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8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244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非甾体抗炎药联合肌松剂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联合肌肉张力松弛剂与传统单纯NSAIDs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选取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29例,随机分组,单盲给药,联合用药组和两个对照组各43例。联合用药组给予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及肌肉张力松弛剂盐酸乙哌立松,另两组分别单独给予罗非昔布和盐酸乙哌立松。比较三组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8周治疗后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联合用药组均显著优于两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显效率较另两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两种不同药理作用的联合———NSAIDs的抗炎作用与肌松剂的缓解疼痛及痉挛作用,可使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2.
据统计,战伤死亡的人群中约有50%是死于不可控制的出血;在和平时期,出血也是创伤致死的第二大原因.即便最终控制了出血,如果不够及时,也会导致出现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感染、酸中毒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多种严重并发症而危及伤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不论对于平时还是战时都意义重大.尽管许多肢体的出血可以通过上止血带来控制,但仍有许多特殊部位的出血,如胸腹部、腋窝、腹股沟等无法使用止血带.通常这些部位的出血改用纱布填塞的方法来压迫止血,但往往效果不佳[1].鉴于此,许多急救止血剂应运而生,旨在压迫止血的同时触发凝血的瀑布级联反应,从而更有效地止血[2].本文将针对目前应用的几种主要急救止血剂的特点、应用、存在的不足及可能的改进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观察改良后软骨源性微载体的微观结构及主要成分,其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体内异位成软骨特性.方法 将新鲜猪软骨片粉碎后,梯度筛滤后得到直径大200~400 μm的软骨源性微载体,经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脱细胞处理后,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其DNA残留,采用扫描电镜对其微结构进行观察,通过甲苯胺蓝、番红花O组织学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载体的主要成分;体外复合软骨细胞后,通过MTT观察软骨源性微载体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将复合有软骨细胞的软骨源性微载体包埋于裸鼠皮下观察其异位成软骨能力.结果 改良后的微载体形态近似椭圆形,直径200~400 μm,微丝覆盖其表面,微丝长度40~90 nm;脱细胞处理后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阴性;甲苯胺蓝和番红花O组织学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在MTT检测细胞增殖中,第1天以后软骨源性微载体组及条件培养基组的OD值均高于完全培养基组(P〈0.05);复合有软骨细胞的软骨源性微载体具有异位成软骨能力.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的软骨源性微载体,可作为天然微载体高效扩增软骨细胞,可为组织工程提供优质种子细胞;其具有异位成软骨能力,有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  相似文献   
164.
目的:通过观察3-羟基丁酸、3-羟基已酸嵌段共聚[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hexanoate),p(3HB-co-3HH)对犬骨髓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索p(3HB-co-3HH)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哺乳类动物体现人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3HB-co-3HH)在DMEM培养液中的浸出液(0.1g/ml)培养犬骨髓干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测定及用FCM对细胞周期时相进行分析,并在p(3HB-co-3HH)薄膜上培养骨髓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在细胞培养的第2~5d,细胞增殖明显;MTT测定相对增殖率102%,细胞毒性0级;FCM检测结果显示p(3HB-co-3HH)浸出液培养组增殖期细胞为22.18%,对照组为16.12%。骨髓干细胞在p(3HB-co-3HH)薄膜上培养48h后观察呈簇状粘附生长。结论:p(3HB-co-3HH)浸出液对犬骨髓干细胞无毒性,细胞在p(3HB-co-3HH)表面生长良好,可作为新型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哺乳类动物体内进行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软骨脱细胞基质多孔支架(cartilage ECM-derived porous scaffold,CEDPS)在裸鼠体内异位构建软骨的可行性,并建立利用PKH26荧光和分子荧光活体成像系统无创评估组织工程化细胞-支架复合体在体内生长情况的新方法.方法 PKH26荧光标记成软骨诱导的BMSCs,接种入CEDPS支架,体外进行电镜、Desd/Live荧光染色观察,然后植入裸鼠背部,4周后利用分子荧光活体成像系统无创伤性评估组织工程化组织在裸鼠体内生长情况,取材进行组织学以及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检测,与荧光图像比较.结果 体外培养的BMSCs-CEDPS复合体电镜检查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在支架中增殖显著,细胞基质分泌增加,Dead/Live染色表明BMSCs在支架内部活性良好.4周后活体荧光示踪显示BMSCs在支架内生长良好,无扩散趋势,BMSCs-CEDPS复合体在裸鼠体内生成软骨样组织,番红"O"、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免疫荧光检查表明构建的软骨样组织内的细胞来源为接种的PKH26标记的BM-SCs.结论 利用BMSCs和CEDPS支架能够在裸鼠皮下异位构建类软骨样组织.PKH26标记与分子荧光活体成像系统结合,能够无创伤性评估组织工程化组织的种子细胞在动物体内生长情况与转归.  相似文献   
166.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促端侧吻合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再生的影响。 方法 选用雄性Wistar大白鼠 32只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16只。EGF组 :切断右侧腓总神经 ,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直径为 1mm小窗 ,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右小腿外侧肌内每天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的EGF注射液 ( 2 μg·μl-1) 0 1ml ,共用 2周 ;对照组 :吻合方法同EGF组 ,术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 4周、8周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 结果 端侧吻合加EGF组在各时间点 ,吻合口远段再生神经的数目、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超微结构观察 :EGF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和髓鞘的成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7.
168.
股骨头松质骨样本空间结构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在股骨头坏死和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研究中,股骨头松质骨的空间结构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介绍一种对股骨头松质骨样本的骨小梁的空间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评价的方法。方法对8个犬股骨头的松质骨样本进行硝酸银染色和白色聚酯包埋后,逐层连续断面切除,利用数码CCD镜头连续采集断面图像,获取样本断面的二维图像,利用计算机软件二值化图像,并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松质骨小梁空间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图形,对样本进行三维评测,指标包括骨体积分数(BoneVolumeFraction,BVF,BV/TV)、骨表面积体积比(Bonesurface/bonevolumeratio,BS/B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number,Tb.N)、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spacing,Tb.Sp)、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ModelIndex,SMI)。结果用本方法可以获得了清晰的骨小梁三维结构图,图像空间解析度10μm×10μm×10μm。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相比,骨小梁的BV/TV、BS/BV、Tb.Th、Tb.N和Tb.Sp、SMI之间存在差异(P<0.05),样本的上半部分结构致密,BV/TV较大,而Tb.Sp较小(P<0.05),小梁结构也表现为板状模型。结论距离股骨头上关节面的深度不同,股骨头的空间指标也随之出现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9.
去除外骨膜对引导性再生模型成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浩  卢世璧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5):278-280,I060
目的 研究去除外骨髓对引导性骨再生成骨过程的影响。方法 对24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制作10mm骨缺损,一侧保留外骨膜并用硅胶管连接,另一侧于缺损两端各去除外骨膜10mm,其余手术方法相同,动物分别于术后3天和1、2、3、4、6、10、12周处死,标本行X线、非脱钙骨切片组织学检查。结果 (1)去除外骨膜后对于膜管内、膜管外成骨过程均无影响;(2)外骨膜生发层中的成骨细胞与哈弗系统中央管内及骨表面的成  相似文献   
170.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目的 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的成骨作用。方法 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两骨断端髓腔用骨蜡封闭。6周后,实验侧(右)桡骨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左)桡骨骨缺损区注射自身外周血2ml。于注射前及注射后不同时间内分别行X线、组织学检查及骨缺损区瘢痕组织内钙磷含量的测定。结果 注射一1周,实验侧X线显示以骨缺损为中心形成一个密度增高的弧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