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63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340篇
内科学   169篇
皮肤病学   47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535篇
预防医学   273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219篇
  7篇
中国医学   230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患者的病史对病理诊断非常重要,病理医师在临床病理诊断过程中,常常有病例需要进一步了解病史,甚至反复挖掘病史,才能作出满意的诊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自2013年8月尝试设置病理科问诊室,初衷是希望能够有一个专门的场所可以使病理医师与患者或家属面对面地沟通,通过对病史的全面了解,作出准确的诊断。经过数年的运转,发现病理科问诊室的功能远超预期,值得推荐。现将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62.
儿童泌尿道感染中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泌尿道感染中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的发生情况,以加强对VUR的认识,提高检出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到2006年11月因泌尿道感染收治入院的患儿106例,根据年龄分为≤2岁组、~5岁组、>5岁组三组,通过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和直接放射性核素造影诊断VUR;通过肾皮质静态显像(DMSA)检查,了解肾疤痕的形成情况。分析不同年龄组的VUR发病情况、不同等级VUR的程度和肾疤痕的形成分布情况。结果106例中VUR共40例,不同年龄组VUR的所占比例分别是77.78%、46.67%、27.90%(χ2=12.994,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6例中有40例作了DMSA检查,14例形成肾疤痕,三组间肾疤痕的分布情况依次是66.7%、30.77%、28.57%,≤2岁组肾疤痕发生率高。另外,从VUR的等级分布和单、双侧VUR发生的情况来看,≤2岁组中VUR患儿主要是Ⅲ、Ⅳ、Ⅴ级,而~5岁组和>5岁组则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Ⅰ、Ⅱ级的例数增加,Ⅲ、Ⅳ、Ⅴ级的例数减少;而且≤2岁组的VUR患儿双侧VUR的例数也较后两组多。结论≤2岁的泌尿道感染患儿最易形成肾疤痕,VUR的发病率高,且高级别、双侧VUR的发生率高,应及时行VCUG和DMSA,及早发现VUR和肾疤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s)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s,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NE对HSCs增殖的影响;原位杂交凋亡检测(TUNEL)法观察NE及各受体亚型的阻滞剂对HSCs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结果(1)不同浓度NE均促进HSCs增殖,并呈时间依赖性;NE浓度为10μmol/L时促增殖作用最显著;(2)10μmol/L浓度NE作用于HSCs24h,TUNE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SCs凋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加入各肾上腺素受体(AR)阻滞剂后HSCs凋亡率升高,其中α-AR和β2-AR阻滞剂作用最显著。结论交感神经递质NE对体外活化的HSCs具有促增殖作用,并可以抑制HSCs凋亡,主要是通过α-AR和β2-AR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64.
针对基层军官疗养特点开展多元化护理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军队疗养院作为部队战斗力主体的健康保健基地,积极改变疗养模式,调整指战员的身心状态,提高部队的健康水平,从而增强部队战斗力〔1〕。我院每年都要接受数批基层军官的疗养任务,为确保基层军官疗养服务质量,不断总结基层军官的疗养护理工作特点,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护理服务模式,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检测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结肠黏膜中CYP27B1和HBD-2变化,探讨维生素D在UC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诊断明确的活动期UC患者3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正常对照、UC患者炎症和非炎症部位CYP27B1和HBD-2的表达和分布。结果:①HBD-2蛋白分布于UC炎症部位上皮细胞胞浆,炎性细胞核中也有表达。HBD-2总体表达在炎症部位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CYP27B1蛋白在正常组织、UC非炎症部位及炎症部位均表达。在上皮细胞主要位于近隐窝腺腔面细胞膜,在UC炎症部位淋巴细胞核中表达明显,炎症部位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UC炎症部位结肠上皮HBD-2和CYP27B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0,P<0.01)。②HBD-2和CYP27B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UC患者炎症部位二者的表达较正常黏膜均显著升高(P<0.01,P<0.05)。UC炎症部位HBD-2和CYP27B1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20,P<0.01)。③H...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重症肺炎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情况,提高对危重症AIDS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收治的1例AIDS合并重症肺炎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并结合相关国内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研究纳入1例32岁女性AIDS合并重症肺炎及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给予联合抗肺孢子菌、细菌、真菌及巨细胞病毒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肺部病变逐渐吸收,马尔尼菲青霉病治愈,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重建良好。 结论危重症AIDS治疗早期需强调经验性抢先治疗及联合治疗,但同时不能忽略循证医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动态表达与在体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40)及假手术组(n=10).模型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分别于结扎后1、2、3、4周(每个时间点取10只)麻醉后留取肝组织.假手术组大鼠亦于相应时间麻醉后留取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α-SMA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在体活化HSC的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大鼠肝组织未见凋亡的HSC.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P<0.01),而活化HSC增多,凋亡HSC也增多.造模1、2、3、4周,大鼠肝组织的HSC凋亡指数(分别为4.57%±0.41%、4.02%±0.48%、3.45%±0.37%、2.88%±0.50%)逐渐减少(P<0.01).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PTEN的蛋白表达量与在体HSC的凋亡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1).结论 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PTEN的蛋白表达下调与在体活化HSC的凋亡减少相一致.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性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6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术前进行检查,并将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本组136例中,导管内乳头状瘤80例(58.82%),乳腺癌34例(25%),导管扩张15例(11.03%),乳腺囊性增生5例(3.68%),炎症2例(1.47%)。经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超声诊断符合率达85.29%(116/136)。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病变的定位及定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CO中毒致迟发性脑病(DNS)大鼠脑内CD4^+T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探讨CO中毒致DNS的病理过程。方法2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后3、7、10、20d组,每组5只。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脑内病理形态学变化,及CD4^+T淋巴细胞浸润和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各染毒组在大脑皮层及海马均出现神经细胞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染毒后7d组最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无CD4^+T淋巴细胞浸润,有少量GFAP表达;各染毒组不同脑区CD4^+T淋巴细胞、GFAP均有不同程度的浸润和表达。CD4^+T淋巴细胞染毒后3d开始浸润,7d达峰值,两者在数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染毒后GFAP均有大量表达,随染毒时间延长表达数量呈上升趋势。结论CD4^+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了CO中毒致DNS的免疫病理过程,GFAP阳性细胞对CO中毒引发的DNS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