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90篇
内科学   8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66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周鸿  刘晔  陈炜  徐庆  朱静芬  罗蒙 《肝胆外科杂志》2010,18(4):251-256,286
目的探讨MELD(Model For End-StageLiver Disease)评分在评估肝硬化患者预后及肝脏储备功能中方面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从2005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外科病房的429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肝脏体积及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试验数值,分析肝硬化患者预后情况,各个评分体系之间的关系。结果 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级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级两体系的ROC曲线面积有差异(P0.01)。MELD评分,Child-Pugh分级与肝脏体积有相关性(P0.01),肝脏体积与MELD评分的相关系数大于Child-Pugh分级。Child-Pugh分级与吲哚氰绿试验指标(K值,R15)有相关性(P0.05);MELD评分与吲哚氰绿试验指标(K值,R15)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相对于传统的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能更好的预测患者预后,特异度,敏感度更高,精确性更好,MELD评分与肝脏体积,肝脏储备功能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且相关性明显好于Child-Pugh分级,作为评价患者预后,MELD评分体系更可靠,更能间接反映出肝脏的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52.
穿刺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诊断甲状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细针穿刺甲状腺结节行细胞学检查,结合穿刺细胞液相关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提高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43例。术前均穿刺有疑问之甲状腺结节,作细胞学检查,同时结合免疫组化半乳凝集素-3、CK19、TPO进行分析,与手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作比较。①在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良、恶性病例中,细胞免疫组化指标仅作为参考。②而在细胞学诊断为可疑恶性时,免疫组化表达为半乳凝集素-3、CK19均阳性、TPO阴性者,作恶性诊断论;当表达为半乳凝集素-3、CK19均阴性、TPO阳性时,则作良性诊断论;其他种类表达归为可疑诊断。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术前细胞学诊断为乳头状癌者21例,可疑恶性14例,良性病变8例;14例细胞学诊断为可疑恶性的病例,结合免疫组化,10例诊断为乳头状癌,1例髓样癌,3例腺瘤。术后病理确定为乳头状癌31例,滤泡状癌2例,髓样癌1例,腺瘤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43例细胞学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62.8%。细胞学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90.7%,敏感性82.4%,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均为60%。结论:半乳凝集素-3、TPO和CK19检查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穿刺液的免疫组化分析,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中应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临床诊断Ⅱ期以上胃癌病人在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方案为:丝裂霉素C 15 mg/m2,顺铂60 mg/m25-氟尿嘧啶1 000 mg/m2,经股动脉插管区域冲击化疗一次,6~9 d后接受手术.同期收治的41例Ⅱ期以上进展期胃癌病人行常规手术治疗.比较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毒副反应及两组间的远期生存率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组35例全部完成术前区域性动脉化疗,毒性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属可控范嗣内1~2级,其中29例(82.9%)病人获得根治性切除(R0切除),中位生存期26.6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6%、37.1%和14.3%.常规手术组41例中有28例(68.3%)获得R0切除,中位生存期为15.3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19.5%和7.3%.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化疗耐受性良好;新辅助化疗有望提高进展期胃癌病人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4.
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和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徐庆  花荣  曹晖  吴志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4):286-288,291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联合手术组20例,断流组18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及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于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的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非常显著(P<0.01)。于断流组,术后较术前的门静脉直径、流量及自由门静脉压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均有显著差异(P<0.05),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增加非常显著(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两种手术皆可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而联合手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明显优于断流手术,两组间的门静脉向肝血流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不破坏肝门部解剖,理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5.
结直肠癌的实验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结直肠癌的肿瘤生物学与治疗学研究中 ,各种实验模型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对目前国内外使用较多的实验模型作一概述。结直肠癌的实验模型可分为在体与离体模型两大类。一、在体模型(一 )化学致癌剂1.二甲肼 (DMH) :DMH以每周 10~ 2 0mg/kg体重经腹腔注射 ,可在大鼠、小鼠和仓鼠引起结肠腺瘤与腺癌 ,发癌潜伏期约 6个月 ;如剂量减到每周7mg/kg体重 ,潜伏期可延长到 1年 ,同时结肠外肿瘤的发生显著减少。DMH及氧化偶氮甲烷的作用机制都是造成结肠上皮细胞的广泛DNA烷化 ,主要是DNA中鸟嘌呤N7甲基化 ,导致DNA复制…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治经验,分析其病理特征和影响GIST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81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根据FJetcher推荐的生物学行为分级法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本组GIST病变部位:胃107例(59.1%),小肠51例(28.2%),结直肠等其他部位23例(12.7%);伴有肝转移7例。172例(95.0%)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灶部位,其中胃镜53.5%(92/172),CT 34,3%(59/172),超声内镜或胶囊内镜17.4%(30/172)。瘤体长径0.5~30.0cm不等,平均7.0cm。CD117阳性171例(94.5%),CD34阳性156例(86.2%)。外科手术完全切除176例,其中合并联合脏器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或活检术5例。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87.9%和78.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原发部位、核分裂像数目、FIetcher分级和是否合并联合脏器切除对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letcher分级和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术后有8例高危患者和3例复发转移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病情稳定。结论内镜和CT是GIST有效的诊断手段,用FIetcher分级法来判断GIST的生物学行为和预测预后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外科手术仍是目前GIST的主要治疗方法,而结合靶向治疗将成为改善GIST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7.
血管活性物质在肝硬化肝移植后高血流动力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在肝硬化鼠肝移植后设备在流动力学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L),肝硬化组(IHPH),正常鼠肝移植组(NL-OLT)和肝硬化地移植组(IHPH-OLT),IHPH-OLT鼠又分为术后3天(A组)和7天(B组)两个亚组,IHPH模型肌注CCI4制备,大鼠OLT模型采用三袖套法,血流动力学研究采用放射性微球注射技术,血浆胰高糖素(Glu),一氧化氮(NO),前列环环素(PGI2),血栓素(TXA2)以及内皮素(ET)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NL-OLT鼠绝大多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NL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NL鼠比较,NL-OLT鼠的NO和PGI2均无明显变化,而Glu,ET 和TXA2水平显著地升高(P<0.05),IHPH,IHPH-OLT A,B鼠均具有全身和内脏高血流动力学特征,其高动力循环的程度和血管扩张物质NO和Glu增加的程度均是IHPH>IHPH-OLTA>IHPH-OLTB鼠的PGI2显著地高于NL鼠,IHPH-OLTA、B鼠的PGI2显著地低于IHPH鼠(P<0.05),而HPH-OLTB鼠与NL鼠比较已无显著差异,血管收缩物质ET和TXA2在肝硬化肝移植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肝移植术本身并不导致术后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血管扩张物质NO和Glu,尤其是NO在IHPH以及IHPH-OLT鼠的高动力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肝硬化肝移植后早期依然存在的高动力循环是术前引起高血流动力学发病因子升高的原因未消除的结果。  相似文献   
58.
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中和术后出血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胆道结石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处理经验。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45例胆道结石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并手术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病人,治愈38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5.6%。发生肝肾功能衰竭,MODS5例,胆囊床大出血2例。死亡病例与肝功能分级有明显关系,肝功能A级死亡1例(5.6%),B级死亡3例(16.7%),C级死亡3例(33.3%)。术后出血9例(20%),包括腹腔内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3例。术后出血病人中6例死亡(66.7%)。结论对合并有门静脉高压症的胆石症病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死亡率。急诊手术先处理胆道疾病,Child A级病人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合并有门静脉高压症的胆道疾病者,先行断流加分流手术,再行胆道手术,是最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并评价预后。方法对1996年4月至2005年10月收治的107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GIST病例中,73例(68.2%)为胃间质瘤,其他为小肠、结肠和系膜、网膜及后腹膜间质瘤;肿瘤直径0.7~20cm。CD117和vimentin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83.2%。107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联合脏器切除14例次。总随访率83.2%,平均随访24.5个月。14例(13.1%)发现复发或转移,其中4例为GIST中度恶性风险者。10例为高度恶性风险者;死亡4例。结论GIST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效果满意,恶性GIST宜行较大范围的切除术。必要时须行联合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60.
吴志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4):263-264,26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PHT)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现行的各种手术 ,无论是断流术、分流术或断流加分流的联合手术 ,均还有一定的术后再出血率 ,一部分病人需再手术治疗 ,但十分棘手。再手术前必须明确前一次手术后再出血的原因 ,必须对病人进行全面、正确的术前评估 ,尽可能为病人选择合理的再手术术式。详细了解第一次手术的情况  再手术前应对病人第一次手术时的PHT病因和手术方式作详细而正确的了解 ,如区分肝性、肝前性或肝后性PHT ,是吸血虫性还是肝炎后性肝硬化 ;对肝炎后性肝硬化所致的PHT病人应该作乙、丙、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