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比较植骨联合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收治36例(41侧)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其中26例(30侧)采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男10例11侧,女16例19侧;年龄51~73岁,平均61.6岁;左11侧,右19侧.按AO分型:A3型4侧;B1型4侧,B2型6侧,B3型4侧;C1型3侧,C2型4侧,C3型5侧.10例(11侧)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组),男3例3侧,女7例8侧;年龄53~78岁,平均56.2岁;左4侧,右7侧.按AO分型:A3型2侧;B1型2侧,B2型1侧,B3型2侧;C1型1侧,C2型1侧,C3型2侧.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1 h.内固定组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及主要骨块的移位方向选用掌侧或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外固定组均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 结果 36例患者术后获3~16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根据Dienst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内固定组优19侧,良9侧,可2侧,优良率为93.3%;外固定组优2侧,良4侧,可1侧,差4侧,优良率为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53,P=0.030). 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钢板内固定的疗效优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72.
竹叶兰中联苄类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行竹叶兰干燥根茎中的化学成分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乙醇提取,硅胶、Sephadex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采用UV,NMR和MS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人胃癌细胞BGC-823抗肿瘤药理活性。结果:分得6个化合物,分别为2,7-二羟基-1-(对-羟基苄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2,7-di-hydroxy-1-(p-hydroxylbenzyl)-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1),4,7-二羟基-1-(对-羟基苄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4,7-dihydroxy-1-(p-hydroxylbenzyl)-2-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2],3,3’-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3,3’-dihydroxy-5-me-thoxybibenzyl,3),反式阿魏酸二十四烷酯[(2E)-2-propenoic acid,3-(4-hydroxy-3-methoxyphenyl)-tetracosyl ester,4],反式阿魏酸二十五烷酯[(2E)-2-propenoic acid,3-(4-hydroxy-3-methoxyphenyl)-pentacosyl ester,5],十五烷酸(pentadecyl acid,6)。体外抗肿瘤实验表明,联苄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结论:除化合物3外,另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竹叶兰中分离得到,联苄类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开环型联苄类化合物3的抗肿瘤活性强于闭环型联苄类化合物1和2。  相似文献   
73.
TNF-α对兔软骨终板细胞增殖、凋亡及基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NF-α对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终板细胞增殖、凋亡及基质形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兔软骨终板细胞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NF-α,用 MTT测定不同时点软骨终板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Fas、caspase-3 表达的变化;RT-PCR 检测培养过程中蛋白聚糖、Ⅱ型胶原 mRNA 的表达变化。结果:50 μg/L、100 μg/L浓度TNF-α可抑制细胞增殖;50 μg/L浓度TNF-α可降低 Bcl-2的表达,10 μg/L、50 μg/L浓度TNF-α均可促进Bax、Fas、caspase-3 的表达;10 μg/L、50 μg/L浓度TNF-α可降低collagen IIa mRNA 的表达,TNF-α 为50 μg/L浓度时才可降低aggrecan mRNA 的表达。结论:TNF-α可抑制软骨终板细胞的增殖及基质合成,促进软骨终板细胞促凋亡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傣药大叶蒟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组织及理化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总结胶原纤维瘤的病理学及MR I特征,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1997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胶原纤维瘤3例,均予切除,总结其MR I特点、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 MR I观察肿瘤边界清楚,质地均匀,呈内中散在的圆形高信号影。镜下观察显示,肿瘤由稀疏的梭形或星状纤维母细胞和大量致密或纤维粘液样的间质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部分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和结蛋白,不表达CD34、细胞角蛋白和S-100。结论 胶原纤维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MR I有助于诊断,而进一步确诊依赖于组织学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76.
背景:异体皮质干燥异体骨为多孔状结构,孔均匀且相互贯通,孔径200 µm 左右,在形态结构上与人类无机骨极为相似。 目的:观察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皮质人工骨复合物治疗骨折不愈合及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33例创伤性骨缺损患者,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26-85岁。首先提取患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以异体皮质人工骨为支架材料,同时导入骨形态发生蛋白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人工合成方式制成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皮质人工骨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处,每例植入人工骨复合物20-45 g。 结果与结论:随访6个月-2.5年,根据Mankin及Komender等对同种异体骨移植结果的评分标准,满意32例,不满意1例。复查X射线片示32例达骨性愈合,其中新鲜骨折愈合时间2-7个月,陈旧性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同种异体松质骨6-9周开始与自体骨融合爬行替代。1例感染性骨缺损移植后迟发性感染,去除内固定及同种异体骨,置管冲洗、局部稳定后再次植骨愈合,随访2年1个月骨感染未复发;1例钢板松动致骨折未愈合,再次行内固定、自体骨移植后骨折愈合。表明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皮质人工骨复合物治疗骨折不愈合及骨缺损无明显不良反应,修复效果良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人发角蛋白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健康W 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将人工材料、正常人发、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注入大鼠腹腔。15、30和45 d时测血常规部分指标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未经处理的正常人发可使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而人发角蛋白人工肌腱及生理盐水的影响并不明显。三组材料对心肌损伤无显著影响,均呈现开始阶段升高,后降低,以后又逐渐升高。对肾功能亦无显著影响,生理盐水组无变化,其余二组开始升高,以后逐渐降至正常。对肝功能无显著影响。各组GSH-Px活性无变化,30 d后人发角蛋白人工肌腱组GSH-Px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正常人发组,人发组GSH-Px活性受到抑制,45 d后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人发角蛋白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好,对机体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对一体成形式皮质骨生物椎间融合器促进椎体间融合的疗效并分析其特点、优越性、适应范围.方法 在不同治疗条件下,将2 8例女性骨质疏松的腰椎病患者行后路减压融合术后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钙尔奇D组、阿仑膦酸钠组、联合组(钙尔奇D 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并观察各患者局部骨矿密度的影响,术后随访12~17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 1年后,阿仑膦酸钠组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阿仑膦酸钠可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病人椎间融合术后的椎体及椎间隙局部骨矿密度.结论 阿仑膦酸钠可使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骨矿密度增加,对一体成形式皮质骨生物椎间融合器在骨质疏松病人中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应用脊髓保护方法同时行颈椎后路棘突纵切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并观察疗效.方法 采用套管保护线锯法,一次性将黄韧带、椎板及棘突从中央锯开-"双开门"加中央植自体髂骨.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治疗顶椎管狭窄16例.结果 16例均得到随访,平均改善率为89.6%,无手术并发症及脊髓损伤症状加重,植骨块均已骨性愈合.结论 脊髓保护同时"双开门"法对颈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0.
外固定术后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过程中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单臂支架外固定治疗术后的6例延迟愈合均行二次手术处理,包括:有限内固定游离骨折块;重新调整外固定支架高度;自体髂骨植骨;骨断端重新加压等方法.结果 6例骨折延迟愈合经处理后均痊愈;随访9~25个月,所有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疗效肯定,术后不同原因导致的骨折延迟愈合经过有限内固定,调整支架,自体植骨,局部加压等方法处理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