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8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肾小球系膜区免疫球蛋白沉积是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常见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而最常见的是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IgA肾病(IgAN).近年来提出了一种以系膜区IgM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IgM肾病.IgG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其常在多种肾小球肾炎中沉积,例如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感染性肾小球肾炎等.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评估长效红细胞生成素达依泊汀α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单次静脉给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方法 采用单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方法。选择MHD 3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患者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分为5个剂量组,分别给予达依泊汀α 0.225、0.45、0.9、1.8、3.6 μg/kg单次静脉注射,观察给药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心电图(ECG)和生化指标等变化,评价其安全性和耐受性。 结果 达依泊汀α的最大耐受剂量达3.6 μg/kg。与达依泊汀α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为高血压加重(7%)。1例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患者死亡),但与达依泊汀α无关。观察期间未发现与达依泊汀α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达依泊汀α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肾缺血/再灌注大鼠尿液胱抑素C含量,探讨其在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早期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缺血时间4组分别为0、10、20、30min,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再灌注24h后尿液胱抑素C,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浓度,计算24h肌酐清除率(Ccr),取各组再灌注24h后肾组织作组织学检查,行肾小管坏死半定量评分。结果:各组大鼠基线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24h后与基线值相比,肾缺血0min组及10min组BUN、Scr及Ccr无显著改变;肾缺血20min组BUN、Scr无显著改变,但Ccr显著降低;肾缺血30min组BUN[(45.3±14.6)vs(13.8±1.6)mmol/L]、Scr[(160.8±22.2)vs(36.9±7.9)μmol/L]显著升高,Ccr显著降低[(1.87±0.3)vs(0.56±0.1)ml/min]。20min组及30min组肾小管坏死评分与0min组相比显著升高。再灌注24h后与基线值相比,肾缺血0min组尿液胱抑素C水平无显著改变,肾缺血10min[(0.79±0.11)vs(0.25±0.02)μg/L]、20min[(1.23±0.35)vs(0.30±0.05)μg/L]及30min组[(1.33±0.51)vs(0.28±0.03)μg/L]尿液胱抑素C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尿液胱抑素C测定可望成为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34.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尿毒症并发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尿毒症合并RH患者经CBP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尿量、体重改变。结果:32例患者经过CBP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体重较前亦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尿毒症患者RH的发生与容量负荷过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活跃以及继发性甲旁亢等有关,CBP为一有效的控制尿毒症患者高血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影响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中心动脉弹性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治疗的62例非糖尿病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应用SphygmoCor动脉脉搏波分析仪检测其动脉弹性,研究影响动脉弹性[以动脉增强指数(AIx)为指标]的因素.临床资料来自腹膜透析门诊的随访资料,实验室检查选取测量前、后1个月内的结果.结果 CAPD患者中,女性的AIx为(27.2±8.9)%,显著高于男性的(15.8±10.5)%,(P<0.05);透析时间≥2年组的AIx为(21.2±14.6)%,显著高于<2年组的(13.8±13.1)%(P<0.05);服用高血压药物≥2种组的AIx为(22.3±9.7)%,显著高于高血压药物<2种组的(12.8±11.1)%(P<0.05).相关分析表明,AIx与收缩压(r=0.579)、中心动脉收缩压(r=0.727)、钙磷乘积(r=0.451)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身高(r=-0.397)、高密度脂蛋白水平(r=-0.424)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体重、体质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甲状旁腺素、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 行CAPD的非糖尿病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中,性别和收缩压是影响中心动脉弹性指标AIx的独立决定因素.身高、高密度脂蛋白及钙磷乘积也是AIx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宫颈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量的研究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伴有HPV亚型.本研究旨在评价TCT联合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并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对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一级及其以上(≥CIN1)病例各200例进行高危型HPV1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宫颈病变≥CIN1组阳性病例69例,阳性率34.5%;宫颈炎对照组阳性病例16例,阳性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HPV高危型患者CIN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高度病变,HPV高危型检测在宫颈病变的检查中有重要意义.如与宫颈细胞学检查(TCT技术)、阴道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相结合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7.
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建立血透通路七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8.
目的:通过了解居住在本市湖区的6个乡镇974例产妇孕期服用叶酸情况,分析孕妇叶酸服用及依从行为,探讨叶酸干预效果的有效途径,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本市3家医院(分娩率为98%)住院分娩的974例产妇孕期服用叶酸情况,并对照标准进行分析。另一种是与叶酸增补干预专业人员进行访谈,获取相关资料。结果974例产妇自述叶酸服用率为83.89%,叶酸服用率为51.15%,叶酸有效服用率为26.3%,叶酸有效依从行为为12%,叶酸依从率为9%。结论提高叶酸人群干预的有效性,应让育龄妇女掌握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干预时间和干预期,正确地服用叶酸。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透析中心夜间长时血液透析(in-center nocturnal hemodialysis,INHD)模式对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 调查INHD时间6个月以上的56例患者进入INHD前l~3个月及进入INHD至2013年5月透析情况、透析前血磷、血钙、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检测值,分析血磷变化趋势,统计患者降磷药物服用情况.结果 患者进入INHD前3个月内平均血磷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进入INHD后1个月平均血磷水平即显著下降(P<0.05),之后持续稳定在<1.67mmol/L水平;进入INHD后,有15例患者的31次(6.5%)检测出现低磷血症,发生过低磷血症的患者年龄更大、体重指数(BMI)更低、接受NHD时间更长(P<0.05):进入INHD后有14例(25%)患者停用降磷药物.结论 INHD能持续、平稳、有效地控制透析患者高磷血症,低磷血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0.
药物致急性肾衰竭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不同药物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预后,提高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药物性急性肾衰竭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 引起肾损害的主要药物为氨基糖贰类(9例,29%)、头孢菌素类(6例,19%)和非甾体类抗炎药(6例,19%),主要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肾炎和(或)肾小管坏死,治愈率97%。结论 肾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尿毒症者应尽早开始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