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颅脑手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661例效果评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总结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的经验,分析监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IV型和Axon公司的EpochXP型监测仪,共对661例手术患者进行了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其中听神经瘤220例,颈动脉狭窄237例(249侧),颅内动脉瘤64例,脑干肿瘤21例,其他桥小脑病变47例,垂体瘤45例,颈静脉孔区肿瘤12例,侵犯海绵窦肿瘤15例。结果 通过诱发肌电图、EEG、SEP、ABR、F-VEP及MEP的监测,可以准确判断颅神经的位置或脑实质的功能状态,颅神经的监测可以最大程度避免颅神经的损伤,长束功能监测可以提供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如脑供血的情况、功能区脑灌注状态。结论 术中神经功能的监测,对神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使用得当可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应该成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42.
骨瓣开颅和复位在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和复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1例桥小脑角区病变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手术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骨瓣开颅均顺利完成,获得了满意的术野显露,骨瓣切除平均用时48 min。术后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感染和发热,1例拆线后第2天发现脑脊液通过裂开的切口外漏,经及时处理,7 d后痊愈出院。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是安全、快捷、可行的。骨瓣复位可以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回顾总结移动磁体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系统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自2009年2月至7月,共有120例患者接受iMRI辅助下的手术.结果 91例行开颅手术和29例经蝶窦手术.48例(40.0%)术中使用iMRI发现残留病灶并改变了手术策略,扩大了切除范围.病变全切率81.7%.结论 移动磁体高场强iMRI和功能神经导航系统能够被很好地整合进神经外科手术流程,对改进手术策略,最大化地切除病灶和最大程度地保留神经功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4.
发笑同侧瘫的三叉神经鞘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笑同侧瘫的三叉神经鞘瘤一例贺宝荣*周定标卜博患者男性,16岁。1996年6月始出现不自主的发笑,难以控制,持续约2~3分钟,同年8月出现左下肢无力,站立或行走时不自主的抖动。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佳,智力正常。难以自控的发笑。除左下肢肌力3级外,余肢...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少枝胶质细胞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物(TI MPs)的表达,并分析其在肿瘤细胞间变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少枝胶质细胞瘤标本中MMP-1、MMP-2、MMP-3、MMP-7、MMP-9、MMP-14和TI MP-1、TI MP-2的表达。结果:1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中,均存在MMP-1、MMP-2和MMP-14表达,MMP-1位于部分细胞核,MMP2位于胞核和胞浆,MMP-14位于胞膜和胞间基质;7例胞浆出现MMP-7弱阳性,仅个别存在MMP-3、MMP-9和TI MP-1、TI MP-2表达;MMP-1在非间变型和间变型之间,MMP-1和MMP-7在间变细胞和非间变细胞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少枝胶质细胞瘤中,存在MMPs的表达和TI MPs的缺乏,一些MMPs成员在非间变细胞和间变细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MMPs的表达和TI MPs的缺乏可能参与了少枝胶质细胞瘤的发生、侵袭性生长和瘤细胞的间变。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本组男8例,女4例。囊肿位于颈段6例,胸段3例,腰段3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全切8例,次全切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除1例患者早期肌力下降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随访6月~5年(平均18个月),8例全切者无复发,4例次全或部分切除者2例复发。结论椎管内肠源性囊肿为先天性良性疾病,早期显微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大脑半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因头痛、头晕、走路不稳5 d入院;术前MRI示:顶叶大脑镰旁的占位性病变;行开颅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诊断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术后2个月复查未见复发。结论颅内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极为罕见,缺乏典型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诊断需待病理检查结果;最佳治疗方案为手术完整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48.
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12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20  
目的 了解面神经监测的方法学、准确性、实用性以及术中监测和面神经预后的关系,实现解剖保留面神经,提高肿瘤全切率的目的。方法 术中使用美国Viking—IV型多导术中监测仪监测自发和诱发面肌肌电图。120例听神经瘤中包括小型听神经瘤3例;中型听神经瘤9例;大型听神经瘤108例,均进行术中面神经监测。结果 通过术中监测自发EMG结合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EMG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损伤较机械刺激小。本组结果提示术毕在面神经出脑干端刺激时,若刺激量在1V,0.1ms,术后2周面肌功能在H—B分级的I级,长期随访效果理想。结论 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定位准确、及时,并可判断面神经预后。全切肿瘤后电刺激强度与面神经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鞍区病变术后低钠血症的临床分型和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患者血容量改变情况,将26例鞍区病变术后低钠血症分为低血容量型和高血容量型。对15例低血容量型患者采取补钠、补液治疗,缺钠量(mmol)=(血清钠正常值一血清钠测得值)×体重(kg)×0.2;对12例高血容量型患者采取限水利尿治疗。结果 23例患者低钠血症在3d-2周内得到纠正,未发生与低钠血症相关的严重并发症。2例死于其他并发症。结论 将低钠血症分成低血容量型和高血容量型。分别采取补钠补液和限水利尿治疗,简单易行。效果满意。对于低血容量型低钠血症患者,根据公式缺钠量=(血清钠正常值-血清钠测得值)×体重(kg)×0.2计算进行补钠,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0.
目的使用多导监护仪进行桥脑小脑角肿瘤的多组颅神经术中监测,以监测面神经为主。方法总结60例桥小脑角肿瘤术中监测的经验,其中听神经瘤为47例。使用Viking-IV型多导监护仪,监测自发和诱发的面肌、咬肌和斜方肌肌电图。诱发肌电图使用单极恒压电刺激。结果单极恒压电刺激诱发肌电图可以精确判断面神经的位置,损伤较机械刺激小。刺激量由大到小,距离由远及近,定位准确、及时,并可判断面神经预后。本组结果提示术毕在面神经出脑干端刺激时,刺激量在1V,0.1ms时,术后2周面肌功能在H-B分级的I级。术中监测后面神经保留率为93.6%。其他运动性颅神经均解剖保留。结论术中面神经功能监测是提高肿瘤全切率和面神经保留率的理想方法,并可提供面神经术后康复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