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为了探讨中成药生骨再造散对骨折愈合中骨吸收与破骨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将30只青紫蓝家兔建成双侧桡骨3mm骨缺损的骨折模型,随机分为生骨再造散组(A组)、仙灵骨葆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各10只,于术后14d和31d每组各处死动物5只取材,进行骨吸收与破骨细胞形态学计量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A组骨吸收较对照组强,破骨细胞形态学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破骨细胞形态也有一定影响,但对骨吸收影响不大。相关分析表明:骨吸收主要与破骨细胞数目相关,其次还与破骨细胞形状因子、面积、光密度等相关。实验结果提示,生骨再造散在术后14d和31d均可促进骨吸收,可能是通过早期提高破骨细胞数量,后期则增强其功能实现的,对骨折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骨不连的治疗是骨科临床中的一大难题,随着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其治疗方法日益增多,其中针灸治疗骨不连是近年来比较新颖的一种手段~([1])。通过对各大数据库的检索,共检索出10余篇关于针灸治疗骨不连的相关的文献。本文对已发表的文献加以总结,望为进一步研究骨不连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价固定平台和旋转平台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38 例49膝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男13 例19膝,女25 例30膝;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62.47±9.64) 岁;骨关节炎24 例28膝,类风湿性关节炎11 例18膝,创伤性关节炎3 例3膝;膝内翻畸形29膝,外翻畸形12膝;所有患者均采用膝前正中切口内侧髌旁入路,均未进行髌骨置换,其中采用固定平台假体置换26膝,采用旋转平台假体置换23膝.结果 除1 例骨关节炎患者失访,其余37 例48膝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72个月,平均为47.73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无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和腓总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除1 例旋转平台假体在术后1年出现假体脱位,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两组术后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9,P>0.05和t=1.044,P>0.05).结论 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TKA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相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本研究对颈性眩晕的患者采取精灸联合颈椎整复手法的治疗方式,集中探究该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4月本院康复科诊断并接受治疗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颈部腧穴电针治疗联合颈椎整复手法,治疗组采用精灸配合联合颈椎整复手法,分别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头晕、头痛、颈部活动受限缓解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对颈性眩晕的患者采取精灸联合颈椎整复手法的治疗方式,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且治疗有效率较高,不易引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