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244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制备一种既能大量扩增人软骨细胞,又能作为细胞支架的人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方法切取人关节软骨,冷冻干燥后粉碎,筛取150~200μm的软骨颗粒,以质量分数为0.25%的胰蛋白酶37℃消化24 h,加入体积分数为1%的Triton X-100振荡72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行HE、番红花O染色及软骨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将微载体经60Co照射灭菌后与人关节软骨细胞共同培养.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关节软骨颗粒冻干后呈黄色,形状不一,可呈方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多个陷窝.经胰蛋白酶和Triton X-100处理后,微载体呈淡黄色,关节软骨的基本形态消失,微载体绒毛化,呈绒球状或毛刷状,表面接触面积大幅度增加.微载体与软骨细胞在37℃培养箱中共同培养2 h时即见大量软骨细胞黏附于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上.HE染色显示已无软骨细胞成分;番红花O染色弱阳性,提示仍残留少许糖胺多糖;软骨蛋白聚糖免疫组化染色阴性,提示微载体内软骨蛋白聚糖已被敲除;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提示微载体内Ⅱ型胶原仍然存留.结论经胰蛋白酶和Triton X-100处理的关节软骨颗粒,不但脱去了软骨的细胞成分、敲除了软骨蛋白聚糖、使之呈绒球状或毛刷状、增大了表面接触面积,而且保留了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再分化起重要作用的Ⅱ型胶原和GAG,经与人关节软骨细胞共培养,证实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与软骨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不当所致的16例并发症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影响骨折复位不良的原因:(1)解剖因素,骨折端受内收肌,髂腰肌和臀肌的牵拉作用,使骨折断端发生错位;(2)加压滑动鹅头钉从骨折断端置入影响复位。探讨了发生髋内翻的原因;(1)螺纹钉过短,失去加压固定效果;(2)复位中外展角度不够,在髋内翻的位置进行固定;(3)术中骨孔过度扩大,螺钉发生移动;(4)术后过度髋内收或早期负重。文章强调指出股骨矩和小粗隆对于维持股骨头颈的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应注意对小粗隆骨折片进行复位固定,可增加术后的稳定性,防止髋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3.
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软骨细胞增殖和IGF-I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研究骨质疏松骨痂软骨细胞的增殖及IGF-I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及骨折模型,在术后10~40d内取材,行IGF-I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骨质疏松骨折骨痂内软骨细胞的增殖及IGF-I的表达情况。结果:骨质疏松性骨痂组织中IGF-I早期上调表达,可以促进骨膜生发层细胞和骨折断端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IGF-I在骨折后期一部分成熟软骨细胞中表达,可能延缓了软骨细胞向终末分化,在维持软骨细胞表型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结论:IGF-I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4.
拍摄前准备 :在相机的机身 (NikonF3)与镜头 (NikonMicro NikkorF =5 0mm)之间加上能使装载标本的琼脂糖充满取景画面的近摄接圈 ,镜头前要加装红滤色镜 ,装好黑白胶卷 ,再将照相机固定在翻拍架上。其次将紫外光灯箱的屏面向上 ,平放在翻拍架的平台上。再将电泳的琼脂糖凝胶平放在紫外光灯箱的屏面上。最后打开稳压电源的开关 ,即可进行拍摄。拍摄结果 :胶片宽容度所具有的按比例记录亮度范围的能力 ,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大密度部分的密度已经很浓重 ,而琼脂糖凝胶与灯箱屏面的交接线很容易辨别。标本条带部分的影级层次 ,几乎没有任何…  相似文献   
65.
目的用细胞和生物材料体外培养、体内移植,修复骨及软骨的缺损.检测新药、新材料毒性实验,需要不同类型的种子细胞.为了防止细胞老化和污染,让实验具有科学性和可重复性,特别是软骨细胞培养,建立细胞库更有必要.方法无菌取目的组织,用胶原酶、胰蛋白酶加纱巾法原代培养,建立具有增殖能力强,无污染,长期冻存,复苏成功率高的细胞系.结果自建骨、骨膜、软骨、骨髓、骺板软骨等20个细胞系.还收集了其他细胞系16个.为院内外35名研究生,98次复苏冻存细胞均获成功.结论原代培养用酶消化加纱巾法分离成功率高.22次原代培养,20次成功建系.建立种子细胞库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方便.既省时,又节约经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可调式人工椎体的改进及其在胸腰椎脊柱结核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骨组织工程学角度改进可调式人工椎体的结构和生物学性能,用于治疗胸腰椎椎体结核。方法用钛合金制成的框架式结构的可调式人工椎体,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在彻底切除病灶,恢复病椎骨膜功能,营造病椎局部良好血运环境的基础上,撑开椎体、纠正脊柱后凸畸形、固定并维持脊柱稳定性、植骨重建骨性结构。治疗破坏较重的胸腰椎椎体结核患者19例,胸椎体结核9例,腰椎体结核10例。其中完全截瘫4例,不完全截瘫7例,有马尾神经综合征8例。均有后凸畸形20°~45°,平均32.7°。合并肺结核15例。术后定期行X线和CT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12~30个月,其中18个月以上11例,平均16个月。2例完全截瘫患者,1例感觉部分恢复,截瘫指数5;1例感觉、运动及二便功能部分恢复,截瘫指数3;余17例完全恢复。后凸畸形纠正20°~35°,平均29.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骨重建理想、人工椎体稳定,ESR、血象等基本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在全程、规律、足量、联合的抗结核化疗保护下,彻底切除结核病灶,应用改进的可调式人工椎体治疗由胸腰椎结核引起的严重骨缺损及其并发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7.
缓慢自然复温冷冻干燥异体骨修复实验性骨缺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作者首次采用缓慢自然复温的方法,对异体骨进行冷冻干燥。通过X线片和组织学方法了解其骨缺损修复能力,并与自体骨和新鲜异体骨对比。结果显示,冷冻干燥异体骨骨缺损修复能力与自体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鲜异体骨与自体骨相比3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8周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免疫潜伏期有关。  相似文献   
68.
张文涛  王岩  卢世璧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14-7915,i001
目的:观察髌骨惯性脱位患者应用改良Madigan手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999-08/2003-04解放军总医院采用改良Madigan手术治疗髌骨习惯性脱位患者7例12膝,平均年龄31.7岁(19~55岁)。术后随访12~44个月(平均30.3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率,并进行查体、x射线检查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手术后全部病例无脱位复发,恐惧试验等消失,Thumb征阴性,主观满意率11/12膝。1例患者对双膝手术的一侧仍感觉疼痛。并发症:伸膝启动阶段伸膝无力3例,经康复训练在术后1个月内2例恢复,另1例同时发生低位髌骨伸膝无力在术后半年恢复。结论:改良Madigan手术对髌骨习惯性脱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主、客观效果均较满意。关节镜下膝关节外侧松解切口小、恢复快。但是对严重膝外翻的患者建议同时行髌腱止点移位或股骨髁上截骨等手术。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对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小梁进行量化分析。 方法 收集我院2011 - 2013 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病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 个以及病人病历和临床影像学资料( 男性6 例,女性4 例)。对标本进行显微CT 断层扫描,根据图像结果将标本分为健康区、硬化区和坏死区,分别进行骨计量学分析。分析指标有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矿容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表面积与骨骼体积比(bone surface to bone volume ratio,BS/BV) ;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F)、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plate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plate thickness,Tb.Th)、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pacing,Tb.Sp)。扫描后将标本作病理学处理。 结果 晚期股骨头坏死区和硬化区的骨小梁空间结构明显改变。与健康区相比,硬化区骨小梁明显增厚,BVF 显著增加,两组间BMD、Tb.Th、BMC、BS/BV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Tb.S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健康区相比,坏死区的BMD、BMC、BVF、Tb.N 明显减少,Tb.Sp 较硬化区显著增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Tb.Th、BS/B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晚期股骨头坏死标本坏死区的骨小梁连续性破坏,结构散乱;硬化区的骨小梁结构增厚,数目增多,间隙变窄;正常区域骨小梁结构完整,厚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70.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发症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由于加压滑动鹅头钉具有加压滑动、稳定内固定作用,病人术后可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手术不当可发生不良结局。自1983年3月~1992年12月应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10例,发生手术并发症16例,占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