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为了揭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各类急慢性肝病的具体改变,并依其变化判断肝损害的程度。本研究采用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各类肝病的sIL-2R水平。结果示各组病例sIL-2R增高幅度不同,其中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代偿性肝硬化>慢性迁延性肝炎。结果提示,进行性肝损害病人的sIL-2R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定肝组织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3.
我们观察了各种急、慢性肝炎相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应用思密达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病例为1995年6月~1996年6月确诊为病毒性急、慢性肝炎(按1990年上海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住院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36~54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经胃肠钡餐(GI)检查22例,包括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10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4例;经胃镜检查10例,包括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溃疡6例,其中多发性溃疡1例,同时均伴有充血性红斑状胃粘膜病变,1例伴点状出血、幽门螺杆菌(±)。 眼药方法:除一般保肝治疗外,每日加服思密达3次,每次3.0g,于饭后2小时用温开水50ml调匀 相似文献
24.
<正>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目前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达到迅速止痛、改善症状,并可增加椎体强度而获得椎体稳定,由于PVP术后并发症高于PKP,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经皮入路椎弓根固定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TLICS评分>3分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按手术入路分经皮入路椎弓根固定组(经皮固定组)18例,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组(经肌间隙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 相似文献
27.
目的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2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进行伤肢CPM锻炼。结果2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86.36%。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稳定性高、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术后早期可进行伤肢CPM锻炼,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和切开复位AO 2.4 mm系统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47例老年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分别以外固定支架和AO 2.4 mm系统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桡骨长度的恢复,评估腕关节功能,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 4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0~15.0个月,平均9.5个月.桡骨高度恢复的维持,钢板固定组优于外固定支架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 腕关节评估标准: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79.3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组优良率83.3 %.两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疗效的主观满意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AO 2.4 mm系统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在维持复位效果上优于外固定支架组,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根据骨折情况,优先考虑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三柱锁定钢板系统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对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桡骨远端三柱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观察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长度的恢复情况,评估腕关节活动功能。结果30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术前掌倾角(-16.4°±7.5°)、尺偏角(14.5°±3.5°);术后掌倾角恢复至(9.5°±3.5°)、尺偏角恢复至(17.5°±2.5°),桡骨长度得到纠正。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评定标准评估,其中优22例,良7例,可1例。结论采用桡骨远端三柱锁定钢板系统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早期功能锻练,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