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概述高频通气(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HFV)一般是指潮气量(V_T)较小而通气频率很高的人工通气。其 V_T 接近解剖无效腔(V_D),而通气频率可达60~2400次/分(1~40HZ)。有关 HFV 精确的定义和分类,目前还没有一致意见。据 Drazen 等建议,HFV 应定义为频率等于或大于四倍安静时呼吸频率的肺通气。最近,Smith 将HFV 做了进一步分类:通气频率60~110次/分的称高频正压通气(High—Frequency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抗钠-钙交换体α-2(815-839)抗体对Langendorff离体灌流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以人工合成的α-2(815-839)作为抗原肽段免疫大鼠获得并纯化抗体,利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系统研究其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结果免疫后大鼠体内抗α-2(815-839)抗血清滴度明显升高,纯化后抗体浓度为1.2 mg/ml,在PAGE电泳时仅有一条带出现,分子量与IgG标准品相一致。在浓度为10,20和40 nmol/L时,该抗体可剂量依赖性地升高离体灌流大鼠心脏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且这一效应可被NCX特异性阻断剂KB-R7943阻断。高钙溶液灌流可使离体心脏LVDP和+dP/dtmax增大,而使-dP/dtmax明显降低。结论抗α-2(815-839)抗体通过激动心肌钠-钙交换体和L型钙通道不仅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和加快心肌收缩的速度,而且还可促进心肌的舒张,为研发防治心力衰竭新型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5-HT4受体激动剂兼5-HT3受体阻断剂zacopride增强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效应的受体和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膜IK1电流,分别观察10 μmol/L 5-HT4受体阻断剂 RS23597-190、10 μmol/L 5-HT3受体激动剂间氯苯双胍(m-CPBG)、5 μmol/L PKA 抑制剂 KT5720、5 μmol/L PKC 抑制剂GF109203x 和 5 μmol/L PKG抑制剂 KT5823对zacopride 增强IK1的影响.结果:10 μmol/L 5-HT4受体阻断剂RS23597-190本身可抑制IK1电流,在预先应用RS23597-190的基础上,1 μmol/L zacopride仍可明显激动IK1通道,使其内向电流(-100 mV)增强32.5% (P< 0.05).10 μmol/L 5-HT3受体激动剂m-CPBG对IK1电流无明显影响,也不能逆转1 μmol/L zacopride对IK1的增强效应(P> 0.05).此外,5 μmol/L PKA 阻断剂 KT5720能显著抑制1 μmol/L zacopride对IK1的增强效应(P< 0.05),而PKC 阻断剂GF109203x和PKG阻断剂KT5823则对1 μmol/L zacopride的效应无明显影响(P> 0.05).结论:Zacopride对 IK1的增强作用可能经由PKA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而不依赖于5-HT3和5-HT4受体.  相似文献   
84.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抗M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能量代谢与糖尿病膀胱逼尿肌线粒体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在高糖高脂饮食喂养第4、12、24周取大鼠膀胱逼尿肌制备匀浆测定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并电镜观测逼尿肌线粒体的形态改变。结果T2DM组大鼠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在其发病早期就出现降低;随着T2DM大鼠病程的延长,逼尿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加重。结论在糖尿病膀胱的发病过程中线粒体破坏所导致的逼尿肌能量代谢障碍可能是引起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86.
大鼠心肌细胞急性分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酶法分离大鼠心肌细胞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提高细胞成活率和膜片钳实验成功率。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灌流,先用无钙液灌流7-8min,再用含胶原酶P0.1-0.3g/L的酶液灌流8-10min,剪下心室肌组织,KB液中用吸管吹打分散,过150μm筛网,放置6-7h后进行膜片钳实验。结果 在分离细胞过程中,注意控制水、酶、温度、pH、O2等各种影响因素,可得到横纹清晰、膜良好、长杆状的心肌细胞。结论 仔细调整和控制细胞分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可以保证心肌细胞成活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膜片钳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再灌注早期给予20μmol/L5-N,N二甲基氨氯吡咪(DMA)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法建立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全心缺血45min后,再灌注30min,在再灌注初始5min期间给予药物干预[空白对照;20μmol/LDMA组;低浓度(0.5mmol/L)氨氯吡咪组;高浓度(2.0mmol/L)氨氯吡咪组],其中20μmol/LDMA可以抑制Na+/H+交换,激动Na+/Ca2+交换;低浓度氨氯吡咪主要抑制Na+/H+交换;高浓度氨氯吡咪同时抑制Na+/H+交换和Na+/Ca2+交换。观察不同的药物对离体灌流心脏再灌注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LVSP-LVDP,+dp/dtmax,-dp/dtmax)的影响,同时观察再灌注期间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的活性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药物干预组对再灌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恢复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流出液中CK的活性较对照组也明显下降。但是再灌注30min后3个给药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流出液中CK的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μmol/LDMA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Na+/H+交换来发挥其作用,与它对Na+/Ca2+交换的激动作用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8.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给药途径,以探讨药物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以及最佳时刻,并通过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验证。方法新的给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给药,从右侧颈总动脉插管,经动脉瓣到左心室,显示特征性心室波待稳定后,经该管直接给予溶有还原型谷胱甘肽(120mg/kg)的生理盐水1ml至心室,于1min内注入,与常规右侧股静脉给药途径作对比,采用经典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验证新法给药途径的优点。结果分别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和静脉途径给药,主动脉血浆药物浓度均在1min时达峰值;相同剂量GSH(120mg/kg)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给药后主动脉血浆药物浓度[(810±100)μmol/L]明显高于静脉途径给药[(351±50)μmol/L]。在再灌注早期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注射GSH(120mg/kg)干预和静脉注射GSH(120mg/kg)干预,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心梗面积均显著减小[分别为(23±4)%、(39±2)%和(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减小得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丙二醛含量在再灌注末与静脉途径相比[(53±1)U/ml,(3.6±0.4)μmol/L],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减少更明显[(47±3)U/ml,(3.2±1)μmol/L]。结论与经静脉给药相比,经左心室—主动脉—冠状动脉途径注药,可显著提高注射期间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是一条可供药物干预的新途径,并且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比色法检测Caspase-3相对活性的方法。方法以H9c2(2-1)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为凋亡诱导模型,采用比色法检测Caspase-3相对活性,并使用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染色法进行平行的方法学比较。结果H9c2(2-1)细胞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3相对活性升高了0.4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8±0.16 vs 1.00±0.06,P<0.01);缺氧/复氧组细胞经AO/EB染色出现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Caspase-3相对活性的比色检测方法,与试剂盒方法相比大大降低了检测成本,同时也为检测Caspases家族其他蛋白酶的活性提供了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检测慢性心力衰竭(HF)大鼠循环微颗粒(MPs)数量及蛋白浓度的变化并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n=15)和伪手术组(n=6),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慢性HF大鼠模型,术后12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HE染色检测心脏形态学改变。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的总循环MPs及膜联蛋白(Annexin)Ⅴ阳性的MPs数量,BCA法检测总循环MPs的蛋白量。划痕实验观察各组大鼠MPs对内皮细胞的影响。 结果 ①术后12周,与伪手术组大鼠相比,手术组大鼠心功能下降,表现为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显著增大(均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减小(均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手术组大鼠的心肌结构紊乱,表明慢性HF大鼠模型建立成功。②手术组大鼠总循环MPs及Annexin Ⅴ(+) MPs的数量和总循环MPs的蛋白量显著高于伪手术组(均P<0.01)。③手术组大鼠循环MPs作用内皮细胞24 h后,其迁移能力下降(P<0.05);孵育36 h和48 h时,细胞迁移率显著下降(P<0.01)。 结论 在慢性HF大鼠模型中循环MPs的数量及蛋白量显著升高,HF大鼠的循环MPs可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