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康胶囊0.8 g,3次/d,连续服用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4周。采用MMSE智能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等变化;用Bless-Roth行为量表(BR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及视空间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12应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1~89岁,平均42.3岁。按Seinsheimer分型:Ⅱa型2例,Ⅱb型3例,Ⅱc例3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4例,Ⅴ型1例,其中1例为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结果 21例经6~22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切口感染或股骨骨折、股骨颈锁钉退出等,出现髓内钉折断1例,经改用加长重建髓内钉并自体植骨后愈合;骨折复位欠佳轻度髋内翻伴骨折延迟愈合1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达96%。结论股骨重建髓内钉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选择合适长度股骨重建髓内钉及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有限化的组织移植的意义及临床应用的策略,解决传统的组织移植存在的创伤大、有碍美观等不足。方法选用合理有效的有限化组织移植方法,对组织缺损进行修复,做到既能修复创面,又能符合微创、美观、安全、简单的"有限化"组织移植原则。结果用有限化组织移植修复各类组织缺损26例,患者满意度得到97.8%,患者的总体美观满意达92%。结论有限化组织移植克服了传统组织移植的创伤大、美观度差、患者满意度低等缺点,正确使用有限化组织移植,能够完全实现组织缺损良好满意的修复。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L形切口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跟骨外侧皮瓣血运的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12—2016-12诊治的126例跟骨骨折,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术后23例切口愈合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骨折类型、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与切口愈合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对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没有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骨折类型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术前等待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骨折类型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禁烟、术前充分消肿、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做好切口设计避免损伤跟外侧动脉有利于降低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背景:手指离断合并邻近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常有发生.传统的处理方法常导致再植手指过短或伤指缺失,而且软组织缺损还要二期覆盖,因此治疗结果不尽理想.目的:观察应用游离的前臂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手指离断合并软组织缺损,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观察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0-10/2004-05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性手指离断合并指背或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0~45岁.方法:切取同侧前臂内侧静脉皮瓣,面积为1.5 cm&;#215;1.0 cm~5.0 cm&;#215;6.5 cm,根据缺损软组织性质原方向或倒置后覆盖软组织缺损处.皮瓣远近两端静脉和创面相应处动脉或静脉行端端吻合;一期行13个离断手指再植.供区创面根据缺损大小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术后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主要观察指标:①手指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情况.②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移植的11例静脉皮瓣中9例完全存活,再植的13个手指中12个成活.7例1年随访时,再植的手指运动功能良好;修复皮瓣的感觉恢复不理想.结论:游离的前臂内侧静脉皮瓣可以应用于伴有手指离断的指背、手背的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该皮瓣具有取材方便、厚薄适中、柔韧性好的优点.感觉恢复不良是其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非手术治疗儿童下颈椎骨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6年9月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12例下颈椎骨骺损伤患儿.患儿年龄7~15岁,损伤类型均为下颈椎骨骺损伤,无脱位和关节突交锁,脊髓损伤按照Frankel分级:E级9例,D级3例.均采用保守治疗,枕颌带或颅骨牵引2周后颈部制动6~8周,1例D级患儿急性期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 结果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9个月,最后随访时所有患儿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为E级,X线检查颈椎弧度基本正常,活动度好.治疗期间除2例出现头部压疮外,无神经损害短暂性加重、肺部感染等发生. 结论儿童下颈椎骨骺损伤多数脊髓损伤程度轻,保守治疗无论在神经功能或颈椎生理弯曲的恢复均能够获得优良疗效.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策略的足跟底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国外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的相关文献,依照黑色素瘤瘤体厚度确定足跟底黑色素瘤手术切除范围,并根据术后足跟底软组织缺损深度在足底内侧切取相应组织量的带蒂足底内侧区皮瓣转位修复缺损;供区创面游离中厚皮片覆盖。结果:术后12例皮瓣均成活。随访12个月,所有皮瓣受区功能与外形良好,受区无溃疡发生。随访至30个月时,9例皮瓣外形与功能稳定,1例出现局部黑色素瘤复发,2例死于肿瘤复发及广泛转移。结论:根据瘤体厚度决定跟底黑色素瘤切除范围的循证医学手术策略切实可行;根据需要在不同层面切取组织量不等的足底内侧区皮瓣,可以满足跟底不同厚度的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59.
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剧烈的胸痛 ,在应用一般镇痛措施效差的情况下 ,采取丹参内关穴封闭的方法获得满意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择临床上符合WHO诊断标准的AMI患者 18例。其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12例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6例 ;年龄 5 0~ 76岁 ,无高血压病史。全部病例均采用了杜冷丁或吗啡肌肉或静脉注射 ,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或静脉滴注及其它镇静止痛药物 ,部分病例应用了静脉溶栓 ,但患者仍出现剧烈胸痛。即应用 5ml注射器抽取复方丹参 (上海第一制药厂生产 ) 2ml,左侧内关穴局部消毒后 ,采用直刺方法 ,反复提插几次…  相似文献   
6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 (hTGF-β1) gene mediated by type 2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rAAV2) vector inducing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cani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in vitro. Methods Canine MSCs from bone marrow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vitro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ngation and adherence screening methods. The morphology of MSCs was observed by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and Giemsa stain. Flow e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surface antigens of MSC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MSCs were transfected by rAAV2-hTGF-β1 with or without MOI of 1 ×105 v.g./cell or 5×105 v.g./cell. The expression of hTGF-β1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fter 10 days, and TGF-β1 synthesis was determined by ELISA at 3, 6 and 9 day, respectively. After 2 weeks of culturing, mRNA expressions of type Ⅱ collagen and aggrecan were determined by RT-PCR and the collagen Ⅱ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Results The MSCs appeared to be morphologically spindle-shaped and showed active capability of proliferation both in primary and passage generations.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SCs were universally positive for CD29, CD44 and CD105, but negative for CD34 and CD45. TGF-β1 expression can be observed by Western blot after 10 days in two transfection groups, MOI of 5 × 105 group and MOI of 1× 105 group. With the extension of time, the contents of hTGF-β1 increased in the two groups detected by ELISA, whi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wo (P < 0.01). After 2 weeks of transfection of MSCs by rAAV2-hTGF-β1,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Ⅱ and Aggreacan mRNAs were positive. It also showed positive of collagen Ⅱ detect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Conclusion Canine MSCs show chondrogenesis differentiation after induction by Type 2 rAAV mediated transfer of TGF-β1 gene. The process is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