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在不同穿刺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11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I组在L3~4进行穿刺麻醉,II组在L2~3进行穿刺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 II组患者的麻醉药物首次剂量、起效时间优于I组,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在L2~3间隙进行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能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 Dex)镇静人工睡眠术对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慢性原发性失眠的患者60例( ASAⅠ~Ⅱ级),自愿接受Dex镇静睡眠疗法,入院后通过常规检查,采用连续7 d给予Dex微量泵输注治疗,每晚22点开始,Dex初始剂量为1.0μg/( kg· h),持续10 min,然后改维持剂量0.2~0.7μg/(kg· h),持续输注到次日凌晨6点共8 h,Dex治疗期间采用多参数仪记录开始时(T0)、治疗后15 min(T1)、30 min(T2)、1 h(T3)、2 h(T4)、4 h(T5)、结束时(T6)患者无创动脉压(SBP/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变化值;治疗结束后进行7 d随访,分别了解患者治疗前(D0),治疗后第1天(D1)、3天(D3)、5天(D5)、7天(D7)里兹睡眠问卷(LSEQ)睡眠情况和多导睡眠监测情况;记录D0、D1、D3、D5、D7各观察点患者睡眠潜伏期时间、维持时间、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间;分析 D0、D1、D3、D5、D7各时点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统计S1、S2、S3、S4及REM时间,并计算出其百分率即S1%、S2%、S3%、S4%、REM%。结果Dex治疗期,所有患者睡眠良好;治疗结束后进行7 d随访,患者LSEQ总评分及反应入睡情况、睡眠质量和警觉行为的各个因子得分比治疗前增加(P<0.05),而反应宿醉状况的分值减少(P<0.05);患者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缩短、觉醒次数减少(P<0.05),而睡眠维持时间和总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导睡眠图分析显示S2、S3、S4以及REM明显延长(P<0.05),而S1明显缩短(P<0.05);Dex输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HR减慢达(15.3±2.5)%,血压下降(10.4±1.5)%,但不产生严重的低血压,无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现象。结论在一个治疗时间窗(7 d)对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采用连续微量泵输注Dex安全可靠,对早期改善慢性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有一定价值,可在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同步进行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24小时的9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各个时段血压与心电图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杓型改变52例(53.1%),无杓型改变(即昼夜节律消失)46例(46.9%);无杓型组中心肌缺血性ST段改变29例(29.6%)和心律失常40例(40.8%)发生率均较有杓型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的心肌缺血性ST段改变和心律失常与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有关;同时监测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SD大鼠脑缺血后迁移至脑损伤区的影响。方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PBS对照组、脑缺血MSCs治疗组。将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MSCs,在脑缺血1d后经尾静脉注射入大鼠体内;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缺血半暗带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分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CXCR4的表达率;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结果:GFP转染率大约87%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时定量PCR显示大鼠海马分泌的SDF-1α在1 d时达到峰值,1-14 d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4 d后开始缓慢下降,而皮质分泌的SDF-1α在第3 d开始缓慢上升,14 d才达到峰值;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的CXCR4有14%;GFP标记的BMSCs移植后6 h发现聚集在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嗅球),在第3 d后在丘脑等缺血半暗带区,在14 d后皮质处的GFP+BMSCs已有明显的增加。结论:损伤组织SDF-1α浓度的升高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增加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表达nestin的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并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想的供体&#65377;【方法】 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MSC,传至第6代的MSC接种在前一天涂有100 μg/L多聚赖氨酸的塑料培养瓶或培养皿中,用含100 mL/L FBS的DMEM/F12培养液添加10 ng/mL bFGF的培养液培养并以DMSO&#65380;BHA与Forskolin等诱导剂联合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65377;流式细胞仪鉴定诱导前MSC的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前及诱导后6 h&#65380;12 h&#65380;24 h神经元特异性抗原nestin&#65380;NF*9鄄200和GFAP表达率&#65377; 【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传至第6代MSC表面抗原CD29和CD44阳性率分为98.8%,96.6%, CD34和CD45阴性&#65377; 免疫荧光鉴定传至第6代的MSC表达nestin阳性率为57.1% ± 6.9%,不表达NF*9鄄200和GFAP&#65377;诱导后30 min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诱导后6 h&#65380;12 h&#65380;24 h经nestin和NF*9鄄200免疫荧光鉴定,诱导后6 h&#65380;12 h&#65380;24 h nestin阳性率分别为96.5% ± 1.9%,88.1% ± 5.4%,33.5% ± 5.4%,NF*9鄄200阳性率分别为90.1% ± 2.9%,97.5% ± 1.3%,98.1% ± 1.6%&#65377;【结论】 骨髓来源的nestin阳性的MSC具有神经祖细胞特性并且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65377;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表达nestin的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并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理想的供体。【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成年SD大鼠MSC,传至第6代的MSC接种在前一天涂有100ug/L多聚赖氨酸的塑料培养瓶或培养皿中,用含100mL/LFBS的DMEM/F12培养液添加10ng/mLbFGF的培养液培养并以DMSO、BHA与Forskolin等诱导剂联合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流式细胞仪鉴定诱导前MSC的细胞表面抗原,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前及诱导后6h、12h、24h神经元特异性抗原nestin、NF-200和GFAP表达率。【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传至第6代MSC表面抗原CD29和CD44阳性率分为98.8%,96.6%,CD34和CD45阴性。免疫荧光鉴定传至第6代的MSC表达nestin阳性率为57.1%&#177;6.9%,不表达NF-200和GFAP。诱导后30min可见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诱导后6h、12h、24h经nestin和NF.200免疫荧光鉴定,诱导后6h、12h、24hnestin阳性率分别为96.5%&#177;1.9%,88.1%&#177;5.4%,33.5%&#177;5.4%,NF-200阳性率分别为90.1%&#177;2.9%,97.5%&#177;1.3%,98.1%&#177;1.6%。【结论】骨髓来源的nestin阳性的MSC具有神经祖细胞特性并且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HIF-1α基因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获得稳定转染HIF-1α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于缺血后3 h经股静脉进行体内移植。在细胞移植后的1、7、14、28 d进行神经功能检查,使用TTC染色观察缺血体积,分别通过TUNEL和pax6、DCX抗体免疫荧光双标分析缺血侧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存活情况。结果: 脑缺血BMSCs-mHIF-1α治疗组在14 d和28 d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缺血组 (P<0.05),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脑缺血BMSCs-mHIF-1α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小于缺血组;脑缺血BMSCs-mHIF-1α治疗组缺血侧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凋亡在14 d和28 d明显少于缺血组 (P<0.05);细胞移植后7 d,脑缺血BMSCs-mHIF-1α治疗组在海马区域观察到pax6/DCX细胞数量明显多于缺血组(P<0.05)。结论: 静脉注射HIF-1α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能够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抗凋亡及激活并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迁移至缺血区可能是静脉注射HIF-1α修饰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