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背景 经皮椎间孔镜术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阶梯治疗的常用术式之一,但目前鲜有研究分析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目的 调查LDH患者微创手术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存在情况及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脊柱病区住院治疗的14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估,并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术后采取电话预约门诊随诊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1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SAS、SD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评估恢复效果。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焦虑组51例(38.6%):轻度焦虑21例(15.9%),中度焦虑23例(17.4%),重度焦虑7例(5.3%);抑郁组31例(23.5%):轻度抑郁16例(12.1%),中度抑郁12例(9.1%),重度抑郁3例(2.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VAS与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术前JOA评分与SAS、SD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01)。焦虑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AS评分低于术前(P<0.001)。抑郁组患者末次随访时SDS评分低于术前(P<0.001)。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非焦虑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高于焦虑组(P<0.05)。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非抑郁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高于抑郁组(P<0.05)。末次随访时,焦虑组优良率为86.3%(44/51);非焦虑组优良率为90.1%(73/81)。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7)。抑郁组患者优良率为74.2%(23/31),低于非抑郁组的93.1%(91/101)(P=0.004)。结论 部分LDH患者术前存在焦虑及抑郁,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可得到明显改善,但术前焦虑和抑郁状态会对患者临床疗效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合并抑郁状态。建议术前常规进行不良心理状态调查并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2.
肾血管周围上皮样肿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周围上皮样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较为罕见,常被认为是低级别的肉瘤,多见于子宫,我院收治肾脏PEComa 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26例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中及术后可能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各种原因,以便 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病例。通过再次玻璃体手术观察新破孔的位置、大小及其比邻关系,结合前次手术的有关资料,确定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26例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直接原因(再网脱原因):发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5例;术中遗漏视网膜裂孔(遗漏裂孔)3例;巩膜切口玻璃体嵌顿(玻璃体嵌顿)5例;下方视网膜裂孔硅油充填不足(硅油不足01例;视网膜裂孔缘翻卷(孔缘翻卷)1例;视网膜Ar激光光凝形成视网膜孔(激光孔)1例。结论:PVR是玻璃体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巩膜切口玻璃体嵌顿导致的玻璃体手术失败而引起术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4.
后巩膜炎误诊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巩膜炎临床上少见 ,其病变部位深在 ,症状无特异性 ,是眼科最易误诊及漏诊的可治疾病之一。我们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32岁。主诉左眼球突出 8月余 ,反复发作眼红 4月 ,视力下降 2月于 2 0 0 0年 5月 2 4日入院。患者于 1999年8月无明确诱因出现左眼球突出 ,胀痛不适 ,当时无眼红 ,无畏光、流泪。当地医院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 ,用过“青霉素 80 0万单位 +地塞米松 10 m g”静点 10天及 0 .1%氯氟液点眼治疗 ,症状减轻。12月左右眼睑红肿 ,眼红 ,分泌物增多 ,伴左侧头痛 ,在多个医院就诊 ,均诊为“左眼慢性结膜炎”,予抗生素眼液…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玻璃体内注射诱导猪玻璃体后脱离对眼前部组织的影响,探讨其眼前部组织的安全性.方法:15只健康无眼疾贵州小型香猪,分为A,B,C组,每组5只,每只1眼为实验眼,另1眼为对照眼,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眼.实验眼玻璃体内注射酶,A组50U(0.1mL)透明质酸酶,B组0.5U(0.1mL)纤溶酶,C组0.5U(0.05mL)纤溶酶 50U(0.05mL)透明质酸酶,对照眼注射等量BSS液.注射前后分别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眼底镜、Sch(o)tz眼压计临床检查.7d后摘除眼球,行组织学检查.眼前部组织角膜、虹膜做光镜观察,睫状体、晶状体上皮做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7d后A,B,C组实验眼及各组对照眼无明显眼内炎症反应,术前术后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眼光镜观察角膜、虹膜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电镜观察晶状体、睫状体上皮,细胞形态规则,结构清晰,胞膜完整,周界清楚,连接紧密,对照眼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结构与实验眼无差异.结论:0.5U纤溶酶和50U透明质酸酶猪玻璃体内注射诱导玻璃体后脱离中安全,无眼前部组织的毒性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6.
2007年1月3日至2007年3月27日,作者在印度马杜赖Aravind眼科医院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白内障手术培训:从一个在国内仅做过10余例超声乳化手术的眼科医生过度到能独立完成囊外手术、小切口手术及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医生。做为一个白内障手术新手,印度的手术培训模式给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07.
青光眼是一种公认的最重要的眼科心身疾病,根据DSM-Ⅲ的定义,可将原发性青光眼归为“心理因素影响的躯体情况”或“心理生理疾病”。原发性青光眼的病因除了解剖结构上的变异和遗传上的缺陷外,还有不可忽略的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而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焦虑情绪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应激源由感觉系统传至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从而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08.
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是应用精细和复杂的手术器械,使手术切口明显缩小,达到免缝合的要求,即所谓通过“微小创伤”进行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现综述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优点、手术适应证、存在的主要不足和尚待解决 的问题及其前景。(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00-201)  相似文献   
109.
患者女46岁右眼视力下降伴右侧头痛两个月,于1992年8月19日入院。入院时休检未见异常。视力右眼手动/眼前,下方视野呈扇形缺损,左眼1.5。右外眼正常,无上睑下垂,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瞳孔3mm,对光反射迟钝,视盘正常,鼻侧有两个小出血点。左眼正常。瞳孔2mm,对光反射灵敏。头颅CT 检查未见异常。血、尿常规、血沉、抗链“O”、免疫球蛋白和血糖等化验结果均正常。胸透、心电图正常。初步诊断:右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基于NF-κB通路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方法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Chemerin水平的动态变化,寻找针刺最佳干预时间点。方法选取96 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喂养)、假手术组(基础饲料喂养+颈动脉分离)、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线栓法造脑梗死模型)和针刺组(高脂饲料喂养+线栓法造脑梗死模型+针刺)4组。根据缺血再灌注6、24、48 h各分为3 个亚组,每组8 只。其中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Zea Long线栓法造模成功后,根据Zea Longa的神经功能评分,将评分1~3 分大鼠收入相应组别。4 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中NF-κB的表达活性;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中Chemerin水平。结果①Zea Longa的神经功能评分,针刺6 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同组其他时间点降低更为显著(P<0.01);②假手术组血清中Chemerin和NF-κB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模型组血清中Chemerin和NF-κB的水平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显著上调(P<0.01)。④缺血再灌注6 h NF-κB水平开始升高,缺血再灌注24 h和48 h NF-κB水平仍在持续升高,缺血再灌注6 h针刺组血清中NF-κB水平与同组不同时间点水平相比下调最为显著(P<0.01);⑤缺血再灌注6 h针刺组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24 h和48 h针刺组血清中Chemerin水平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通督调神针刺对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具有显著修复作用。②通督调神针刺可以抑制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模型大鼠血清中NF-κB活性,降低Chemerin水平。在缺血再灌注6 h为最佳针刺时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