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42.
我院自1981~1989年共收治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8例,认为骨瘤段切除带腓骨小头的游离腓骨移植是较理想的方法;保留主要血管神经束的瘤段肢体截除前臂短缩重建,也是一种好办法,其结果明显优于截肢;对局部恶变、软组织广泛侵犯者,以截肢为宜。体会应正确看待临床、X线和病理检查三者结果的不一致,活检前参阅X线片,在表现最恶性的部位取材送检能较为正确的反映其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43.
卢传新 《海南医学》1992,3(1):33-34
我们应用股动脉插管,注入碳素墨汁,通过固定、解剖、脱水、漂白、染色等方法,研究观察53例、106只胎儿半月板的血供表明:半月板由膝动脉中间支及内、外侧支分支支配,它们互相吻合成网,支配半月板外。周的不等面积。胎龄愈小,分布区愈大,甚至占半月板外周的80%者,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分布区逐渐狭小,至出生前有的仅占半月板外周的20—30%。这种倾向是由于半月板面积随着胎龄的增大不断向中央增宽,而血管却不能随之长入的缘故。作者发现,半月板前,后角血管分布最为密集,胎龄愈小,密度也愈高。  相似文献   
44.
踝关节是人体站立时负重最大的关节,发生骨折脱位后,若复位不良,日后易发创伤性关节炎。现将我科近年收治踝关节骨拆脱位4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卢传新 《海南医学》1989,(1):54-56,53
当前,虽然非手术疗法对某些类型的骨肿瘤有一定的疗效,但总的说来,这些治疗方法对骨肿瘤的疗效是不肯定甚至是不确实的。因此,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骨肿瘤的主要手段。而手术的精确性和彻底性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一方面,要求肿瘤组织必须彻底切除;其次,来受肿瘤侵犯的周围健康组织必须最大限度地加以保留,这对术后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的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46.
自1992年以来应用C-D后方“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7例,脊柱侧弯3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并椎管狭窄症1例。经过3~24个月的随访,病人可早期起坐及下地活动,畸形的矫正及维持术后固定状况良好。我们体会到C-D固定器可节段性撑开和加压,可行三维固定,操作灵活,固定力强,可适用于各种需后方固定的脊柱疾病。  相似文献   
47.
寰枢椎脱位的机制及诊断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寰枢椎脱位的机制及诊断沈宁江王书成卢传新欧阳甲作者单位: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病外科海口市(沈宁江,王书成,卢传新);新疆医学院第一附院骨科(欧阳甲)寰枢椎是构成头颅旋转运动及部分屈伸运动功能的重要结构,其稳定性主要依赖于本身骨性结构的完整及位...  相似文献   
48.
自1988年1月至1989年12月,我院施行膝关节镜检查148例,共161个膝关节,其中检出骨性关节炎57例,共70个膝关节,占35.4%.现就骨性膝关节炎镜视下诊断与治疗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在57例骨性膝关节炎中,男20例,女37例.年龄从34岁至75岁:30~39岁2例2个膝,40~49岁8例9个膝,50~59岁34例42个膝.60岁以上13例17个膝.40岁以上共55例,68个膝.病程最短2周,最长达30年.5年以内51例,占92.7%.10年以上仅4例.57例中无外伤史者49例,占85.9%,其中60岁以上者13例,无一例与外伤有关.  相似文献   
49.
跖内侧皮瓣切取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发出皮支的分布情况,改进皮瓣切取方法。方法通过8例成人新鲜足标本的显微解剖,灌注美蓝,测定跖内侧动脉所供应的皮区范围。结果跖内侧动脉向足内侧区恒定发出三个皮支,以第2支较粗并与第1、3支相吻合。临床以该支为蒂设计皮瓣局部转移修复足部创面7例,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6例,范围为3cm×3cm~11cm×7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皮瓣质地优良,面积适中,血供可靠,是修复足部与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50.
脊柱肿瘤切除及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不同的脊柱固定方法探讨脊柱肿瘤切除后的功能重建。方法15 例脊柱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前路肿瘤切除及固定13 例,前后路联合切除及后路固定2 例,其中Kaneda 固定器加骨水泥及植骨10 例;克氏针骨水泥固定3 例;Steffee 钢板加骨水泥及植骨各1例。结果 术后1 周11 例能支撑坐起,2 周9例在保护下可下地行走,3个月时13例恢复行走功能;术后2 个月12 例疼痛消失,2 例减轻;术后1 例因骨髓抑制死亡。4 例转移癌分别在术后3 个月~1 年死亡,随访3~20 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脊柱肿瘤切除后应用骨水泥或植骨加内固定物可使脊柱早期恢复负重功能,减轻疼痛,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而采用前路术式以Kaneda 固定器,后路术式以Steffee固定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