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344篇
综合类   129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1.
目的 评价根据胰管直径等因素选择的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胰管直径≥3 mm的患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胰管空肠吻合组,120例);对于胰管直径<3 mm者,进一步比较胰腺残端与空肠管径的直径大小,若胰腺残端较粗大,且大于空肠管径者采用改良Child胰肠吻合(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80例),若胰腺残端直径小于空肠管径者选择捆绑式胰肠吻合(捆绑式胰肠吻合组,105例).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胰管直径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 0.05),改良Child胰肠吻合组胰腺残端直径明显大于捆绑式胰肠吻合组(P<0.05).本组研究总体胰瘘发生率为11.1% (34/305).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胰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消化功能异常、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2.78,1.16,3.75,1.94,F=2.13,P>0.05).结论 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可以根据胰管直径、胰腺残端直径及空肠管径合理选择不同的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712.
肝内胆管癌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位于二级胆管以上的肝内小胆管癌,也称外周型胆管癌(peripheral cholangiocarcinoma)。由于ICC位于肝内.临床某些方面类似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迄今,国内教科书和参考书通常将其放在原发性肝癌中叙述。事实上ICC无论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和生物学行为(如浸润转移方式等)、临床表现和治疗上均与HCC不同,而与肝外胆管癌相近。  相似文献   
713.
吴志勇  陈炜 《腹部外科》2012,25(4):195-197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肝脏窦前、窦性或窦后阻塞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综合征.在我国主要以乙型肝炎及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硬化为多.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主要是针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鉴于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病情千变万化,故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714.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可能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K 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共90例,采用西妥昔单抗(400mg/m2,静滴,第1周,维持剂量每周250mg/m2或每2周500mg/m2)联合化疗方案,主要为含伊立替康为基础方案(FOLFIRI或XELIRI或单药CPT-11)、含奥沙利铂为基础方案(FOLFOX或XELOX)、5 FU/LV方案或单药卡培他滨。回顾性评估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以及此类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 西妥昔单抗中位治疗时间为16周(6~44周),客观缓解率(ORR)为45.6%,疾病控制率(DCR)为87.8%。其中一线治疗ORR为51.6%,二线治疗ORR为40.0%,三线治疗ORR为18.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灶部位、西妥昔单抗治疗时间与疗效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0.2个月,82例(91.1%)复发转移,60例(66.7%)死亡。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为7.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2.5个月。其中一线中位PFS为9.1个月,中位OS为27.6个月;二线中位PFS为7.7个月,中位OS为14.5个月;三线中位PFS为2.9个月,中位OS为6.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早期肿瘤缓解者以及西妥昔单抗治疗时间与PFS有关;原发灶部位、早期肿瘤缓解者、西妥昔单抗治疗时间以及转移侵及范围与OS有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病灶部位、早期肿瘤缓解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转移侵及范围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西妥昔单抗相关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痤疮样皮疹(78.0%),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多种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各线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原发灶部位可能是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预测因素,其与患者预后生存可能相关;早期肿瘤缓解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715.
输卵管结扎术后银夹脱落致腹痛1例广东五华县河东镇卫生院(514413)李金文吴志勇广东五华县人民医院(514400)张嘉雄女,37岁,农民,因右下腹持续性钝痛2天,加剧伴呕吐8小时。于1996年12月2日入院。患者1989年9月行输卵管银夹结扎术,术...  相似文献   
716.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2月至2002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9例,以未发现任何可辨认的斑块或狭窄者40例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者(49例)为冠心病组,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一步分为1支病变组(17例),2支病变组(14例)和3支病变组(18例)。冠状动脉造影前取静脉血,采用荧光衍生化后HLPC分离法检测Hcy。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Hcy水平升高越显著,则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结论: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17.
目的 研究氟伐他汀预处理对心肌梗死后鼠心肌细胞Fas基因表达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梗死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氟伐他汀组.8 w后测定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采用Masson染色法分别检测心肌梗死后胶原成分来评估心室重塑情况,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以衡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8 w后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胶原纤维数量明显增加,而氟伐他汀组相应部分的胶原纤维数量减少,差异显著(P<0.05).氟伐他汀组Fas蛋白阳性表达的细胞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显著(P<0.05).氟伐他汀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氟伐他汀能通过Fas/FasL系统抑制梗死后鼠心肌细胞的凋亡并阻止胶原纤维的形成,从而抑制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718.
目的 探讨血清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雌激素(E2)水平检测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分析,为乳腺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比色法、超敏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73例乳腺癌患者和52正常体检者血清中的TG、CRP、E2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TG、CRP、E2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差异...  相似文献   
719.
朱敬之  吴志勇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2):2564-2567
在动物模型制作中,移植物的种类、移植位置和方式的选择、小鼠类型等既决定了移植瘤的成功率,并且决定了移植瘤的生物学特性是否能和原移植物一致。  相似文献   
720.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开放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方法,但易引发伤口皮肤感染坏死、腓骨肌腱脱位、肌腱炎、神经炎、神经瘤等并发症。我科采用自制跟骨双向牵引器配合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1~58岁,平均42.5岁,均为高空坠落伤所致。骨折部位:左侧19例,右侧25例,双侧12例,共68个跟骨。行跟骨侧轴位X线及CT冠状面检查后,按Sanders分类法定性为关节内骨折:Ⅱ型28例、Ⅲ型36例、Ⅳ型4例。Bohler角-10°~15°之间,跟骨增宽0.5~3·2 cm,平均1.2 cm。伤后就诊时间30 m in~4 d。均采用跟骨双向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2治疗2.1跟骨双向牵引器设计跟骨双向牵引器(图1)由4根横杆、4根纵杆、小腿支撑架、双向牵引钩(内有螺栓,可调节牵引力量)及牵引弓、牵引绳组成。横杆与纵杆相接处、双向牵引与纵杆连接处均由套管及螺栓相连,使其可以上下前后滑动,保证牵引方向。2.2复位固定方法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后仰卧位,屈髋屈膝90°,腘窝垫软枕,小腿置支撑架上。足踝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