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22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小檗碱抑制血吸虫肝硬化组织恶性变潜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80只大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只。模型对照组(A组)不作任何治疗;吡喹酮组(B组)感染尾蚴6周后给予吡喹酮500 mg·kg-1·d-1灌胃2 d;小檗碱组(C组)感染尾蚴6周后给予小檗碱150 mg·kg-1·d-1灌胃6周;小檗碱+吡喹酮组(D组)在感染尾蚴6周后给予吡喹酮500 mg·kg-1·d-1灌胃2 d,再以小檗碱150 mg·kg-1·d-1灌胃6周。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E组)。第12周末分别留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检测肝脏Ⅰ、Ⅲ型胶原及干扰素 γ(IFN γ)含量、端粒酶活性与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肝纤维化程度均减轻,肝组织IFN γ含量显著升高,端粒酶活性与TERT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IFN γ含量及端粒酶活性、TERT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B组、C组比较,D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减轻,肝组织IFN γ含量显著升高(P<0.05),端粒酶活性及TER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檗碱可通过调节大鼠肝组织内免疫应答,促进IFN γ表达,抑制肝组织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可配合吡喹酮对大鼠晚期血吸虫肝硬化起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3组用2.5%三硝基苯磺酸钠/乙醇溶液灌肠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肠3d后处死,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每日用复方甘草酸苷溶液(40 mg/kg)连续灌肠7d后处死;SASP治疗组每日用SASP溶液(0.5 g/kg)连续灌肠7d后处死.经不同处理和治疗后,运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NF-κB p65及COX-2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组及SASP治疗组的NF-κB p65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1); COX-2的表达水平亦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复方甘草酸苷组及SASP治疗组的NF-κB p65、COX-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及COX-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究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作用于结直肠癌的靶基因。方法:利用pharmGKB数据库和drugbank5.0数据库分别提取三氧化二砷的直接靶基因,利用STRING10.5数据库筛选与三氧化二砷已知靶基因互相作用的蛋白,利用webGestalt数据库对互作蛋白进行通路分析和GO注释,运用cBioProtal数据库和The Human Protein Atlas 数据库对重点通路的核心基因进行变异和表达分析。结果:pharmGKB数据库和drugbank5.0数据库共提取出11个直接靶基因,STRING10.5数据库筛选出384个互作蛋白,webGestalt数据库的GO注释这384个靶基因主要集中于19类分子功能,在前10条通路中筛选出3条与结直肠癌有关的通路,3个核心基因在结直肠癌中存在点突变和基因缺失,其中NF-κB1和REL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结论:三氧化二砷可能通过 NF-κB信号通路治疗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54.
55.
56.
<正>二肽基肽酶-IV(DPP-IV)是一个以同型二聚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多功能酶,它可以裂解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抑胃肽(GIP)在内的多种肽类激素,而这两者与II型糖尿病有着密切联系[1]。DPP-IV抑制剂通过抑制DPP-IV减少GLP-1的降解,增加GLP-1的血浆浓度,从而改善餐后血糖。此外,DPP-IV抑制剂还可抑制GIP、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和胃泌素释放肽等参与调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近期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6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为对象,分析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SF-36评分,血清TNF-α,IL-6,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CT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左、右两侧椎间孔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增高,左、右两侧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I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椎管内径大小、盘黄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椎管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血清TNF-α,IL-6,CRP水平相较于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及6个月末次随访SF-36评分相较于术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仅出现下肢麻木2例(3.33%),屈髋乏力1例(1.67%);术后1个月出现融合器向下位移导致的腰痛1例(1.67%)。结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可显著改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管内空间结构及术后腰腿疼痛程度,减轻腰椎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