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总三萜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醉鱼草果实中总三萜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用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高氯酸系统显色,在540nm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结果齐墩果酸在2.45~24.50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0.059 4 c-0.037 9,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28%,相对标准偏差为1.59%(n=6),所测得醉鱼草果实中总三萜含量为4.1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稳定,重现性好,适用于醉鱼草果实中总三萜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2.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危象。一般医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在10%左右,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稍有耽搁往往会影响其终身的智力和素质,复苏失败可导致新生儿死亡。自1997年5月我院实行新法复苏240例不同程度的新生儿窒息,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1997年5月至1998年12月在我院分娩活产数共3456例,常规进行新生儿评分诊断新生儿窒息,娩出后1分钟进行Apgar评分法(7分为新生儿窒息共240例,其中0~3分为苍白窒息34例,4~7分为青紫窒息206例。表1 新生儿窒息原因与…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苍耳子质量标志物,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0批不同产地苍耳子饮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Waters Acquity UPLC H-Class建立其UPLC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指认确定其共有峰并初步预测其候选Q-Marker;运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核心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一步预测苍耳子Q-Marker及核心靶点,再用分子对接方法预测分析苍耳子Q-Marker生物活性。结果 建立了10批苍耳子饮片的指纹图谱,确认了18个共有峰,通过苍耳子对照品指认了其中8个峰,分别为原儿茶醛、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咖啡酰奎宁酸。经网络药理学分析,以上8种成分关联29个核心靶点与20条关键通路,与苍耳子抗炎、抗肿瘤等作用密切相关,可作为苍耳子药效活性成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8种成分与其对应的核心靶点之间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表明苍耳子候选QMarker拥有较好的生物活性。结论 通过UPLC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出苍耳子的Q-Marker,为其质量及药效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黄芩炒炭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变化,为阐明其炮制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芩中挥发油,利用GC-MS分析黄芩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变化,DB-5MS气相色谱柱(0.25 mm×30 m,0.25μm),载气为氦气,电子轰击电离源,离子源温度280℃,质谱接口温度280℃,电子能量70 e V。全离子扫描,质量扫描范围m/z 33~350,流速40 m L·min~(-1),分流比5∶1,采集延时2 min,图谱采集时间50.0 min。通过检索比对NIST-05标准质谱图谱库,鉴定样品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结果:生黄芩、黄芩炭中挥发油提取量分别为1.3,0.8μL·g~(-1),GC-MS共鉴定了50种挥发油成分,其中生黄芩25种,黄芩炭31种。根据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鉴定的成分分别占生黄芩、黄芩炭饮片挥发油总量的100.00%,99.93%。结论:黄芩炒炭后挥发性成分含量有所降低,挥发性成分组成有所改变,但炒炭后挥发性成分尚存,可为阐释黄芩"炒炭存性"的炮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优选牡丹皮中丹皮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干膏得率和芍药苷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溶媒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结果 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加8倍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 优选的提取方法适合牡丹皮中丹皮总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4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山核桃外蒲壳中球松素和大黄酚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79∶21)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86 nm,柱温25℃。结果:山核桃外蒲壳中球松素和大黄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2~25.7μg·mL-1和1.01~13.4μg·mL-1,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8%和98.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为评价山核桃外蒲壳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48.
吴德玲  汪洋奎  刘劲松 《中成药》2011,33(12):2107-2109
目的研究采集于安徽省的醉鱼草果实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醉鱼草果实渗漉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13,28-epoxy-3β,23-dihydroxy-11-oleanene(Ⅰ)、3,23,28-trihy-droxyoleane-11,13(18)-diene(Ⅱ)、木犀草素(Ⅲ)、胡萝卜苷(Ⅳ)、Yunganogenin J(Ⅴ)、echinatic-acid(Ⅵ)。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醉鱼草果实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阴干、烘干、微波干燥、蒸制后烘干等加工方法对亳菊中2种苯丙素类和6种黄酮类成分的影响,为亳菊加工方式的优选以及产地加工机制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HPLC,Agilent HC-C18(2)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为1.0 mL·min-1 ,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30 nm。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得到的亳菊样品中2种苯丙素类和6种黄酮类成分有显著性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偏小二乘聚类判别模式分析显示11个批次的样品可以归为3类:高温杀青烘干组(样1,2,3),阴干组(样4,5)和烘干组(样6,7,8,9,10,11)。结论:高温杀青烘干组和阴干组加工品的质量优于烘干组。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UPLC-ELSD)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B-Ⅲ、宝藿苷Ⅰ、知母皂苷A-Ⅲ、菝葜皂苷元等7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ELSD法,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A)-0.2%冰醋酸(B),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雾化器(氮气)流量为2.5 L·min~(-1);蒸发温度80℃;载气压力3.14 bar;进样体积10μL。结果 7个化合物分离度良好,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6.98%~102.60%,RSD≤2.80%。结果显示7个被测成分在不同产地之间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省时高效,可为不同产地知母药材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