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8篇
  免费   615篇
  国内免费   381篇
耳鼻咽喉   102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581篇
口腔科学   171篇
临床医学   1675篇
内科学   991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297篇
特种医学   5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6篇
外科学   756篇
综合类   3587篇
预防医学   1174篇
眼科学   108篇
药学   1451篇
  21篇
中国医学   1481篇
肿瘤学   364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271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348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713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625篇
  2004年   560篇
  2003年   509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408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研究重组人乳头瘤病毒 6型 (humanpapillomavirustype 6 ,HPV 6 )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particle ,VLP)的免疫原性。方法 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制备的HPV 6L1VLP(L1 VLP)和HPV 6L1+L2VLP(L1+2 VLP)经鉴定后 ,用于免疫BALB/c小鼠 ,对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进行了检测。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L1 VLP和L1+2 VLP二者形态上无明显差异 ,为圆形颗粒 ,直径约 5 0nm ,SDS 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 ,L1+2 VLP中L1和L2蛋白摩尔比例为 4∶1。用ELISA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滴度 ,加佐剂L1 VLP免疫组和加佐剂L1+2 VLP免疫组血清针对HPV 6L1VLP的滴度在 1∶10 0 0 0以上 ,高于未加佐剂组免疫血清滴度 (1∶2 0 0 0 ) ,L1+2 VLP免疫诱导出了特异于L2抗原的抗体。血清抗体主要识别HPV 6构象依赖性抗原表位 ,与HPV 11抗原显示出一定的交叉反应 ,而与HPV 16无明显交叉反应。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经HPV 6L1VLP再激活后出现了特异性增殖反应 ,3H TdR掺入值与未免疫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L1 VLP和L1+2 VLP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L1 VLP和L1+2 VLP免疫组刺激指数 (SI)分别为 6 .4和 6 .2 ,阴性对照组SI为 1.1。HPV 6L1VLP再刺激特异地诱导免疫组脾淋巴细胞IL 2和IL 10分  相似文献   
152.
目的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 protein,CSP)的全长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进行表达纯化,观察重组环子孢子蛋白对肝细胞的结合能力,探讨其作为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分子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3D7株环子孢子蛋白的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出CSP的全长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载体pGEM-T中,通过基因测序加以证实;进一步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B)对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免疫反应性检测;采用免疫组化(IHC)技术观察重组环子孢子蛋白对不同组织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中成功扩增到1263 bp的全长CSP基因,该基因在原核系统中经诱导表达出一相对分子质量(Mr)约62×103大小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Ni2+亲和柱纯化获得重组CSP融合蛋白;WB表明,重组CSP融合蛋白能被疟原虫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重组CSP融合蛋白能够与肝癌和正常肝细胞特异性地结合,与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则未见反应。结论CSP是疟原虫子孢子表面主要的蛋白,重组环子孢子蛋白作为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分子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双关节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6例老年人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双关节骨外固定器固定进行治疗。结果:随访8~38个月,骨折均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固定,疗效较满意。结论:手法复位,双关节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可有效矫正畸形,重建桡腕关节的稳定,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4.
内皮素(ET)是一种具有强烈收缩血管的物质,可加重脑损害。我科于1995年5月~1996年5月起对78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应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浆和脑脊液(CSF)中ET含量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中(男55例,女23例),年龄14~65岁,平均32.5岁。在伤后24小时内入院,无合并伤及并发症,伤前无重要脏器疾患。入院时意识按GCS评分而分为轻度13~15分者18例,中度9~12分者28例,重度3~8分者32例。经CT检查诊断为硬脑膜外血肿11例,硬脑膜下血肿23例,局灶性脑挫伤12例,广泛脑挫伤合并血肿32例。行手术治疗42例,非手术治疗36例。另取20例非神经系统疾患病人,腰麻时取CSF与血浆各2ml为对照组。 入院后或手术后24小时内抽取全血和CSF各2ml,连同对照组,置入备有依地酸和抑肽酶试管内,按曾氏管测定ET含量,并在本组中的53例入院或术后,采用光纤探头硬脑膜外颅内压(ICP)监护。ET含量以±S表示,所有的计算过程皆来自微机MINIJAB软件,所用统计方法为推广的中位数检验过程。 本组病例均在入院一月后,参考GC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痊愈、好转、中残60例,预后不良组(重残、植物状态,死亡)18例,将两组的ET值进行分析,以求出提示预后不良的ET值。 结果 一、伤情程度与ET含量:对照组血浆ET含量36.35±0.87ng/L,C  相似文献   
155.
共刺激分子B7.1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免疫共刺激分子B7.1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及原位杂交技术对12例新鲜及23例石蜡包埋淋巴瘤组织中B7.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10/12例新鲜瘤组织及16/23例石蜡包埋瘤组织B7.1表达阳性,同时还意外发现,所有阳性标本中还强表达一种与正常B7.1分子不同但与其相关的mRNA转录子。结论该转录子与淋巴瘤的关系及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白蛋白指数的变化。方法采用溴甲酚绿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血清和CSF中白蛋白水平,并计算出CSF白蛋白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化脑组显著高于病脑组(P〈0.001)。化脑组恢复期患儿CSF白蛋白、CSF白蛋白指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监测CSF白蛋白和CSF白蛋白指数的水平可作为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BBB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7.
免疫组织化学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疫组织化学是用特异性抗体显示组织化学成分的重要方法,是实验结果以显微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来。对免疫组化图像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人工分析和计算机图像处理分析。前简便易行,对实验的标准化要求不高,但无法做精确的量化分析;后在精确性、客观性、分析速度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目前仍不完善。本对两种分析技术的应用现状、实验要求及特点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免疫组化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源于发育不良痣综合征的黑色素瘤中BRAF基因的突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甘肃省人民医院发育不良痣综合征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黑色素瘤者5例,组织标本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源于发育不良痣的黑色素瘤免疫组化标记HMB-45、Melan-A蛋白高表达,肿瘤组织均无BRAF V600E基因突变,随访患者健康状况良好。结论源于发育不良痣综合征的黑色素瘤极少有BRAF V600E基因突变,比其他来源的黑色素瘤侵袭性低,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客观阐述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研究现状、热点及演进趋势,深度剖析当前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以CNKI核心数据库中1992年—2020年发表的3 734篇高质量公共卫生服务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发文量、研究机构、作者以及关键词的变化趋势。结果:国内公共卫生服务文献数量总体成递增趋势;各研究机构群体间的合作偏少,关联性较弱,协同性不足;研究热点聚焦在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卫生服务系统整合、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国内研究趋势分为起步阶段、跃升阶段和稳定阶段。结论:当前缺少对均等化的定量分析,对社会弱势人群的关注较低;对社会病的关注较低;研究前沿存在滞后性。国内公共卫生服务领域仍有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耕,今后需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公卫服务供给、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共享互联、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创新、公共卫生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0.
目的:分析艾灸肺俞穴、中脘穴联合小青龙汤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焦作市中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76例慢性咳嗽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小青龙汤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小青龙汤联合艾灸肺俞穴、中脘穴治疗,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呼吸功能以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功能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灸肺俞穴、中脘穴联合小青龙汤治疗慢性咳嗽,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