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5篇 |
免费 | 123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39篇 |
口腔科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95篇 |
内科学 | 67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62篇 |
外科学 | 56篇 |
综合类 | 205篇 |
预防医学 | 250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102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01篇 |
肿瘤学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优化巴尔通体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检测多种抗生素对巴尔通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并分析耐药性。方法优化Etest法试验条件;将该方法与琼脂稀释法进行比较,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采用Etest法,检测了7株ATCC参考株对22种抗生素的MICs,数据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结果确定含5%羊血的胰酶大豆琼脂培养基为最佳培养基、2.0 MCF(麦氏浊度)度为最佳细菌接种浓度,7天为最佳孵育时间。测试的7株巴尔通体在体外对强力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MIC0.016),对克林霉素等4种抗生素MIC偏高。结论 Etest法简便易行、定值准确、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以用于巴尔通体体外药敏试验,并获得了巴尔通体的一些体外药敏数据,为将来制订巴尔通体药敏标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评估结肠癌病人的术前营养状况,分析其评估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肛肠外科2008年2月-2009年1月确诊的术前结肠癌病人135例,依照NRS-2002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营养风险总评分4例(3.0%)为0分,81例(60.0%)为1分~2分,50例(37.0%)≥3分。营养不良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的Dukes分期程度有关(P〈0.05),与肿瘤发生位置有关(P〈0.05)。[结论]应用NRS-2002方法分析结肠癌病人的营养状况是客观有效的,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情况的术前病人应进行针对性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用于血液乙型肝炎筛查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方法通过平行测定厂家提供的质控品20份,用即刻法分析其的循环数(x-±2s)和变异系数(CV,%);以质控品循环数在-x±2s范围内为质量控制标准,在同等条件下,检测180份同一批号质控品的循环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期间共用3批试剂,更换试剂批号重新即刻法质控。质控品的x-±2s和CV分别为32.1±1.9,5.92%;31.8±2.8,8.8%;31.7±2.6,8.2%。在此质控标准下,检测同一批号质控品180份,177次检测结果在控,3次检测结果失控。室间质评结果与靶值完全一致。结论用定值的质控品控制实验室的乙型肝炎病毒NAT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因人员更换等实验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误差,使实验室间乙型肝炎病毒NAT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降压治疗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167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降压治疗组(吲哒帕胺,或培托普利治疗)和安慰剂对照组,对比治疗1年。所有病例在安慰剂洗脱2个月后和治疗1年结束时,分别2次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动态血压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节律为非杓型。治疗组治疗后SBP、SBP-L和PP显著降低(P<0.01),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收缩压夜间下降率(SBPF)和舒张压夜间下降率(DBPF)分别为(5.8±1.98)%、(6.4±2.11)%,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动态血压节律呈浅杓型。结论:降压治疗对于减轻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β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上调的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对巨噬细胞胞内脂质堆积的影响,采用Westem Blot方法检测β极低密度脂蛋白温育后巨噬细胞内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在体外培养的巨噬细胞中加入不同信号途径关键激酶的抑制剂,观察各信号途径对受体调控的阻断效应,测定胞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观察泡沫细胞的形成。结果发现,β极低密度脂蛋白以蛋白激酶C依赖的方式激活巨噬细胞中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活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抑制剂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显著阻断β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转录的效应,而P38抑制剂和蛋白激酶C激动剂对G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上调无明显影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抑制剂可抑制β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升高。上述结果表明,蛋白激酶C依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级联可能是介导8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上调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特异地抑制此信号途径可抑制β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胞内脂质堆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发病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基线值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其检测结果的个体因素。方法在2009年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上海地区调查了3219名≥50岁的上海常住居民。对空腹血糖受损(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但调查前未被各级医疗机构诊断为糖尿病的调查对象,于2011年通过电话开展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并检测随访应答对象2009年所留血液样本HbA1c。结果基线人群自报糖尿病发病率为8.6%(278/3219)。2938名非糖尿病人中,空腹血糖受损病例为11%(313/2938)。对其中240名留有电话信息的调查对象于2011年开展电话随访,随访应答率为45%(108/240)。15%(16/108)在2年中新诊断为糖尿病。HbA1c≥6.5%的对象中有50%(6/12)发展为糖尿病,而HbA1c<6.5%的对象中仅有14%(10/72)(OR=6.4,95%CI:1.45~29.06)。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bA1c水平和三酰甘油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76,P=0.026)。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糖尿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基线HbA1c≥6.5%和新发糖尿病显著相关。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应要求检测HbA1c以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降压治疗对预防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研究。方法 对155例既往有脑卒中病史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三年的培哚普利及安慰剂的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观察三年的治疗组及安慰剂组的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在研究结束时给予连续3日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结果 与安慰剂组比较,治疗组3日动态血压监测示血压控制满意,三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85%和2.74%)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7.10%和9.21%)。结论 培哚普利降压有效、平稳、持久,持续降压治疗对预防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第3代CD19单靶点、CD20单靶点或CD19联合CD20双靶点嵌合型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B细胞淋巴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CD20单抗及传统化疗治疗无效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处理后5~7天输注自体特异性CD19和(或)CD20 CAR-T细胞,观察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①14例患者中,1例因病情进展联合接受放化疗不能评价,其余13例可评价的患者采用CD19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3例获得完全缓解,2例获得部分缓解,客观反应率为38.5%,完全缓解率为23.1%。1例接受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无效的患者,再次输注CD19联合CD20双靶点CAR-T细胞,获得完全缓解且维持疗效超过2年。②13例可评价的患者中,11例输注CAR-T细胞后发生1~2级细胞因子风暴,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对症处理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CAR-T疗法为复发难治性终末期B细胞淋巴瘤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等可控的不良反应;对于单靶点CAR-T细胞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尝试采用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有望获得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110.
诱导痰液分析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凡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02-403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液分析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79例变异性哮喘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吸入3%~5%的高渗盐水进行诱导排痰,对其痰液进行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肥大细胞(MC)百分率、中性粒细胞(N)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等检测,同时对1s用力呼气容积(FEVl)及ls用力呼气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l占预计值%)进行测定.结果 其中有35例被临床诊断为CVA,患者的痰液中MC、EC百分率、ECP浓度、FEVl及FEVl占预计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典型支气管哮喘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抗炎治疗之后患者的咳嗽症状很快得到缓解,对痰液中MC、EC百分率、ECP浓度、FEVl及FEVl占预计值%做出复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痰液分析,从实验室角度阐明CVA存在气道炎症,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项可靠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