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手术治疗慢性严重痛风性关节炎七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手术治疗慢性严重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严重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病程8~22年,平均12.2年。2例为单发部位病变,5例为多处受累,受累部位包括跖趾关节、趾间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分别采用关节抽吸冲洗类固醇注射、关节镜下病变清理术、痛风病灶清除术、刮除植骨术、Keller’s手术及关节融合术治疗痛风病灶。结果 术后切口6例一期愈合,1例由于尿酸盐残留延迟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2.5年,平均13个月。随访2个月时血清尿酸较术前平均下降48%,5例无高尿酸血症。局部软组织及骨质破坏进程中断;疼痛解除5例,缓解2例;3例植骨术后12个月愈合。手术部位痛风石无复发。5例术后无急性发作,2例在2年内有再次急性发作病史,发作部位为非手术部位,秋水仙碱可控制症状。结论 适时手术治疗可及时阻断局部痛风的病理进程,减轻机体总尿酸负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髋臼骨折术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自1998年6月~2005年6月收治9例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骨关节炎及股骨头坏死患者,患者均曾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柱和后壁骨折3例,横行骨折1例,后柱骨折2例,双柱骨折3例。骨折至关节置换术间隔12~92个月,平均31个月。骨不连2例,骨折畸形愈合5例,异位骨化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完全取出内固定物3例,部分取出4例,未取出2例。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5例,骨水泥固定假体2例,杂合式固定2例。使用金属/聚乙烯匹配假体6例,陶瓷/聚乙烯匹配假体2例,陶瓷/陶瓷匹配假体1例。骨缺损采用结构性植骨3例,松质骨颗粒植骨5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发生异位骨化3例,髋关节感染1例。1例坐骨神经术前损伤者术后无明显恢复。无复发脱位、假体松动及骨溶解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对手术效果满意7例,较满意1例,不满意1例。Harris评分平均89分,同术前(平均4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臼骨折术后继发骨性关节炎可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短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63.
背景: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对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可能会产生有效作用。 目的:验证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脂肪源性干细胞的效应。 方法:构建含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IGF-1,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脂肪源性干细胞。观察基因转染后细胞增殖及形态的变化,倒置荧光显微镜观测标记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计算转染效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上清中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测序及酶切证实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IGF-1构建正确。体外培养的脂肪源性干细胞为多种形态并存,转染后6 h检测到有EGFP的表达,至60 h达到高峰,转染效率为(16±3)%。细胞上清中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浓度在60 h达到22.65 μg/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均检测到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转染后的细胞分裂增殖加快,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缩短,S期细胞比例增多。证实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可有效转染脂肪源性干细胞并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蛋白质,同时可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4.
背景: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软骨缺损修复的种子细胞日益受到关注,现有常用诱导方法无论是应用诱导培养基还是诱导因子,因其价格昂贵、用量大等因素限制了实际应用。 目的:验证人软骨细胞培养上清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 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分离新生儿脐血,获取并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切取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透明软骨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利用其培养上清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2周后观察细胞表型外观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Ⅱ型胶原表达结果。 结果与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可以分离获取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表面标记CD90,CD105高表达,不表达CD34,CD45。软骨细胞培养上清诱导2周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多角形、圆形转变,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表达阳性。提示软骨细胞培养上清可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表达Ⅱ型胶原,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5.
背景: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基因多态性很可能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 目的:在中国胶东半岛地区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探讨白细胞介素10启动子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单体型与强直性脊柱炎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白细胞介素10基因启动子中的-1082A/G、-819C/T和-592C/A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收集了11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120例同种族的健康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Z=10.9,P < 0.001),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592A/C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没有明显差异,该研究中没有发现-1082GG基因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82G等位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组增加(P=0.047),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82AG基因型的比值比为1.993(95%CI:1.046-3.800,P=0.034 ),而-819CC基因型的比值比为3.125(95%CI:1.246-7.836,P=0.015),此外,单体型分析显示与ATA 基因型相比,GCC基因型显著增加了患强直性脊柱炎的风险(OR=2.19,95%CI:1.13- 4.26,P= 0.020)。结果表明白细胞介素10的基因单体型与中国胶东半岛地区汉族人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6.
背景:目前修复软骨缺损的方法都存在修复组织数量不足,生物力学性能不佳,整合不良及供区并发症等缺陷.对于大面积的骨软骨复合缺损单独应用一种方法尚显不足.目的:观察组织工程方法复合Mosaicplasty技术用于修复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9-01/09在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体外培养并扩增健康成年雄性山羊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收集约3×10~7细胞,加入1 mL藻酸钠溶液重悬形成骨髓基质干细胞一藻酸钙凝胶材料.方法:12只山羊用于制各膝关节股骨髁大面积骨软骨缺损模型,骨髓基质干细胞-Mosaicplasty组使用自制Mosaicplasty器械,植入直径2 mm骨软骨柱镶嵌充填缺损,以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藻酸钙凝胶填充残余缺损和部分供区.Mosaicplasty组单纯用Mosaicplasty修复骨软骨缺损.对照组单纯制造缺损不修复.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观察:术后4,8,16周分别切开关节观察修复效果.②组织学检查:术后16周取修复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③电镜观察:取16周修复组织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术后16周时骨髓基质干细胞-Mosaicplasty组移植物固定牢固,关节面平滑,移植物间界限消失,新生软骨组织类似于正常软骨,4-16周修复效果逐渐改善,优于其他各组.光镜观察细胞-凝胶新生软骨组织与移植软骨结合紧密,新生软骨细胞排列规整,细胞外基质分布均一.对照组无明显修复.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修复新生组织中细胞形态类似软骨细胞,细胞存在于排列紧密的纤维网格中,基质丰富.结论:使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藻酸钙凝胶材料复合Mosaicplasty技术可促进骨软骨整合,改善其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7.
新书预告     
  相似文献   
6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域定位》错误更正胡有谷吕成昱(原文刊于1998年第18卷第1期)(收稿:1998-05-02)1.定位区域与神经根的关系讨论中“L4及L3神经根皆自同序数的椎弓根内侧,相当于上一椎体上或中1/3水平,即椎间盘下层面发出,紧贴椎弓根...  相似文献   
69.
颈椎管内原发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常见于30岁以上成年白种人,好发于外阴,足底,腰,头颈等易摩擦部位的皮肤,可向中枢神经组织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颅内,少见于椎管内,原发于椎管内的恶性黑色素瘤则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后交叉韧带切除对于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需要做全膝关节置换的有膝内翻的骨关节炎病人,采用标准的手术方式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后交叉韧带被切断前后用内径卡尺分别测量膝关节屈曲90°和伸直位时内外侧膝关节间隙的宽度,精确度为1mm。结果后交叉韧带切除后可以使伸膝间隙由(21.37±1.52)mm增加到(23.11±1.23)mm,屈膝间隙由(19.52±1.37)mm增加到(24.67±1.01)mm,差异有显著性(t=18.782、32.467,P<0.01);屈膝间隙的增加值明显大于伸膝间隙的增加值(t=18.345,P<0.01)。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后交叉韧带对关节间隙的变化有较大影响,当其被切断时屈伸膝间隙都会增加,尤其是屈膝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