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51篇 |
内科学 | 3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4篇 |
综合类 | 35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3篇 |
1篇 | |
肿瘤学 | 3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182.
183.
目的 探讨基于二代测序检测技术下的克隆性基因突变对第1次完全缓解(CR1)状态下接受高剂量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强化巩固治疗)的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R1状态下接受强化巩固治疗的79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及突变基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79例患者中,检出C-KIT、FLT3、CEBPA、DNMT3A基因突变者分别为25例(31.6%)、6例(7.6%)、8例(8.9%)、1例(1.3%),其中C-KIT exon17及C-KIT exon8突变分别为19例(24.1%)、5例(6.3%),FLT3-ITD突变为5例(6.3%)。初诊白细胞计数越高,患者的OS时间越短(P=0.030),合并C-KIT exon17突变患者的OS时间(P=0.010)和DFS时间(P=0.006)明显缩短,合并FLT3-ITD基因突变患者的OS时间(P... 相似文献
184.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现状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液学和遗传学异常、消除症状、最大限度地延长生存。近 2 0年来CML的治疗手段和策略有较大进展 ,现综述如下。一、化学治疗 :羟基脲和马利兰在诱导维持血液学缓解方面有效 ,但控制细胞遗传学异常的价值极其有限。用高剂量羟基脲后随粒缺和血清B12 水平下降 ,Ph 细胞比例亦有一定下降 ,但系非选择性骨髓抑制的结果。上述药物不影响病程进展[1] 。阿糖胞苷 (Ara C)和高三尖杉酯碱 (HHT)具有较明显的抑制Ph 细胞造血作用 ,与α干扰素 (IFN α)合用后作用更强。HHT主要抑…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随访 10 3例SAA患者2年 ,从年龄、性别、病因、起病时间、SAA的类型、治疗前的中性粒细胞数、治疗中是否有感染及出血并发症、采取不同方案治疗等诸多方面 ,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的年龄小于 2 0岁、治疗前的中性粒细胞数大于 0 2× 10 9/L、应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 (ⅡST)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HSCT)预后好 ;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VSAA)、治疗中合并严重感染和重要脏器出血者预后差 ,与性别、病因、起病时间等因素无关。结论 年龄越大、治疗时中性粒细胞越低、感染和出血越严重 ,预后越差 ,采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7.
目的 了解近期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特点和细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分析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易发生感染,以革兰阴性细菌较多见,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9种。革兰阳性细菌多见为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尿肠球菌。同一种抗生素对不同种或同种细菌的敏感性均不同。结论 临床上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合理选用抗生素,尽快控制感染,顺利度过化疗粒缺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探讨WT1基因水平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HSCT的115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患者移植前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中位数,将115例患者分为两组(<中位数组和≥中位数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15例患者男性52例,女性63例,年龄(39±10)岁。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20.45×10^9/L[(0.5~355.9)×10^9/L],骨髓中原幼细胞比例为0.60±0.28,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水平为87×10^4。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3~79个月)。115例患者中19例患者复发,对缓解组(96例)及复发组分别进行随访,在移植后1、3、6、12个月进行骨髓穿刺监测WT1基因水平,发现复发组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其中移植后6个月[缓解组(187±50)×10^4,复发组(871±211)×10^4,t=2.519,P=0.014]、12个月[缓解组(51±9)×10^4,复发组(1 797±312)×10^4,t=4.000,P<0.05]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2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均高于WT1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复发率低于WT1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移植后12个月的WT1基因水平是影响OS(HR=4.12,P=0.046)及PFS(HR=5.95,P=0.001)的独立因素。19例复发患者中位复发时间11个月(1~60个月)。复发患者在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时均首先减停免疫抑制剂,其中6例患者对干预无效,余13例患者中仅5例对干预有效。结论正常核型AML患者移植前的WT1基因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移植后12个月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复发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可对复发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9.
190.
目的:探讨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kit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及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3年1月145例初治t(8;21)AML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所有骨髓样本均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PCR方法检测c-kit基因8号、17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并分析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145例t(8;21)AML患者中,12例(8.3%)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其c-kit基因突变发生率为91.7%(11/12),明显高于其他患者[26.3%(35/133)](P<0.01)。生存分析显示,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t(8;21)AML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15%、0)均低于其他t(8;21)AML患者(56%、51%)(P<0.01)。同时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及c-kit基因突变的t(8;21) AML患者的OS率及DFS率均较不伴有或不同时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及c-kit基因突变的患者低(均P<0.05)。结论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t(8;21)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发生率高,且预后不佳。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或联合c-kit基因突变是影响t(8;21)AML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