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244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随着骨计量方法的不断提高,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骨小梁结构体系的三维重建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对松质骨空间结构进行了三维重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2.
力学刺激与软骨细胞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持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的正常形态,从而保证其正常代谢和表型,许多作者进行了压力刺激与软骨细胞代谢方面的研究。初步表明机械压力对培养软骨的作用在有效范围内与压力值无关,而与压缩程度(静压力)和频率(循环压力)有关,持续的静压抑制软骨的合成功能,一定频率的循环压力促进软骨细胞的合成功能。  相似文献   
73.
目的:跟腱止点炎是指跟腱的跟骨止点及其相关结构的以退行性变为主的病变。以往多行保守治疗,但疗效不佳。为此了解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跟腱止点炎的效果。方法:2002—03/2004—01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共收治跟腱止点炎患者9例15侧。男4例,女5例;年龄22—56岁,平均26.6岁;病程0.5~8年,平均4.5年;体质量71—98kg,平均80.2kg。跟腱止点肿块、局部疼痛和足背伸受限15例,跟骨内翻15例,跟腱止点钙化5例。局麻下跟腱外侧小切口,显露跟腱外侧以及跟骨结节,切除滑囊、跟骨结节以及能发现的骨赘。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3.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症状消失,功能恢复。踝关节一后足功能评分术前平均59分,术后平均92.5分(P&;lt;0.0001)。JOA评分术前83.3分,术后93.5分(P&;lt;0.001)。1例手术切骨范围较小,术后仍有长距离行走后疼痛。结论:小切口的微创治疗跟腱止点炎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恢复足背屈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患者体质量、步态及其引起的跟骨上角与跟腱的磨擦,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4.
异体冷冻干燥骨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对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异体冷冻干燥骨在其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9年1月~2004年8月对31例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同种异体冷冻干燥松质骨作为植骨材料,装入钛网或人工椎体中,在彻底清除病灶后,进行前路支撑植骨和内固定。结果 23例获1.5~5年随访,平均3.7年。21例术后6个月观察到骨融合现象;2例术后2个月停止正规抗结核治疗,局部结核复发,其中1例胸椎结核患者出现螺钉松动并部分退出;继续抗结核治疗后,2例患者均于术后12个月观察到骨融合现象;螺钉松动患者的内固定物位置无进一步变化,但胸椎后凸角度加大。结论 异体冷冻干燥骨可作为脊柱结核的植骨材料,为了使植骨达到良好的再生和重塑,应进行稳固的内固定,术后抗结核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5.
Micro-CT在松质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年兴起的高分辨率Micro-CT (micm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μCT),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手段,逐渐在各个领域得以应用。Micro—CT,从本质上讲,是临床上一般CT扫描仪的小型化,使用数学重建技术测定小区域组织吸收反复通过样本的小剂量X线束的能力。根据Micro—CT图像,研究人员能够对所检测的材料和试件进行影像学三维重建和形态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76.
77.
磷酸钙水泥填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磷酸钙水泥(CPC)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 人桡骨18根,制成桡骨远端骨折伴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CPC、克氏针、CPC+克氏针固定,测定在100N压缩强度下桡骨压缩刚度和远端骨折块的旋转位移情况、压缩位移2mm时的抗压缩强度、最大压缩强度。结果 在压缩力至100N时,3组的抗压刚度值没有明显差异,远端骨块在冠状面(桡尺方向)和矢状面(掌背方向)两个平面上的旋转角度也没有明显差异。压缩位移2mm时压缩强度CPC组(平均375N)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平均386N)明显超过克氏针组(平均116N),最大压缩强度CPC组(平均871N)和CPC+克氏针联合固定组(平均943N)也明显超过克氏针组(平均395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C对伴有骨缺损的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对于粉碎较严重的骨折可与克氏针和石膏等其他内外固定相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78.
脊柱在人体肌肉骨骼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椎间盘,特别是腰椎间盘属脊柱的薄弱环节,极易受到损伤,为疾病多发区。主要症状表现为腰、腿疼的椎间盘突出症就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椎间盘突出症的力学性质作出定量的评价,不但对解决临床问题有所帮助,且对保护脊柱免受损伤的工程设计也是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为了研究椎间盘在复合受载状态下,其纤维环在各个方向上是怎样变形的,对椎间盘突出有何影响,以及退变与其力学性质的关系,本实验初步建立一个由微机控制多个传感器对  相似文献   
79.
骨粘固剂俗称骨水泥,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醋均聚物(PMMA)或共聚物(如本研究采用的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MMA)所组成的室温自凝塑料,主要用作人工关节的固定材料及骨缺损充填材料。1975年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与天津市合成材料研究所医用高分子组协作,采用国产原料,制成TJ骨粘固剂,进行了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综合报告如下:(*:TJ是代号,由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与解放军总医院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组成)  相似文献   
80.
本文报告了成人原发性椎间盘炎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平均44.5岁。病变间隙:L1~21例,L2~34例,L3~L43例。入院前误诊为腰椎结核2例,椎体肿瘤3例。病因有三大学说即:细菌感染、无菌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反应,多数倾向于血源性细菌感染。讨论了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问题。作者认为CRP和ESR较体温血象更敏感、更准确,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有效指标。本病应与腰椎结核、椎体肿瘤及退行性改变加以鉴别,MRI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保守治疗以卧床、大剂量广谱抗菌素治疗为主。经皮椎间盘镜行病灶清除及活检术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对椎体破坏超过50%有神经受损症状、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病灶清除术同时可植骨融合,以增加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