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6篇
  免费   703篇
  国内免费   359篇
耳鼻咽喉   50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475篇
口腔科学   197篇
临床医学   1307篇
内科学   1203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445篇
特种医学   4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228篇
综合类   3379篇
预防医学   1241篇
眼科学   131篇
药学   1320篇
  16篇
中国医学   1397篇
肿瘤学   191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69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639篇
  2011年   670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624篇
  2008年   654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619篇
  2005年   623篇
  2004年   602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390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384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黏膜下浸润癌是结直肠腺瘤进展为浸润癌的中间期,是进展性病理特征(advanced pathological features,APF)[1].结肠镜检查中判断腺瘤APF有利于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本研究着重探讨不同腺瘤和临床特征对腺瘤发生APF危险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右胸外侧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3月期间,常见先心病患者行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97例,与同期行正中切口进行同类先心病手术129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比研究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鸡胸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均无住院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平均总胸腔引流量分别为(223.9±127.1)ml,(379.4±203.9)ml;辅助呼吸时间分别为(248.5±74.4)min,(293.1±1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7±1.2)d,(9.4±0.86)d;鸡胸发生率分别为0%,2.3%(3/129);右胸组均低于正中组(P0.05)。结论右胸外侧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部分心内直视手术,与正中切口手术相比,明显缩短术后气管插管及住院时间,切口隐蔽,美观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依据壳核出血的形态、大小及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行CT平面导向下的微创液化引流术,清除血肿.结果 38例患者痊愈或好转32例,死亡6例,病死率15.8%.结论 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很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IL-1β水平变化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IL-1β水平,同时对40例健康者和40例胃炎患者血清作此项检测,以对照观察.结果 胃癌组血清sCD44v6、IL-1β水平分别为(572.53±158.76) ng/ml、(34.47±15.19)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胃炎组,且血清sCD44v6、IL-1β水平随胃癌TNM分期的升高、转移程度而增加.结论 血清sCD44v6、IL-1β水平与胃癌的侵袭性和转移程度有关,利用其可对肿瘤转移进行早期诊断、预测,并能通过免疫生物学手段干预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09级本科专业2个教学班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讲授法。待课程结束时,统计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学生考试成绩和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生理学教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应用恩替卡韦(ETV)治疗的耐药发生情况并探讨耐药原因。方法:对2003-2007年3月参加ETV剂量和疗效的随机双盲Ⅱ期临床试验、ETV与拉米夫定(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双盲对照Ⅲ期临床试验、ETV治疗LAM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Ⅲ期临床试验及其后续ETV开放治疗临床试验的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继续给予治疗和随访,计算截至2011年3月的累积耐药发生率,对临床耐药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RT)序列突变检测,并分析耐药原因。结果:63例患者中3例治疗2年后失访;1例治疗2.5年时转其他中心治疗;其他59例中16例用药4~6年,43例用药7~8年,随访4~8年,中位随访时间7年。13例患者发生临床耐药,累积耐药发生率为20.5%。9例耐药患者进行了HBV RT序列突变检测,其中5例检测出LAM耐药位点L180M和M204V突变和1~2个ETV耐药位点突变,符合ETV耐药特点;3例仅检出LAM耐药位点突变;1例检出2个ETV耐药位点突变和ADF耐药位点A181T突变。LAM经治、治疗前高病毒载量、治疗6个月病毒学应答不佳、治疗依从性差可能与耐药的发生有关。结论:长期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耐药率较低。对治疗初期应答不佳患者,加强监测和提高治疗依从性可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实时远程心电图会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实时远程心电图会诊诊断结果频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会诊中心连续1年对13家社区医院心电图通过实时远程会诊系统进行会诊,且对诊断结果频次汇总分析。结果共会诊40739例,正常心电图34.50%(14056/40739),异常心电图65.50%(26683/40739),异常心电图中前三项的是ST-T改变24.75%(6605/26683),期前收缩12.34%(3292/26683)和束支传导阻滞11.54%(3080/26683)。结论社区医院实时远程心电图会诊系统的应用及社区心电图医师熟悉会诊诊断结果的频次,对提高心电图诊断正确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网络环境下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超声影像教学资源与管理网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的改革,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复灌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线粒体ALDH2 mRNA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相比,乙醇后处理明显促进了左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的恢复,降低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的释放和心肌梗死面积,ALDH2 mRNA表达增高.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开放剂苍术苷减弱了乙醇后处理的作用,抑制了心室动力学指标的恢复,LDH释放增多,梗死面积增加,同时ALDH2 mRNA表达降低.结论: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2009年12月,采用B超引导穿刺建立通道,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128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在B超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建立皮肤肾脏通道,肾镜下采用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对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4例患者一期成功建立皮肤肾脏通路,行一期碎石术,4例患者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0~240(平均133)min,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后复查,109例患者结石取净,19例有结石残余,结石清除率87.9%(109/124)。结论B超引导穿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安全、方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