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6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弓形虫眼病小鼠视网膜组织炎症和体内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C57BL/6小鼠分为3组:①对照组40只;②感染组(实验A组)40只;③IL-10干预组(实验B组)40只腹腔注射弓形虫感染小鼠后,观察小鼠眼部的组织学切片,对眼球和外周血做基因检测;注射IL-10后,观察其对眼部炎症反应和体内IFN-γ和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 弓形虫感染第6天,在实验组小鼠眼部和外周血中均可检测到小鼠P30基因;房水中IFN-γ(4531.4 pg/mL)和TNF-α(1572.3 pg/mL)的浓度升高;血清中IFN-γ(456 ± 39) pg/mL和TNF-α(14.6 ± 2.2)pg/mL的浓度升高;视网膜组织可见到弓形虫,且出现明显的炎症反应;IL-10注射后,房水中IFN-γ(2482.7 pg/mL)和TNF-α(1248.1 pg/mL)的浓度降低,血清中IFN-γ(266 ± 27)pg/mL和TNF-α(12.1 ± 1.9)pg/mL的浓度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视网膜组织中仍可见到弓形虫,但炎症反应减轻,将三组血清中两种细胞因子的浓度组间差异进行方差分析,P < 0.01,表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鼠急性眼部弓形虫感染病变主要集中在视网膜,IL-10可减轻弓形虫感染小鼠的眼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护士掌握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植入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取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入PICC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时间顺序分为四组,每组10例,每组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比较各组的置入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送入良好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失败率,分析学习曲线。结果平均置入时间A组(99±12.0)min,B组(93±12.6)min,C组(89±11.8)min,D组(51±4.0)min,时间逐渐减少,一次穿刺成功率由70%提高到100%,并发症发生率由10%降到0。A组+B组的置入时间(93.53±12.57)min高于C组+D组(57.56±8.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26,P〈0.01);A组+B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75%)、导管送入良好率(70%)也均低于C组+D组(均为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5.714,7.059;P〈0.05或P〈0.01);但并发症与失败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置管术经过20例手术可达到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检测SD大鼠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的浓度的变化及其余各项血气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百草枯(PQ)中毒损伤的机制及mAST在百草枯中毒早期评估多器官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将8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灌胃后0 h、2 h、6 h、12 h、24 h、48 h及72 h分别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检测大鼠mAST及其他生化指标的浓度变化。结果 mAST在PQ中毒2 h即明显升高,远远早于动脉血气及动脉血乳酸值,而与反映急性肝功能损伤的指标(AST、ALT、DBIL、TBIL)、反映肝纤维化指标(γGT)、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指标(SRBP)及一些特异性不强的指标(CK,LDH)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mAST在大鼠中毒早期组织未出现缺氧时即有显著升高且与反映肝肾功能的多个生化指标正相关,提示线粒体损伤可能是百草枯中毒致多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中独立于组织缺氧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肝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4.
艾滋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与日俱增,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在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占77.6%,高中生是青年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家庭、同伴教育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水平还很低[2],故针对高中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85.
目的: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能够有效控制危险行为出现的治疗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本院精神科住院进行诊治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在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危险行为调查及研究的基础上,给予47例对照组研究对象常规治疗,同时给予47例实验组研究对象针对性治疗对策,并且对比以及分析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出现的几率。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在危险行为出现的几率方面存在着绝对性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调查起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86.
ID-12和IL-18具有许多类似的生物学活性,在诱导IFN-γ和Th1反应的产生上两者相互协同。本文就IL-12和IL-18在诱生IFN-γ和Th1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IL—12和IL—18与I型辅助T细胞应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L-12和IL-18具有许多类似的生物学活性,在诱导IFN-γ和Th1反应的产生上两者相互协同。本文就IL-12和IL-18在诱生IFN-γ和Th1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并证实adr和adw亚型NHBs核酸疫苗单独应用,或与HBc核酸疫苗联合免疫诱导H-2^b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方法:C57BL/6(H-2^b)小鼠随机分为4组:pJW4303组(P组,5只),pJW4303/MHBs/adw组(W组,6只);pJW4303/MHBs/adr组(R组,6只);pJW4303/MHBs/adr pJW4303/HBc组(R+C组,6只),免疫方法为各组小鼠每只每次注射相应的质粒DNA疫苗100μg(100μl),免疫程序为0,2,4w,小鼠血清抗HBs和抗HBc水平以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4浓度用ELISA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增殖试验采用3H-TdR掺入法,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W,R,R+C各免疫组在末次免疫后4w所有小鼠均产生抗-HBs,但各免疫组间无明显差异,抗-HBs以R+C组最早出现,R+C组小鼠在第1次免疫后2w抗-HBc即全部阳性,P组免疫后始终末出现抗-HBs和抗-HBc,核酸疫苗免疫的W,R,R+C各组免疫小鼠HBsAg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均高于P组(P<0.01-P<0.001),R+C(n=6)组小鼠脾淋巴细胞HBsAg特异性SI比R组显著升高(P<0.05),R+C免疫小鼠HBcAg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均≥2,与P组(其SI均<2)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W,R,R+C各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HBsAg共培养的上清中IFN-γ的浓度比P组显著升高(P<0.001),而它们的IL-4 浓度比P组明显下降(P<0.001),R+C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与HBcAg共培养的上清中IFN-γ浓度也较P组明显升高(P<0.05),但其IL-4浓度与P组无差别(P>0.05),结论:adr亚型和adw亚型HBV外膜中蛋白(MHBs)核酸疫苗和HBcAg核酸疫苗能诱导H-2b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良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原性,MHBs核酸疫苗与HBcAg核酸疫苗联合免疫能加强MHBs核酸疫苗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所诱导出的辅助性T细胞免疫反应为Th1型。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探讨膳食硒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从湖南湘雅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随机选取被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身体指标,利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间接测量膳食硒摄入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膳食硒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患病情况及膳食纤维摄入情况在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状况等相关因素后,结果显示:以硒摄入水平的最低分类(<27.51 mg/d)作为参照,最高分类(>55.81 mg/d)的OR(95% CI)为0.715(0.528~0.968),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膳食硒摄入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增加膳食硒摄入可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