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携带甲胎蛋白(AFP)启动子的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yCDglyTK)双自杀基因体内靶向性治疗肝癌的效果和机制。方法构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表达质粒,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转染HepG2和SMMC7721肝癌细胞的裸鼠肝癌皮下种植瘤,观察自杀基因体内杀瘤效果以及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成功构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其靶向性地在AFP阳性的HepG2细胞种植瘤上表达,而AFP阴性的SMMC7721细胞种植瘤上无表达,氟胞嘧啶(5-FC)、更昔洛韦(GCV)及两者联合可有效抑制HepG2细胞种植瘤的生长,抑瘤效果GCV+5-FC〉5-FC〉GCV,而SMMC7721细胞种植瘤的生长未受影响。HepG2细胞种植瘤治疗后有明显的细胞凋亡,而SMMC7721细胞种植瘤内极少凋亡细胞。结论携带AFP启动子的yCDglyTK双自杀基因能有效地靶向性地杀伤AFP阳性的肝癌细胞,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杀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树突状细胞(DCs)的免疫功能变化。方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用GM-CSF和IL-4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DCs,流式细胞仪测定DCs表面分子的表达,分别用ELISA、ELISPOT、MTT法测定HCC患者和健康人的DCs分泌IL-12;T淋巴细胞分泌IFN-γ和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GM-CSF和IL-4能成功地体外诱导、培养和扩增DCs。HCC患者DCs的CD86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91.7% vs83.5%, P<0.05)。HCC患者DCs分泌IL-12与健康者差异不显著[(324.6±171.0)ng/L vs(436.5±142.7)ng/L, P>0.05],接受内毒素LPS刺激后,差异更明显[(478.6±142.7)ng/L vs(630.0±151.9)ng/L, P<0.05]。DCs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IFN-γ 的量在HCC患者明显低于健康者[(133.4±51.2)103U/L vs (183.0± 60.2)103U/L, P<0.05],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在HCC患者明显低于健康者(2.3±0.7 vs3.5±0.8, P<0.01)。CTL杀伤实验表明,当效靶比为 10∶〖KG-*2〗1 和 20∶〖KG-*2〗1 时,HCC组的CTL对肝癌细胞Hep G2的杀伤活性明显低于健康组。结论: HCC患者DCs功能和T淋巴细胞功能低于健康者,HCC患者DCs诱导的CTL杀伤活性亦明显低于健康者。  相似文献   
43.
门静脉淤血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研究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HepaticIscheiaReperfusion,HIR)损伤的机制。方法用60%四氯化碳(CCl4)溶液皮下注射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四组A组假手术组(6只),B组单纯肠系膜上静脉阻断(16只),C组肝门阻断+门腔转流(16只),D组肝门完全阻断40min(16只)。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肿瘤坏死因子(TNF)、7d存活率及肝、肺病理的变化。结果B、C、D组的7d存活率分别为5/10只、8/10只、4/10只;再灌注后4h血清TNF含量,B、C、D组分别为(0.631±0.198)u/ml、(0.596±0.223)u/ml、(0.789±0.371)u/ml,明显高于术前的(0.177±0.139)u/ml和A组的(0.315±0.182)u/ml(P<0.01);D组再灌注4h的AST明显高于C组(P<0.01);C组的AST、ALT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的HA水平,D组明显高于B组,C组显著高于A组(P<0.01);肝、肺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肺的病理损害,程度以D组最重、B组次之。结论门脉淤血是导致肝硬化大鼠HIR损伤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189例胰头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分析胰头癌的诊治经验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9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189例胰头癌的诊治情况,对近5年的94例患者进行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找出可能影响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并对各因素两个水平的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肿瘤直径大于4 cm、肠系膜血管受侵是严重影响胰头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对危险度(RR)为姑息治疗的0.502倍(P=0.023)。用Cox回归生存率曲线估计的根治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期约为460 d。结论胰头癌是一种预后很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头癌的惟一有效手段。提高对高危人群的警惕,有序开展各种影像学(B超、CT及超声内镜等)和血清学检查(CA19-9),早期发现病变,及时实施根治性切除,是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肝硬化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消化器官功能是否有保护作用。 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5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者予右美托咪啶首量1 μg/kg,15 min静脉恒速泵注,续以0.3 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以同样方式泵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麻醉前、肝癌切除后1 h、6 h、24 h及72 h取血样,测定血清二胺氯化酶(DAO)、D-乳酸(D-LAC)、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酶(ALT)、肿瘤坏死乳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水平。 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一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映肠损伤的指标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D组的DAO活性及D-乳酸水平在肝切除后较C组明显降低(P<0.05);反映肝损伤的指标AST和ALT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但D组低于C组(P<0.05)。D组的TNF-α和IL-6活性及MDA在肝切除后较C组明显降低(P<0.01)。 结论右美托咪啶对肝硬化患者围术期消化器官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6.
47.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主要指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第二位的肿瘤死亡原因.目前认为肝切除术仍是目前肝癌治疗中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回顾多年来肝癌切除术后的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术后5年复发率达60%~70%.严重影响肝癌预后.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内调节性T细胞(Tregs)对局部免疫效应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TDLNs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DLNs内Foxp3+Tregs和CD4+及CD8+T细胞的数量。实时定量PCR测定Foxp3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TDLNs内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结果:TDLNs内Tregs和效应性T细胞均明显扩增,Tregs弥散分布于CD8+T细胞聚居区。TDLNs内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一接种肿瘤小鼠腹股沟淋巴结(P0.01)和脾脏(P0.01)。Tregs趋向于在TDLNs内聚集,而非其它外周淋巴结位点。荷瘤小鼠的脾脏Foxp3mRNA表达明显高于注射LPS小鼠脾脏。Tregs抑制TDLNs内已初始化的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经anti-CD3刺激激活后,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可恢复。结论:TDLNs内Tregs通过调控CD8+T细胞功能而发挥重要作用,清除Tregs是发挥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分析胰体尾癌的诊治经验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1995年9月~2005年8月收治的70例胰体尾癌的诊治情况,并于2008年4月对后5年的40例病例进行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找出可能影响胰体尾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用Kaplan-Meier方法和寿命表获得中位生存时间和1~5年生存率.结果 94.3%的胰体尾癌病人在40岁以上,男女患者比例为1.59:1,B超、CT和CA-199的检出率分别为86.0%、93.2%和81.0%;胰体尾癌的中住生存时间为(270±47)d,1~5年存活率分别为40.0%、17.5%、12.1%、3.0%和3.0%:Cox比例风险模型发现年龄、淋巴结肿大和治疗方式等变量是胰体尾癌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根治性手术是改善胰体尾癌预后的关键且安全的,根治术后胰体尾癌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0d,显著高于姑息治疗及无特殊治疗患者的195 d.结论 胰体尾癌易误诊,确诊时多属晚期;提高胰体尾癌的警惕,重视40岁以上男性的非特异性临床症状,联合应用影像学(B超、CT)和CA-199检查及早发现病情,积极予以根治治疗可有效改善胰体尾癌预后.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本研究通过大鼠肝癌模型的建立,观察正常肝脏发展成肝癌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变化,对肝癌形成的机制进行一定的探索.方法 用二乙基亚硝胺溶液(DENA)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不同时期TGF-β1、磷酸化Smad2、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Smad4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细胞时TGF-β1和Smad4很少表达,随着肝硬化的发展,两者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但DENA处理22周后的肝组织中Smad4表达明显下降,肝癌降低更显著;正常细胞可有较多磷酸化Smad2的表达,DENA处理8周时表达明显减少,后逐渐增多,DENA处理16周、22周时磷酸化Smad2的表达接近正常水平,但肿瘤内表达明显减少,并显著低于DENA处理8周时;正常肝细胞可见Smad7的表达,随着肝硬化的发展而加重,DENA处理22周时的肝组织达到最高,肝癌的表达仅略低于22周时的肝组织.结论 肝癌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大鼠肝硬化晚期Smad4表达的减少、甚至消失,TGF-β1和Smad7的过高表达,磷酸化Smad2的减少,在大鼠肝癌的发生、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