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49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功率密度与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关系。方法以632.8nm波长氦氖激光,50、100和150mW/cm2功率密度,分别照射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1、3和5次,1次/d,每次照射10min,然后进行细胞计数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50mW/cm2照射1次后细胞总数大于对照组(P<0.01),100mW/cm2照射5次和150mW/cm2照射3、5次,细胞总数都明显少于同期对照组(P<0.05);细胞周期分析结果与细胞计数结果相一致。结论氦氖激光对细胞生长的双重效应与功率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2.
兔P_(3a)波的立体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300亚成份P3a波的神经起源。方法兔头颅表面选取多个有代表性的点为探测点,所有记录点均在大脑半球两侧对称部位不同深度先后测试ERPs,并观察Pu波的空间分布特点,推测出P3a 波的可能起源部位。结果头颅各记录点不同深度的P3a波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 >0.05)。acg5点的颅骨下P3a波极性翻转率最高(P< 0.05),且acg5及毗邻点acg4未翻转的P3a波都具有电位梯度(7mm处波幅最大),在其附近的F3(F4)、acg3及acg7等点颅骨P3a波有中等度的电位梯度,而其它点颅内P3a波的电位梯度变化相对较小或无规律。结论兔acg5与acg4两点颅骨下6~7mm附近区域(Brodmann25、32区)可能是兔P3a波的起源。  相似文献   
143.
目的:建立蛇芪清毒颗粒中黄芪甲苷、大黄素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以此方法为检测手段,考察在高温下上述2种成分含量变化.方法:将供试品置于密封洁净容器中,在60℃条件下放置10 d,分别在0、5、10 d取样,检测相关指标黄芪甲苷和大黄素的含量.与0d比较,考察上述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通过10 d的考察,3批样品中黄芪...  相似文献   
144.
外伤性脊髓损伤综合治疗后运动功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贤丽  吴宗耀 《现代康复》2000,4(11):1707-1707
目的 观察胸腰段外伤性脊髓损伤患经过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 30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予以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功能独立性检查(FIM)、Barthel指数检测。结果 治愈3例,基本治愈7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结论:综合治疗是促进外伤脊髓损伤患全面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5.
任非  吴宗耀  段坤峰  杨静  陈学军 《中国药房》2012,(35):3271-3274
目的:建立测定戟叶马鞭草苷在大鼠血浆、人血浆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中蛋白结合率的方法,并计算不同介质中的相关参数。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介质中戟叶马鞭草苷的浓度,并结合平衡透析法测定其蛋白结合率。结果:低、中、高浓度下,戟叶马鞭草苷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大鼠血浆:(19.52±4.7)%、(25.60±5.4)%、(20.91±3.9)%;人血浆:(23.12±5.7)%、(21.76±6.5)%、(24.30±7.6)%;牛血清白蛋白:(25.83±7.0)%、(27.70±9.1)%、(26.19±5.6)%。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可靠,戟叶马鞭草苷与大鼠血浆、人血浆和牛血清白蛋白的蛋白结合率低,且与血药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6.
目的:优选增免强力颗粒的最佳制粒工艺。方法:以喷雾制粒后颗粒的含水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法优选流化床喷雾制粒的最佳工艺。结果:流化床喷雾制粒的影响因素程度依次为:A(浸膏相对密度)〉B(进风温度)〉C(进风量)〉D(喷浆速度);最佳流化床喷雾制粒方案为:清浸膏相对密度1.25、进风温度80℃、进风量1 500 m3/h、喷浆速度40 mL/min。结论:确定了增免强力颗粒合理的制粒工艺。  相似文献   
147.
从甘草中提取甘草次酸的工艺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同一批甘草药材分别采用煎煮法、超声波法、纤维素酶-超声波联用提取工艺。结果:不同工艺对甘草中甘草次酸含量的影响不同。纤维素酶-超声波联用提取工艺较佳。结论:联用法提取率高,方法简便,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8.
根据50余年的抗癌经验,提出了补肾抗癌的理论体系,传承了《内经》以来中医学派经验,从不同角度及现代药理研究论述了补肾抗癌的医学内涵,自创了黄玉地黄汤、石沙地黄汤、补元阳汤、补元阴汤等临床经验方,为中医中药治疗癌症开创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9.
肥厚性瘢痕胶原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肥厚性瘢痕中胶原累积和清除两方面的相对关系。方法:实验方法有临床观察、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观察方法有:光镜与电镜、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等等。结果:①肥厚性瘢痕的自然形成极慢,而用药物干预可以在一个月以内使其消退1/3~2/3。②肥厚性瘢痕中的胶原合成速度有所增加,但其降解速度减慢更为显著。③肥厚性瘢痕中胶原酶的表达有所增加,但其实际生成量和活性则为降低。④肥厚性瘢痕中Ch-4-S明显增加,一方面包绕胶原纤维,阻碍胶原酶的接触和降解作用,另一方面也通过TIMP降低胶原酶的活性。⑤肥厚性瘢痕中TIMP增加,降低胶原酶的活性。⑥肥厚性瘢痕中TGB-β显著增加,其表达量与TIMP表达成正相关,与凋亡细胞数成负相关。TGF-β使MMP-1表达减少,活性下降。⑦肥厚性瘢痕中的成纤维细胞绝大多数为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期凋亡极少,成熟期显著增多。结论:①肥厚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凋亡减缓和胶原酶数量和活性降低,胶原被Ch-4-S包绕而降解减慢,以致胶原累积,是肥厚性瘢痕形成的主要方面。②加速细胞凋亡和胶原降解可能是防治肥厚性瘢痕比较容易而快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