20.71±2.81)U/L,低于B组(64.28±5.12)U/L、C组(84.29±4.99)U/L,B组低于C组;D、E组均为(22.86±2.91)U/L和(22.86±2.91)U/L,均低于B、C组;各组氚每分钟β射线释放量(cpm):A组为(22629±3288),高于B组(4598±2178)和C组(1626±1192),A组和D、E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总集落数、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混合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EMM)及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数均高于B、C组,B组的总集落数、CFU-GM及CFU-GEMM数均高于C组;D组和E组的各种集落数与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34+细胞Annexin V及CD95表达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异件PRA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抑制作用,补体可增强上述作用;特异性PRA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4.
大鼠BDNF基因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并初步检测其体外表达目的基因的能力。【方法】提取大鼠脑组织总RNA,使用RT—PCR方法扩增BDNF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 Simple载体测序,将测序完全正确的BDNF目的基因克隆入pShuttle2中,然后利用体外连接法将BDNF目的基因克隆入Adeno—X^TM腺病毒骨架中。Lipofectamine^TM 2000法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携带BDNF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少量提取重组腺病毒DNA检测证实为复制缺陷型BDNF基因重组腺病毒后大量扩增。蛋白电泳及Western blot法初步检测BDNF目的基因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大鼠BDNF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并证实其在HEK293细胞中可高水平表达BDNF目的基因。【结论】利用体外连接法可方便、快捷地构建携带BDNF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并可在体外高水平表达表达其所携带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85.
人胚胎嗅鞘细胞植入鼠半横断脊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王学文  唐勇  吴燕峰  殷德振  杨睿  黄霖  沈慧勇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174-3175,T003
目的 观察人胚胎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b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成鼠脊髓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分离、纯化、培养2周的人胚胎OECs,移植于10只成年SD大鼠半横断胸髓(T10)的两端;对照组10只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的DMEM培养液。6周后组织切片,行HE染色、嗜银染色以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和抗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抗体(NGFR)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OECs移植组6周后脊髓大体标本显示初步愈合现象;组织学观察,OECs呈NGFR阳性表达,显示OECs仍然存活,且与宿主组织整和良好;部分再生轴突长人断端间组织,呈MBP阳性表达。结论 人胚胎OECs对成鼠胸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的脐血CIK、NK细胞对人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的差异性。方法:通过SCF、FLT3L、IL-2、IL-7及IL-15等细胞因子的不同组合扩增的脐血CIK、NK细胞,分为3组,A组(SCF+IL-2+IL-7+IL-15)、B组(SCF+FLT3L+IL-2+IL-7+IL-15)和C组(IL-2+IL-7+IL-15,对照组);通过MTT法检测各组CIK、NK细胞在不同效靶比下对K562的杀伤率,计算各组的总杀伤单位。结果:经过21天培养A组体系中CIK+NK细胞的比例平均超过60%,B组CIK+NK细胞的比例平均超过70%,而C组约为50%;各组扩增的CB-CIK/NK细胞同组间在效靶比20:1时对K562的杀伤率均显著高于10:1(P〈0.01)。在不同效靶比下A组CIK/N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显著高于B和C组(P〈0.01);C组CIK/N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稍高于B组,但两组间对K562的杀伤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总杀伤单位显著高于C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的脐血CIK、NK细胞对人K562细胞株的杀伤活性有差异,考虑到对效应细胞的扩增效果,B组为具有最佳杀伤活性的脐血CIK、NK细胞培养体系,其中的SCF、FLT3L对CIK/NK细胞诱导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探讨多种细胞因子(TPO、SCF、FL、IL-1、IL-3、IL-6)组合的几种培养体系对人外周血CD34+细胞体外诱导扩增生成巨核细胞的作用,研究人外周血来源的巨核细胞体外扩增的最佳细胞因子组合及培养时间。用Ficoll-Hapaque分离法分离动员的外周血(MPB)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CD34+细胞,并将其在含胎牛血清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各组细胞因子诱导下培养15天。在不同时间点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体系中CD41+细胞的含量;同时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培养,测定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数量。结果表明经过15天的培养,在MPB来源的CD34+细胞体外诱导并扩增巨核祖细胞体系中,以TPO/FL/IL-6/IL-3组合的扩增效果最好,明显高于其它3组,CD41+细胞第5天、10天分别扩增了93.97±17.27倍、131.23±18.26倍。第15天CD41+细胞含量及CD41+细胞数迅速下降。CFU-MK产率(/1×103个细胞)第5天、10天分别为83.33±10.02个、120.67±13.01个,明显高于其余3组。结论以TPO/FL/IL-6/IL-3因子组合为体外诱导扩增巨核祖细胞的最佳组合,动员外周血的巨核祖细胞体外诱导扩增以培养第10天为宜。本实验建立了动员人外周血来源的巨核祖细胞体外扩增体系。  相似文献   
88.
通过干细胞因子 (SCF)、FLT3配基 (FL)联合白介素 (IL) 2 ,7,15等的不同组合体系体外扩增人脐血来源的CIK NK细胞 (CB CIK NK) ,探讨不同培养方式对CB CIK NK细胞诱导、扩增产率的影响。按诱导扩增体系的不同分 3组 :A组 (SCF IL2 IL7 IL15 ) ,B组 (SCF FL IL2 IL7 IL15 )和C组 (IL2 IL7 IL15 ,对照组 ) ,培养 2 1天 ,检测CD3 CD5 6 CIK细胞、CD3- CD5 6 NK细胞比例和扩增倍数。结果表明 :经 2 1天培养 ,A ,B及C组CIK细胞比例分别为 (19.84± 2 .93) %、(2 6 .2 0± 4 .0 5 ) %及 (2 4 .0 3± 4 .99) % ;而NK细胞的比例A、B及C组比例分别为 (4 9.6 0± 1.4 0 ) %、(5 1.16± 6 .4 5 ) %及 (30 .85± 8.12 ) %。含SCF FL的B组扩增效率最高 ,其中CIK细胞的扩增倍数由对照组 (C组 )的 (5 75 81± 2 2 1.72 )倍增加至 (796 .0 9± 2 78.4 7)倍 (最高为 1313倍 ) ;NK细胞由对照组 (C组 )的 (30 .39± 14 .4 7)倍增加至 (6 5 .85± 30 .83)倍 (最高为 12 1.0 6倍 )。结论 :通过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可以同时扩增CB来源的CIK NK细胞 ;联合诱导、扩增CB CIK NK细胞以采用含SCF FL IL2 IL7 IL15的培养体系为佳。  相似文献   
89.
通用型脊髓打击器的研制与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一种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并评估其制作脊髓分级挫伤动物模型的稳定性.方法:依据重物坠落致伤原理;设计一种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将50只SD大鼠;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该打击器以质量为20g的打击棒在不同高度实施打击:12.5mm组(A组;n=12);25mm组(B组;n=12);50mm组(C组;n=14);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打击(n=12);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1周至6周进行大鼠BBB运动评分.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各时间点的BBB评分;术后1周和6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用Photoshop CS软件直方图命令处理连续切片中最大受损面积的图像;计算大鼠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对BBB评分与大鼠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进行相关分析.取4只国产家猪;应用该打击器以50g×150mm打击能量打击后制备胸髓半侧挫伤模型;于术前、术后第2天和第7天行改良Tarlov分级法评价猪后肢功能;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通用型脊髓打击器能够准确定点、定高打击制作动物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分级脊髓挫伤模型在各个时间点上BBB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术后1周后肢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而C组至术后6周均无明显恢复;对照组无功能障碍.大鼠和猪脊髓组织学表现均为以打击震中为中心的离心纵向损伤.大鼠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在各损伤组组内齐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最大受损面积比与BBB评分呈密切负相关关系(r=0.89807;P<0.001).猪脊髓半侧挫伤后Tarlov分级法评价显示为中重度损伤.结论:研制的通用型脊髓打击器可成功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稳定性高的大鼠急性脊髓挫伤模型;并可用于建立猪脊髓挫伤模型.  相似文献   
90.
目的通过比较TNF-α诱导滑膜MSCs(synovium-derived MSCs,SMSCs)与BMSCs凋亡,探讨SMSCs的抗凋亡能力。方法取患者自愿捐赠的滑膜组织及骨髓,分别采用组织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SMSCs和BMSCs并传代,取第3~5代细胞行细胞免疫表型及三系分化鉴定后进行实验。实验分为4组,其中SMSCs、BMSCs凋亡诱导组(SMSCs、BMSCs实验组)用20 ng/m L TNF-α和10μg/m L放线菌酮对细胞进行凋亡诱导,其对应对照组以正常培养基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凋亡诱导细胞形态变化;培养24 h取各组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半胱氨酶天冬氨酶蛋白酶降解产物8、3(Cleaved Caspase-8、3)的表达。结果经细胞表型及三系分化鉴定培养获得的细胞均符合MSCs鉴定标准。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随凋亡诱导培养时间延长,两实验组细胞形态及生长均较对应的对照组差。培养24 h,两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为100%,未见细胞凋亡;SMSCs、BMSCs实验组细胞存活率分别降至60.13%±8.63%及46.55%±10.5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MSCs实验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BMSCs实验组(t=3.152,P=0.006)。SMSCs和BMSCs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2%±0.24%和1.35%±0.31%,两实验组分别增高至36.54%±8.63%及53.77%±11.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MSCs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BMSCs实验组(t=3.785,P=0.001)。两对照组细胞Cleaved Caspase-8、3蛋白几乎不表达,且SMSCs实验组和BMSCs组细胞Cleaved Caspase-8、3蛋白明显高表达;其中BMSCs实验组明显高于SMSCs实验组(t=13.870,P=0.000;t=7.309,P=0.000)。结论经TNF-α诱导培养,SMSCs凋亡明显少于BMSCs,具有更强的抗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