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对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用立体定位技术对海马CA1区微量注射Aβ(25-35)造成AD模型;3-MA预处理组大鼠在注射Aβ(25-35)之前对海马CA1区微量注射3-MA。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记忆水平;行为学测试后,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自噬泡的形成、beclin-1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3-MA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5),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而beclin-1的表达量减少;模型组海马神经元可见双层膜包裹形成的自噬泡,神经元破坏程度明显轻于3-MA预处理组。结论: 抑制神经元自噬水平增加神经元凋亡;诱导神经元自噬可能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背景:通过鼻腔输送细胞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因子到大脑内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输送方法,克服了其他给药方法受到血脑屏障限制和产生外周不良反应的缺点。目的:观察鼻腔内长期输送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大鼠脑梗死梗死体积及行为学的变化。方法:直接切断Wistar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脑梗死模型,将神经功能评分相当的模型大鼠,抽签随机分成对照组、单个核细胞组,随即单个核细胞组从鼻腔滴入培养的第3代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滴入磷酸盐缓冲液,1次/d,共6周,每周进行1次行为学评价;最后1次行为学评价后行脑梗死体积量化检测。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3周单个核细胞组脑梗死大鼠改良的神经病学严重程度评分开始改善,之后进一步改善到5周(P〈0.05,P〈0.01);治疗后1~5周单个核细胞组Morris水迷宫实验平均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与行为学改善相一致,单个核细胞组脑梗死体积(9.15±4.36)%较对照组(30.56±4.65)%显著缩小(P〈0.01)。说明经鼻腔早期长期输注单个核细胞治疗大鼠脑梗死能改善其行为能力和缩小脑梗死体积,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简便易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临床药理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药理学教研室在临床药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处方调查、探究式教学、组织专门的培训等实践教学手段探索临床药理学实践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本次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降低实验设备损耗率,节约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的运行管理效率,降低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管理难度,提高学生的实验资源的分配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院集中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资源;在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优化实验项目;模块化分配组合各实验项目与实验资源,进行轮转调度、循环进行各实验项目。对于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两个专业有差别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运行过程中进行微调。通过改革,解决了人体解剖学实验室资源在传统的"一过性"、"爆发性"利用难题,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学生的各实验项目人均资源占有率,极大降低了实验设备的损耗率,节约了实验教学资源购置,降低了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管理难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浙江省汉族群体手指长度进行测量,探讨浙江省汉族群体指长比的特点。方法参照人体测量学方法,直接测量了浙江省汉族健康人群860例(男性:318例,女性:542例)左右侧手指长度(拇指除外),计算指长比值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指长比呈现为2D:3D﹤2D:4D﹤3D:4D﹤2D:5D﹤4D:5D﹤3D:5D;浙江省汉族群体2D:4D均值大于辽宁汉族、宁夏汉族、宁夏回族,与其他国家指长比之间也存在差异;浙江汉族群体指长比存在性别、侧别差异。结论浙江汉族群体指长比具有性别、侧别差异,且与其它国家、民族、地区、人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氧嘧啶(ALX)制作新西兰大白兔糖尿病心肌病模型的方法.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经耳缘静脉注射5%ALX 溶液,24h 后再次注射,注射剂量均为80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监测两组兔注射后72h 及2、4周的空腹血糖,并在饲养4周后分别左心室心肌行 HE 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14d 内累计死亡8只,1只血糖恢复正常,成模率55%(11/20);对照组无死亡.实验组成模兔注药后空腹血糖均较对照组兔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4周后实验组兔心肌细胞排列不整齐,心肌细胞肿胀,间质纤维组织增多,心肌细胞浆空泡变性,炎细胞浸润.结论分次小剂量注射 ALX 制作糖尿病兔模型成功率较高,可建立稳定的糖尿病兔心肌病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临床医学毕业生,实现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设计以临床案例为导向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创建立体化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成绩评定体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讨论教学病例,教师结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化教学。以临床为导向的立体化课堂教学新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早期临床思维能力和合格医生所需的综合素质;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充分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真正实现了"基础与临床课程交叉渗透、早期接触临床"的医学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基质干细胞属多能干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转分化为各种肌肉细胞,在移植后可改善心脏或骨骼肌的整体功能。如何优化诱导分化方法,改善移植途径以及移植后改善组织功能的机制成为现今研究的热点。 目的:就近年来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肌细胞,以及其用作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肌肉萎缩等肌细胞坏死性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以bone marrow cell, muscle cell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2005/2010);以“骨髓基质干细胞、肌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7/2010);以“骨髓基质干细胞、肌细胞、分化、心脏”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2007/2010)。共收集220篇关于外周血干细胞方面的文献,中文61篇,英文159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1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但其表面特异性标记尚无定论,因此要分离得到完全纯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还有一定的困难,当前只有STRO-1抗原是较为肯定的间质干细胞表面抗原,可用于鉴定分离骨髓中的间质干细胞。大量研究表明,通过体外诱导剂或体内移植可促使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成各种组织细胞,包括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并且在移植后可观察到肌组织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其机制目前尚无充分了解。此外,尽管各种诱导方法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的结果是肯定的,以及体内移植也表现出改善坏死肌组织功能的潜能,但目前体外诱导程度仍然较低,且体内功能改善也有局限性,因此,如何改善诱导方法,提高移植效率及功能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国人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点以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老年国人尸体股骨标本64根,在环股骨颈基底部、环股骨粗隆间、环股骨小粗隆基底部表面选取力学测量标志点,测量0.5、1.0、1.5、2.0、2.5 k N压应力下的应力值。制作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Jensen分型)PFNA和LCP内固定模型,PFNA组在螺旋刀片前段上方定位M点,在螺旋刀片和主钉连接位置上方定位P点;LCP组在股骨头内最上方螺钉前段上方定位M点,在螺钉和钢板结合部定位P点;测量0.5、1.0、1.5、2.0 k N压应力下的M点及P点的应力值。结果老年国人环股骨颈基底部、环股骨粗隆间、环股骨小粗隆基底部表面的应力值随着压应力增加而增加,M点与P点的应力值均随着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压应力下,PFNA组Ⅱ型与Ⅲ型骨折M点应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Ⅳ型骨折应力值大于Ⅲ型骨折,Ⅴ型骨折大于Ⅳ型骨折。在0.5、1.0 k N压应力下,PFNA组Ⅱ型与Ⅲ型骨折P点应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2.0 k N压应力下,PFNA组Ⅲ型骨折P点应力值大于Ⅱ型骨折(P0.05)。相同压应力下,PFNA组Ⅳ型骨折P点应力值大于Ⅲ型骨折,Ⅴ型骨折大于Ⅳ型骨折。相同压应力下,LCP组Ⅲ型骨折M点、P点应力值大于Ⅱ型骨折,Ⅳ型骨折大于Ⅲ型骨折,Ⅴ型骨折大于Ⅳ型骨折。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根据Evans-Jensen分型选择合理的内固方式,而术中恢复内、外侧骨皮质的连续性对维持良好应力传导、避免内固定失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LC3蛋白在小鼠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在小鼠卵泡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前及注射后的第1、2、3、4、5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在卵泡中表达及共定位情况;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处理颗粒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LC3和cleaved caspase-3在颗粒细胞中的水平,免疫荧光方法对LC3在颗粒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进行研究。结果:在小鼠卵泡发育的各个阶段,LC3蛋白主要在颗粒细胞中表达;免疫荧光显示在闭锁卵泡的颗粒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和LC3的蛋白水平较高;在PMSG腹腔注射后第1、2天,颗粒细胞cleaved caspase-3和LC3-II的蛋白水平减少(P0.05);在PMSG腹腔注射后第3、4、5天,颗粒细胞的cleaved caspase-3和LC3-II蛋白水平依次增加;LC3-II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具有相关性(r~2=0.8299,P0.05)。FSH处理后,LC3-II定位于颗粒细胞胞浆并呈点状分布。结论:LC3主要在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其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和区域特异性,提示自噬在卵泡发育过程中主要在颗粒细胞中发生。卵巢颗粒细胞自噬和凋亡具有相关性,均呈促性腺激素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