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纤维环成纤维细胞成骨化生在颈椎间盘退变机制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揭示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建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间盘纤维环中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体系,观察其在细胞因子rhBMP、TNF-α条件培养液诱导下的成骨潜能表现。结果非条件培养组和条件培养组在传代的颈椎病患者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培养的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力(MTY)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细胞增殖速度较慢,条件培养液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rhBMP2、rhBMP2+TNF-α条件培养组细胞趋化性生长明显,细胞呈漩涡状和复层生长,局部密度增高,可见有肉眼观呈黑色点状矿化结节出现。各条件培养组的ALP活力经测定均与空白对照组ALP活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rhBMP2+TNF-α组的成纤维细胞所形成的骨钙素分泌量均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rhBMP1组、TNF-α组则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椎间盘纤维环成纤维细胞存在成骨潜能,rhBMP-2对纤维环成纤维细胞体外有明确的诱导成骨作用,纤维环成纤维细胞的骨化在颈椎退变的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个体化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11年6月治疗的各种原因导致的寰枢椎不稳98例,男57例,女41例。年龄4~71岁,平均37.2岁。其中,先天发育性34例,外伤性5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强直性脊柱炎5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复位内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植骨融合术,其中,采用双侧寰椎椎板钩及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24例,采用双侧C1/C2关节间隙螺钉及寰椎椎板钩28例,双侧C1/C2关节间隙螺钉加改良Gallie法5例。双侧C1侧块螺钉加C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6例,双侧C1侧块螺钉加C2椎板螺钉7例,组合钉棒内固定18例。根据病情、内固定的稳定情况决定术后是否行外固定及制动时间。其中,8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治疗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B级12例,C级48例,D级29例,E级9例。 结果 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病例枕颈部症状得到很大改善,91例获得骨性融合,7例发生延迟愈合。术后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B级1例,C级12例,D级32例,E级53例。手术操作无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损伤病例。无内固定脱落、断裂、退钉等并发症。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个体化选择合适的固定融合术式,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3.
后路多种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后路多种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个体化治疗寰枢椎不稳的适应证、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联合应用多种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7例,女12例;年龄15~57岁,平均(40±13)岁。1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及颈椎活动受限,5例(26%)颈痛是唯一症状;另14例(74%)伴有脊髓压迫症状和体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和反射亢进。19例中8例(42%)寰齿间距>3 mm,为3~10 mm,平均(6.4±3.0) mm。11例(58%)寰椎爆裂骨折侧块分离距离7~9mm,平均(7.7±0.9)mm。采用颈椎CT评估双侧枢椎椎动脉上方侧弓的高度,其中4例(21%)单侧< 4 mm。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寰椎椎板钩、枢椎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或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等多种后路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行寰枢椎融合术。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19例患者颈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14例有颈脊髓损伤症状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评价患者术后改善情况。通过X线及CT评价内固定位置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3±4.2)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枕颈部疼痛均明显改善,VAS评分术前平均为(4.5±1.54)分,术后3个月为(1.2±0.97)分,末次随访为(0.63±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2.2±1.9)分,术后3个月为(14.5±1.8)分,末次随访为(16.1±1.2)分,JOA改善率平均为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CT检查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新发寰枢椎不稳。结论术前对寰枢椎的解剖情况及损伤类型进行全面、准确地评估,根据各种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指征及术者技术特点,选择个体化的多种后路内固定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寰枢椎不稳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的变化,及甲基强的松龙对其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3在上海市药物工业研究院与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损伤对照组(6,24h,3,7d)、甲基强的松龙组(6,24h,3,7d),每时间点5只。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后,损伤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等渗盐水,甲基强的松龙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分别于伤后6,24h,3,7d切取损伤及临近部位脊髓组织,运用原位杂交技术,二氨基联苯胺显色,苏木精轻度复染。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高倍镜下(200倍),随机选择5个高表达视野,记数每个高倍镜视野下阳性细胞的百分比(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细胞胞浆内呈棕黄色为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脊髓损伤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纳入动物45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损伤后甲基强的松龙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阳性细胞数与损伤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损伤对照组伤后6,24h,3,7d分别为(8.91&;#177;0.82)%,(28.27&;#177;1.10)%,(42.09&;#177;0.93)%,(45.24&;#177;0.85)%,甲基强的松龙组伤后6,24h,3,7d分别为(7.93&;#177;0.40)%,(20.36&;#177;1.10)%,(31.34&;#177;0.62)%,(16.62&;#177;0.97)%]。②阴性对照未见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阳性表达。甲基强的松龙组和损伤对照组均有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阳性表达,甲基强的松龙组同损伤对照组相比,各时段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均有减少,且差异明显。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能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的表达,说明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不是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5.
在骨科实习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既是医学教育模式转变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进步所必须的。因此医学作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保障,在医学教学领域注入人民网素质教育观念势在必行,培养有高度责任感、健康人格、创造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循证医学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模式,指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最充分的证据,并对患者做出最佳的诊疗决策.在矫形外科临床教学中应该引入循证医学,使医学生和年轻医师认识经验医学的缺点和循证医学的价值,通过应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临床教学和工作,帮助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为今后科学严谨工作和创新性发展奠定基础.这对后续临床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医学人才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腰椎融合手术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手术理念的不断更新,腰椎融合手术已成为脊柱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而且手术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手术适应证也逐渐扩展至对腰椎退变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以及椎间盘源性腰痛等的治疗。腰椎融合手术主要包括后外侧融合术(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PLF)和椎体间融合术(interbody fusion),后者又可分为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  相似文献   
98.
<正>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发生与多种疾病,药物及髋关节创伤有关,创伤打击可严重损害股骨头血液循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1974年,Jones在骨坏死的研究中假定由各种潜在疾病激活的血管内凝血可以是最终引起骨内血栓形成和骨坏死的共同途径。1985年,Jones提出脂肪栓塞理论的同时指出骨内过多的脂肪栓子,高凝状态,以及由于游离脂肪酸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可以触发局部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99.
山羊颈椎间盘纤维环组织成骨潜能的体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山羊颈椎椎间融合器内填充松质骨、纤维环组织后在体内的组织学变化过程,以了解纤维环组织在骨融合过程中的成骨潜能。方法:实验山羊按常规颈椎前路减压、内同定术式施术,术中随机取C2~C6椎间隙中相邻的两个间隙.每个间隙各置入两枚钛合金颈椎窄心螺纹式柱状内同定器(CHTF),分别填充单纯松质骨(A组):松质骨 纤维环(B组):纤维环(C组)及空白对照(D组)。术后应用X线片、颈椎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切片观察植骨融合及局部组织反应情况。结果:X线片及CT示内置CHTF与椎体的骨一金属界面周围有骨组织生长.CHTF与椎体终板接触部位有成骨现象,骨桥形成。A组切片观察示新生软骨、骨小梁存在,原植入骨坏死:B组纤维组织有坏死.原骨小梁、纤维环周围新牛骨存在,新生软骨堆积;C组术后6周纤维组织内有纤维软骨存在.术后12周新生软骨存在;D组术后6周组织学观察无阳性染色结果,术后12周有少量新生软骨。结论:颈椎间盘纤维环组织有成骨潜能,成骨形式可能是成纤维细胞的软骨化骨。  相似文献   
100.
患者,女,11岁。因脊柱胸腰段渐进性侧凸5年入院。于1996年无意中发现胸背部呈侧凸畸形,无任何不适。于1998年在本院行X线摄片示脊柱胸腰段呈“C”形侧凸畸形,未见脊柱半椎体畸形。当时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并给予矫形支具治疗,发现脊柱侧凸畸形进行性加重,且自2002年1月去除支具后畸形加重明显。病程中患者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