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氦氖激光重复照射能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进一步探讨氦氖激光功率密度与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于1999—02/10在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以不同功率密度氦氖激光(10,50,100和150mw/cm^2)照射培养人瘢痕成纤维细胞,照射时间分别为10,30min,1次/d,连续照射3d后24h,采用TUNEL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坏死。结果:10,50mW/cm^2照射细胞10min或30min,无凋亡细胞出现;100mW/cm^2照射细胞10,30min时凋亡率分别为(7.20&;#177;0.43)%,(12.73&;#177;0.75)%;150mW/cm^2照射细胞10,30min时凋亡率为(14.47&;#177;0.68)%,(16.27&;#177;0.96)%,分别大于同期100mW/cm^2照射(t=0.36,P&;lt;0.01,t=0.24,P&;lt;0.001);DNA裂解片段分析示100,150mW/cm^2照射30min时可见特征性梯带存在;所有功率密度照射培养细胞10min或30min,都无坏死细胞出现。结论:以100mW/cm^2或150mW/cm^2功率密度氦氖激光重复照射能诱导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就诱导细胞凋亡而言,激光的功率密度比能量密度更重要。  相似文献   
32.
强化培养治疗师 解放医生 发展康复医学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物理医学与康复 (现在通称为康复医学 ,二者为同义语 )的发展至今已经 80年 ,经过了不只是1~ 2代 ,而是 3~ 4代的人员更替和内容更新。现在到了又一个成熟转型和新老人员交替的时期。我想对学科的发展作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考。康复医学是发展中的学科人有生老病死 ,物有生、长、衰、亡 ,循环反复 ,螺旋前进 ,这是自然规律。医学也在不断地发展着。人体解剖学本来是指大体解剖学 ,曾经是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现今传统意义的人体解剖学虽然存在 ,但研究的内容已经在向微观解剖、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转化。物理医学与康复亦复如此。从…  相似文献   
33.
背景肥厚性瘢痕是是烧伤和创伤后局部胶原合成与降解平衡失调,胶原异常聚集的结果.目的观察胶原酶影响裸鼠移植肥厚性瘢痕胶原降解的过程,以及其对肥厚性瘢痕的治疗作用.设计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理疗科.对象实验于1995-07/1997-04在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肥厚性瘢痕标本10例,均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整形外科手术切除的肥厚性瘢痕,术前已征得患者同意.实验动物BAVB/C裸鼠15只,雄性8只,雌性7只.共移植肥厚性瘢痕组织15只,一次存活10只,余2次移植,存活动物2只,死亡3只.将存活裸鼠随机分为胶原酶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方法将整形手术切除的肥厚性瘢痕移植于裸鼠背部创面,建立肥厚性瘢痕裸鼠移植模型.胶原酶治疗组局部注射1%胶原酶于瘢痕组织,对照组局部注射胶原酶溶解液,1次/周,共4周,治疗结束后取材行肉眼观察、光、电镜观察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后瘢痕组织的肉眼观察结果.②治疗前后瘢痕组织的光镜观察结果.③治疗前后瘢痕组织的电镜观察结果.结果移植瘢痕后实验裸鼠存活1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胶原酶治疗组6只,对照组6只.①胶原酶治疗组瘢痕面积变小、高度变低、质地变软,与对照组相差十分显著.②在苏木精-伊红染色、Van Gieson氏胶原纤维染色方法和复合染色法切片上,胶原酶治疗组真皮层变薄,胶原纤维结构模糊,排列较疏散;而对照组瘢痕组织真皮层肥厚,含丰富的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排列紊乱.③在电镜下观察,胶原酶治疗组胶原纤维被破坏,结构不清.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横纹明显,结构清楚.结论胶原酶使肥厚性瘢痕胶原被降解,瘢痕变小变软,提示局部注射胶原酶可能是治疗肥厚性瘢痕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分别经光镜和电镜观察兔腰神经根经慢性压迫和炎症刺激后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15只),实验组又分为损伤后10d、30d和90d组。取兔尾部的自体髓核组织放入内径1.5mm、外径2.5mm、管壁带孔的硅胶管内,压迫左侧L,神经根,实验组各亚组分别于造模后10d、30d、90d取材,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10d组中,经压迫和炎症刺激后神经根与DRG胞膜水肿,内膜间隙明显充血、水肿,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出现变性、坏死及小胶质细胞“嗜神经”现象;DRG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含量减少,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脱落,线粒体肿胀;细胞核常染色质淡染且分布不均匀,核膜皱褶。30d组DRG胞膜稍增厚,节细胞染色不均,部分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DRG溶酶体与滑面内质网含量增多,线粒体肿胀,嵴部分消失,核仁浓缩偏向一侧。90d组DRG胞膜明显增厚,节细胞内纤维样改变:溶酶体及滑面内质网含量增多,线粒体肿胀、嵴消失,核仁浓缩居中。结论 神经根慢性压迫和自体髓核刺激可导致神经组织出现水肿、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神经纤维增生等神经变性改变。  相似文献   
35.
Fas相关死亡域蛋白表达与增生性瘢痕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在增生性瘢痕(HS)各个时期的表达变化以及与HS演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与图象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观察FADD(2份,取自同一部位样本)在HS增殖期、成熟期和消退期的表达分布及表达量。结果 FADD在HS成熟期的表达量[面度(9.36&;#177;0.92),平均光密度(1154&;#177;68)]是增殖期[面度(4.72&;#177;O.35),平均光密度(552&;#177;32)]的2倍,是消退期[面度(1.88&;#177;0.12),平均光密度(218&;#177;16)]的5倍;FADD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表皮棘层、真皮网状层,以及部分血管。结论 FADD表达与增生性癜痕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参百润肺胶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 h,参百润肺胶囊组按小鼠可灌服的最大体积(0.04 mL/g)灌服最大可灌服浓度的参百润肺胶囊混悬液(0.5 g/mL);生理盐水组小鼠灌服最大体积(0.04 mL/g)的生理盐水。灌胃,3次/d,每次间隔8 h,然后给动物以正常饮食,连续观察14 d。结果:小鼠未出现死亡。结论:小鼠每日积累最大耐受量为60 g原生药/kg,该量已为临床用量的460倍以上,可以认为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7.
目的:确定蛇芪清毒颗粒提取液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通过醇沉法与高速离心-超滤联用技术法的对比实验,考查其黄芪甲苷保留率、总多糖保留率、固形物收率。结果:蛇芪清毒颗粒分离纯化工艺以高速离心-超滤法联用为较佳,选用转速18000r/min、相对分子量截留值20000的超滤膜。结论:该工艺分离纯化后的成品能降低服用量且保持原处方的有效性,适合于大生产中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38.
任非  段坤峰  吴宗耀  杨静  陈学军  王华 《中国药房》2012,(43):4039-404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戟叶马鞭草苷与酚红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探讨戟叶马鞭草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与不同药物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实验,以HPLC法对肠循环液中的戟叶马鞭草苷与酚红进行分析。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8nm(戟叶马鞭草苷)和430nm(酚红),柱温为30℃。结果:戟叶马鞭草苷浓度在50~200μg·mL-1范围内,其在肠道内的吸收量与浓度成正比例关系。不同药物浓度(50、100、200μg·mL-1)条件下的吸收速率常数(Kα)分别为(69.2±4.3)、(70.9±4.1)、(69.3±3.2)h-1,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α分别为(0.0405±0.0039)、(0.0365±0.0032)、(0.0379±0.0045)、(0.0349±0.0037)h-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戟叶马鞭草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戟叶马鞭草苷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故可以将其研制成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肠循环液中马鞭草苷及酚红浓度的HPLC/DAD法,探讨马鞭草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及不同药物浓度对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吸收试验,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马鞭草苷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马鞭草苷)和430 nm(酚红),柱温为30℃。结果:在50~200μg·mL-1范围内,马鞭草苷在肠道内的吸收量与浓度成正比例关系,不同药物质量浓度(50,100,200μg·mL-1)条件下的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84.7±5.6)、(86.7±7.3)、(84.4±8.0)h-1,Ka无显著性差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Ka分别为(0.054±0.006)、(0.050±0.005)、(0.052±0.004)、(0.049 2±0.002 3)h-1,Ka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马鞭草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马鞭草苷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可以将马鞭草苷研制成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测定芹菜素在大鼠血浆、人血浆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中蛋白结合率的方法,并计算不同介质中的的相关参数。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不同介质中芹菜素的浓度,并结合平衡透析法测定蛋白结合率。结果:高、中、低浓度下,芹菜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大鼠血浆:(99.4±3.8)%、(99.6±5.6)%、(99.5±4.5)%;人血浆:(96.3±7.2)%、(97.9±10.5)%、(97.8±9.7)%;牛血清白蛋白:(98.7±8.6)%、(99.6±9.4)%、(99.1±8.0)%。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可靠,芹菜素与大鼠血浆、人血浆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率很高,且与血药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