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测量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患者下颈椎椎体的X线参数,明确KBD对下颈椎椎体发育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62例KBD患者(KBD组)及67例正常人(对照组)行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观察颈椎椎体的影像学特征,测量两组C3~7椎体前缘、中份及后缘高及前后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BD患者下颈椎椎体上、下面凹凸不平,终板凹陷、硬化。颈C3~7椎体前、后缘高大于中份高,椎体前、后缘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KBD组男性C4~6和女性C4~7的椎体中份高小于前、后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男性C4~7及女性C3~7椎体中间高均高于K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BD患者男女组间前后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男女前后径较KBD组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BD可引起终板软骨凹陷、不平及硬化,导致颈椎中间高度降低,但对颈椎前后径无明显影...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别应用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及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74例,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74例随访时间1-6年,根据术后X线片和功能恢复程度评价,优良率90.5%。结论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类型、骨折粉碎程度、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及年龄等方面综合分析来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尽早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采取髋臼成形、股骨内翻短缩截骨结合内收肌切断或/及髂腰肌松解的一次性手术治疗大龄儿童DDH 22例(27髋).结果 22例随访1~5年,根据Mckay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81.5%.术前髋臼指数平均48°,术后下降到20°.结论 根据大龄儿童患髋的病理改变选择联合术式的治疗方法 ,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后路姑息性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病变椎体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转移瘤致胸腰背部疼痛、双下肢出现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8.8±7.84)岁.所有患者采用经后路姑息性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填充骨水泥治疗。通过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Cobb较的测量以及测量后柱骨折块在椎管内占位率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观察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情况及对神经功能是否影响,来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结果 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通过椎体下方终板渗漏至椎间隙,1例通过椎体前侧骨折线向前渗漏,均未产生神经症状。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VAS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评分比较,Cobb角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比较,椎体高度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比较,椎管内骨块占位率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比较,测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并恢复椎体高度,扩大椎管容积,减少了骨折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6.
根据作用机制及对血管抑制阶段的不同,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分为抗血管新生制剂和肿瘤血管阻断制剂.抗血管新生制剂旨在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而肿瘤血管阻断制剂则通过快速而有选择性地损坏或阻塞已构建完成的肿瘤血管,使肿瘤血供受阻而引起肿瘤坏死.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作用靶点、肿瘤类型及治疗时机上.  相似文献   
27.
鼠双微体基因(MDM2)通过抑制p53介导的转录活性和促进p53降解来控制p53的功能.MDM2过度表达引起p53失活,导致p53野生细胞恶性转化.人工合成抑制p53-MDM2蛋白复合体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可促使p53核内积聚、活化p53,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死亡.针对p53-MDM2相互作用的抑制剂可成为治疗p53野生型肿瘤系的新型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28.
肿瘤基因治疗是继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并在科研和临床方面取得可喜的进展。如何将肿瘤治疗基因安全高效的转移到人体内,使治疗基因在人体内长期、稳定、高效的表达是当前基因治疗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困难。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s)因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能力,治疗基因转染到造血干细胞内可长期、持续、有效的杀伤肿瘤达到治疗目的。这使的造血干细胞成为基因治疗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靶细胞。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vector,LV)能感染大部分处于静止期的造血干细胞,因此成为一种有效的感染HSCs和进行基因治疗的工具。本文就慢病毒携带肿瘤治疗基因转染HSCs治疗肿瘤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