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吕君 《吉林医学》2012,33(35):7699-7700
目的:通过对65岁以上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掌握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进一步深入开展心血管病病因的早期科学防治。方法:将65岁以上居民按自愿原则,分批到指定社区进行体检,汇总分析各年龄组的吸烟、饮酒、BMI、血压和血糖等异常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的超重、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P<0.05),而高血糖无明显变化。女性的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P<0.05),而超重、高血糖无明显变化。在发病因素中,年龄、吸烟、饮酒与超重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我国老年人仍是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组的健康状况,制定针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和提高社区老年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2.
吴芳  王仁生  韦波  刘文其  张勇  杜清华  吕君 《广西医学》2012,34(11):1459-1462
目的观察肿节风配方颗粒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口干的临床疗效。方法鼻咽癌患者125例,其中常规放疗组42例,常规放疗+肿节风配方颗粒组43例,调强放疗组40例。肿节风配方颗粒4 g/次,2次/d,放疗前3 d开始口服至放疗结束。3组均给予诱导化疗及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按PF方案。检测3组放疗前、放疗结束、放疗后3、6、12、18和24个月唾液分泌量,并观察口干分级情况。结果 3组放疗前唾液分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6、12、18和24个月唾液分泌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放疗+肿节风组、调强放疗组明显多于常规放疗组(P<0.05),常规放疗+肿节风组与调强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口干程度在放疗结束及放疗后3、6、12、18和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放疗组严重于常规放疗+肿节风组、调强放疗组(P<0.05),常规放疗+肿节风组与调强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节风配方颗粒可减轻因常规放化导致口干的严重程度,促进腮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胃粘膜病变过程中COX-2和TFF1的变化规律和所起的作用.方法 以88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的不同胃粘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胃粘膜病变组织中COX-2、TFF1的表达,用快速尿素酶法结合Giesma染色法检测HP感染情况,并探讨HP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COX-2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逐渐增强,而TFF1的表达逐渐减弱,COX-2与TFF1经相关性分析呈成负相关(r=-0.397,P<0.01).HP阳性的各组胃粘膜病变组织中COX-2、TFF1的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组.结论 胃粘膜病变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变化过程中,COX-2、TFF1表达的异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HP感染诱导COX-2和TFF1的表达,促进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三叶因子1(TFF1)在胃黏膜病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8例经胃镜和病理确诊的不同胃黏膜病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中COX-2、TFF1的表达,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结果COX-2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逐渐增强,而TFF1的表达逐渐减弱,COX-2与TFF1呈负相关(r=-0.397,P<0.01)。结论胃黏膜病变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腺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变化过程中,COX-2、TFF1表达的异常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朱鹏飞  吕君  刘艳民  曾庆磊  明亮 《中草药》2019,50(5):1151-1156
目的研究蝙蝠葛碱对肝癌Huh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探索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和与Hedgehog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不同质量浓度(2、4、8μg/mL)的蝙蝠葛碱处理Huh7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Huh7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real-timePCR、Westernblotting法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蝙蝠葛碱质量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其对Huh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升高。其中蝙蝠葛碱8μg/mL作用48h对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48.8%)。蝙蝠葛碱可明显诱导Huh7细胞发生凋亡。随着蝙蝠葛碱质量浓度的增大,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蝙蝠葛碱各质量浓度组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PTCH1、GLi1、SMO、SHH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同时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5、0.01),并呈质量浓度依赖性。结论蝙蝠葛碱可明显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可能通过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对诊断恶性畸胎瘤的价值。方法对2000年~2005年我院收治畸胎瘤患者465例,其中未成熟畸胎瘤13例,成熟畸胎瘤恶变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探讨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下肿物声像图特征及血流情况。部分患者进行了血清AFP测定。结果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术前诊断恶性畸胎瘤及恶性卵巢肿瘤10例(10/16),符合率62.5%。未成熟畸胎瘤组9例进行了AFP测定,阳性6/9例(66.7%);在成熟畸胎瘤恶变3例患者中,AFP均为阴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恶性畸胎瘤诊断符合率较高,结合血清AFP含量测定,有助于对未成熟畸胎瘤,畸胎瘤恶变及卵黄囊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87.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遗传倾向、反复发作的疾病 ,首次发病年龄在儿童或少年期 ,病因复杂 ,涉及范围很广。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目眩、恶心、呕吐、羞明 ,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收到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89例患者中 ,女性 5 9例 ,男性 30例 ,年龄最大4 5岁 ,最小 11岁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7年 ,治疗时间最短 10天 ,最长 30天。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主穴、风池 (双侧 )、太阳、合谷、率谷透丝竹空。配穴 :外感头痛可配百会、外关、四神聪 ;肝阳上亢可配太溪、太冲、阳陵泉 ;肾虚者可配太溪、悬钟、肾俞 ;血虚配脾俞、心俞、足三…  相似文献   
88.
358例绝经后无子宫器质性病变妇女宫腔积液阴道超声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宫腔积液的超声临床特征。方法 应用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妇女进行探查。重点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回声、厚度。按宫腔积液厚度分组:A组1~5mm ,B组>5mm。对B组,计算出液体量。指导临床对其进行宫腔引流。结果 绝经后妇女宫腔积液的发生率为11 83%。30 2 6例无子宫器质性病变的绝经后妇女中有宫腔积液35 8例,其中宫腔积脓18例,宫腔积脓致子宫穿孔1例。随着绝经时间延长,发生宫腔积液的比例增多,宫腔积液的量也增多。宫腔积脓均发生在B组。结论 绝经时间超过5年者应警惕子宫积脓的发生。宫腔积液厚度<5mm时,可定期观察。宫腔积液厚度>5mm时,非纯囊时多为脓液。这种患者应宫腔引流灌洗,如不处理会因子宫积脓过多造成子宫穿孔。阴道超声是观察并早期诊断宫腔积液可靠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9.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 PG)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特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性破坏性皮肤溃疡,且与其他疾病难鉴别,诊治比较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11例PG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例PG患者中男7例,女4例,男:女为1.75:1.发病年龄18~81岁,平均42.55岁,其中>45岁5例(45.46%),25~45岁3例(27.27%),<25岁3例(27.27%).就诊前病程31 d~6年,平均17.73个月.11例患者家族成员中均无类似病史.发病部位双下肢4例(36.36%),臀部2例(18.18%),躯干部3例(27.27%),周身受累1例(9.09%),上肢1例(9.09%);皮损单发者1例(9.09%),多发者10例(90.91%).其中2例有外伤史,余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N0期鼻咽癌患者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短径≥0.5 cm但<1 cm、包膜完整、无中央坏死)放疗剂量为64 Gy时淋巴结的消退情况、有无局部复发,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80例有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的N0期鼻咽癌患者,按中国鼻咽癌2008年分期标准,T1期4例,T2期15例,T3期36例,T4期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其中T1、T2患者采用单纯放疗,T3、T4患者配合单药铂类方案同步化疗。鼻咽大体肿瘤体积 (GTVnx)处方剂量70~74 Gy,颈部未达标可疑阳性淋巴结(GTVnd可疑阳性)处方剂量64 Gy,临床靶体积1(CTV1)处方剂量60~64 Gy,临床靶体积2(CTV2)处方剂量50~54 Gy,分30次进行照射,照射时间6周。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放疗前后淋巴结的消退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随访率为98.8%。80例患者129个淋巴结,放疗后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CR 117个,PR 6个,NC 6个,有效率95.3%。放疗前后淋巴结消退有意义(P<0.05)。4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4.6%、95.9%、93.7%。有4例GTVnx内复发,3例出现远处转移。颈部放射性皮肤反应1、2级分别占77.5%、22.5%。颈部纤维化1级占15%。结论 64 Gy的放疗剂量是鼻咽癌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转移很好的控制剂量,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