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分离并鉴定黄芩药材中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方法:依托以LipidA为靶点的抗内毒素(LPs)药物筛选平台,应用大孔吸附树脂、膜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水提液进行针对LipidA的逐级分离纯化,对所得目标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黄芩水提液中分离出活性化合物5KL-1B,其与LipidA的特异性结合值为208.6arc seconds,结构鉴定确证5KL-1B为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定向分离模式目的性强、效率高,可用于天然药物中抗LPS活性物质的富集与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3.
改进的酒精灌胃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制作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方法给大鼠饮用5%递增到22%浓度的酒精,然后再以54%酒精每日3次,每次1.2~1.5 mL灌胃的方法连续5或10周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形态改变,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酒精灌胃5周后,40%(8/20)大鼠发生肝脂肪变性,酒精灌胃10周后,85%(17/20)大鼠发生肝脂肪变性,45%(9/20)大鼠出现酒精性肝炎的病理变化;酒精灌胃5、10周后,大鼠血清ALT、AST分别为(61±16)(、81±20)和(90±16)(、130±32)U.L-1,均较同期对照组(33±8)(、58±9)和(46±15)(、51±11)U.L-1有显著升高(P<0.05);酒精灌胃10周后的大鼠血清ALT、AST较酒精灌胃5周后升高(P<0.05)。结论采用梯度浓度酒精、分次少量灌胃的方法,成功地制作了大鼠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大鼠酒精灌胃后体内乙醇代谢的特点,为建立大鼠乙醇中毒所致慢性酒精性肝病模型提供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三个剂量组。实验大鼠以50%的酒精按各组剂量给予灌胃,灌胃后分别于第0.5、1、1.5、2、2.5、3、5、10h经眼眶静脉丛采集大鼠血标本,以乙醇脱氢酶法测定血浆中乙醇浓度。结果对各时段点乙醇浓度测定分析,大鼠摄入酒精后乙醇浓度的高峰均出现在灌胃后1~1.5h处,随后开始缓慢下降,代谢曲线与醉酒表现一致。结论酒精灌胃剂量小于8g/kg是比较安全的,灌胃后1~1.5h达到代谢吸收高峰期,10h后醉酒状态基本恢复,这为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石杉碱甲(huperzine A)改善急性低压低氧模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以及对模型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缓解作用。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平原组(对照组)、平原给药组(0.1 mg·kg-1)、高海拔组(模拟6 000 m海拔)、高海拔给药组。比较各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学习与记忆测试成绩及大脑海马组织中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乳酸脱氢酶的活力。结果 与高海拔组比较, 高海拔给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较短(P<0.05),60 s内穿越平台次数明显较多(P<0.05), 目标象限滞留时间明显较长(P<0.05),海马组织中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力明显较高(P<0.05),丙二醛含量、乳酸脱氢酶活力明显较低(P<0.05),而高海拔给药组与平原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石杉碱甲对急性低压低氧导致的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具有缓解作用,同时改善模型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7.
黄芩药材中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并鉴定黄芩药材中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方法:依托以Lipid A为靶点的抗内毒素(LPS)药物筛选平台,应用大孔吸附树脂、膜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水提液进行针对Lipid A的逐级分离纯化,对所得目标化合物采用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黄芩水提液中分离出活性化合物5KL-1B,其与LipidA的特异性结合值为208.6arc seconds,结构鉴定确证5KL-1B为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定向分离模式目的性强、效率高,可用于天然药物中抗LPS活性物质的富集与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检测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对细菌内毒素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TNF-α、IL-6及′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RAW264.7细胞经不同浓度(0、10、20、40、80、160 mg/L)2′,5,6 ′,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预处理后,ELISA法分别检测LPS( 100 μg/L)刺激的RAW264.7细胞释放TNF-α和IL-6的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以排除实验用量2 ′,5,6 ′,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的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预处理后,可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F-α和IL-6,显著抑制TNF-α mRNA的表达,并都具有量效关系.MTT实验结果显示,低于320 mg/L浓度的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的毒性作用.结论 2′,5,6′,7-四羟基二氢黄酮醇能够拮抗LPS对炎症反应细胞的刺激效应,有望成为脓毒症防治药物的候选药物前体.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一组分离自新疆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患者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2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外排泵蛋白AdeB编码基因adeB。结果:本组20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等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armA 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以及adeB外排泵基因,阳性基因共分为6种阳性模式。主要的阳性模式为(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armA+adeB)六种基因阳性11株,占55%;(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adeB)五种基因阳性4株,占20%;未检出ant(2")-Ⅰ及rmtB基因。结论:产修饰酶和产靶位甲基化酶以及AdeABC外排泵系统是导致本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对于大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平原组(对照组)、急进海拔4000m组(4km组)、急进海拔6000m组(6km组)。根据大鼠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训练在急进高原饲养之前和之后,将实验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实验使用不同的大鼠),统计分析各实验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60s内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并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当大鼠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训练在急进高原饲养之前时,急进高原饲养后,6km组大鼠较对照组60s内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目标象限滞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当大鼠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训练在急进高原饲养之后时,6km组大鼠较对照组第7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总路程显著缩短(P〈0.01、P〈0.05);空间探索测试中,6km组大鼠较对照组60s内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目标象限滞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急进海拔6000m以上将导致大鼠空间记忆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