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0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33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83篇 |
口腔科学 | 61篇 |
临床医学 | 431篇 |
内科学 | 142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60篇 |
特种医学 | 14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29篇 |
综合类 | 797篇 |
预防医学 | 268篇 |
眼科学 | 25篇 |
药学 | 320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210篇 |
肿瘤学 | 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35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66篇 |
2011年 | 195篇 |
2010年 | 175篇 |
2009年 | 192篇 |
2008年 | 130篇 |
2007年 | 180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1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均再次手术、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10例获1年1个月-3年8个月随访,骨不连均愈合,愈合时间11.6-19.8个月(平均16.9个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标准:优3例,良5例,差2例。结论内固定不当、骨缺损尤其是内侧骨缺损未充分植骨修复、术后管理不当等是导致骨不连的重要因素。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补肾开窍方对6-羟基多巴(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石菖蒲挥发油组、龟板组、补肾开窍方组、IRE1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左脑立体注射6-OHDA法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石菖蒲挥发油组大鼠给予30 mg/kg石菖蒲挥发油灌胃,龟板组大鼠给予3.77 g/kg龟板液灌胃,补肾开窍方组给予3.77 g/kg龟板液、30 mg/kg石菖蒲挥发油灌胃,IRE1抑制剂组大鼠给予15 mg/kg STF-083110腹腔注射,每日2次,给药30 d。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中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纹状体内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家族同源蛋白(CHOP)、磷酸化需肌醇酶1(p-IRE1)和X盒结合蛋白1(XBP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自主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与协调性及感觉运动整合功能显著降低(P0.05),单胺类神经递质DA和TH表达显著降低(P0.05),内质网应激(ERS)指标GRP78、CHOP表达及纹状体内p-IRE1、XBP1表达均升高(P0.05)。补肾开窍方可使大鼠的行为学改善,增加脑内DA和TH含量,使ERS指标GRP78、CHOP表达降低,降低纹状体p-IRE1和XBP1水平[与IRE1抑制剂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开窍方可能通过抑制ERS的IRE1/XBP1通路对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鼠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212例医院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盐酸氨溴索。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氨溴索能够提高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Bcl 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因子(BIM)与BH3 only蛋白家族中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IM与PUM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4例宫颈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将124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标本124份设为研究组,选取124份其他良性宫颈疾病的正常组织标本为对照组,所有组织标本均行BIM与PUMA检测,分析宫颈癌组织中BIM与PUM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中BIM、PUM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M、PUMA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情况均无明显关系(P>0.05);BIM的表达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的表达有关(P<0.05);FIGOⅡ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及BIM、PUMA蛋白阴性患者其生存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经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FIGOⅡ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及BIM、PUMA蛋白阴性均为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IM、PUMA蛋白在宫颈癌癌变组织中低水平表达,随着患者FIGO分期越高、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时其低表达率均上升,且FIGOⅡ期、有淋巴结转移及低分化均为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5.
目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insulin-mediated glucose uptake,IMGU)在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至关重要,但非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non-insulin-mediated glucose uptake,NIMGU)也不容忽视。本文通过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 siRNA)下调微囊蛋白-3(caveolin-3, CAV3)蛋白表达,观察CAV3是否参与IMGU及NIMGU的生理过程。方法:分别设计合成针对骨骼肌C2C12细胞和心肌H9c2细胞的CAV3 siRNA并转染,C2C12细胞和H9c2细胞分别在有胰岛素和无胰岛素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细胞转染效果,Western blot检测CAV3、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蛋白表达,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结果:转染CAV3 siRNA后成功下调C2C12和H9c2细胞CAV3蛋白的表达。在无胰岛素刺激时,C2C12细胞转染48 h后,GLUT4表达降低(P<0.01),葡萄糖摄取减少(P...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研究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症状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NRDS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无创组各43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常规机械通气,无创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患儿(1)治疗后治愈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2)治疗前及治疗后1h、6h、24h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3)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无创组治愈率(93.02%)显著高于常规组(74.42%)(P<0.05);无创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无创组治疗后各时间PaO2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aCO2、FiO2、OI值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无创组总并发症发生率(6.98%)显著低于常规组(23... 相似文献
38.
BMP—2基因转染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PLA/PCL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P—2)转染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复合PLA/PCL(聚乳酸/聚己内酯)生物降解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 用Ad—BMP—2转染体外培养的成人BMSC,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细胞BMP—2的表达,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和ALP活性检测分析其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然后将转染后细胞接种到PLA/PCL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生长状况。结果 转染后,hBMP—2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S期细胞比例和ALP活性明显增高。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分布均匀,伸展良好。结论 Ad—BMP—2可高效转染hBMSC,且促进细胞增殖及成骨转化。转染后细胞在PLA/PCL上生长良好,BMP—2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39.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与脱钙骨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与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2例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骨肿瘤脱钙骨填充骨缺损,术后第7天行骨髓动员,每天皮下注射特尔立3.0μg/kg,连续3d,第4天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后采集APBSC。在X线电视透视下将一枚骨穿针准确穿入骨缺损部位,然后抽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即可注入骨缺损部位。通过术后连续X线片,了解其骨缺损修复能力。结果:12例病人术后得到随访,时间为4~16个月,在2~4个月以内均开始有不同程度的骨化,成骨效应满意。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是一种治疗骨缺损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带状疱疹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可评估的10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及病毒感染的防治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有24例(23.08% )并发带状疱疹,其中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为47.6%,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为42.1%.应用抗病毒药物,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外用干扰素,同时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平均治疗(20.5±3.8)d后,患者疱疹全部消退,有4 例出现严重疱疹后神经痛,其中2例伴有局部肌肉萎缩.无泛发性疱疹及内脏受累病例,无疱疹相关死亡.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的带状疱疹起病不典型,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但神经痛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