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纹状体中神经元及一氧化氮合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映梅  杨晋辉  包维民  尤丽英  李朗 《胃肠病学》2002,7(3):142-145,155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脑纹状体中神经元的变化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探讨纹状体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和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CI4肝硬化模型,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纹状体中神经元的变化,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染色法观察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用图像分析仪对纹状体神经元进行光密度及数目测定,同时对纹状体NOS的表达程度和数目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肝硬化时纹状体神经元光密度值变小(实验组0.67±0.04,对照组0.78±0.06),数目减少(实验组12.0±3.1,对照组19.7±5.4),纹状体NOS表达增强(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实验组148.0±12.1,对照组172.0±10.7;阳性细胞数:实验组14.80±2.59,对照组8.96±1.71)。结论:肝硬化大鼠纹状体中神经元数目减少,尼氏体减少、消失可能是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尤其是以运动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肝性脑病的重要组织学基础之一;NO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损伤,并参与了肝硬化和肝性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了解表达SP100抗体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上诊断和随访PBC患者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PBC患者,分为抗SP100阳性组12例、抗SP100阴性组58例,比较其症状、肝功能、免疫学指标及肝病理组织学等特征.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非正态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结果 抗SP100阳性组和抗SP100阴性组,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中位数和IgM平均值抗SP100阳性组分别为466 U/L、728 U/L和(4.25±2.86) g/L,抗SP100阴性组分别为163U/L、154 U/L和(2.81±2.15) g/L,抗SP100阳性组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IgM水平均高于抗SP100阴性组,Z值分别为3.71和3.38、t=2.06,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例AMA-M2阴性的PBC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18例,占45%,抗SP100阳性8例,占20%,AMA-M2阴性的PBC患者中抗核抗体阳性率高于抗SP100阳性率,P=0.021.AMA-M2表达在抗SP100阳性组和抗SP100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学上,PBC各期患者均有SP100抗体表达.结论 表达SP100抗体的PBC患者的临床特征类似于未表达SP100抗体者;对SP100抗体表达的PBC患者更应重视随访.  相似文献   
23.
侏儒症又称矮小症,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致身体发育迟缓性疾病.侏儒症患者虽然身体矮小,但其生理功能与常人无异.然而,侏儒症患者的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术中有其特点,现将我院侏儒症患者经脐单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急性阑尾炎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老年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AIH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比较老年患者(11例)和中青年患者(34例)的临床表现及肝穿病理学等特征.结果中青年组及老年组AIH均以女性为主,老年组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更多见;老年AIH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生化检查发现ALT升高并不明显;球蛋白升高,以IgM升高为主.病理组织学上,AIH患者有界面炎、肝小叶内炎症重、胆管破坏不明显和不同程度纤维化三个特点.老年组患者病理上多为晚期表现.结论 老年人AIH临床表现更加缺乏特异性,确诊时同更晚,危害更加严重.对未以AIH典型症状就诊的老年患者应常规行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检测甚至肝穿活检,以提高老年人AIH的诊断率,尽早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抗GP210和抗SP100检测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1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抗GP210和抗SP100。结果 71例PBC和47例非PBC患者两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在PBC患者,抗GP210、抗SP100和两抗体同时阳性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40.2%、76.6%和82.4%,敏感度分别为26.8%、11.2%和10.2%;不同病理分期PBC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GP210和抗SP100的检测并不能提高诊断PBC的效能。  相似文献   
26.
肾脏是具有物质代谢和内分泌作用的双重器官,在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发生肾损害时,一方面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代谢异常,另一方面由于严格控制饮食内容又造成摄入不足。营养缺乏在肾病患者中并不鲜见,发生率约为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肠道相关分子微生态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根据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大肠杆菌的特异性引物,根据细菌的ddl基因序列设计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的特异性引物。收集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粪便标本30份(结直肠癌组)及正常对照标本30份(正常对照组),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5种细菌的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结直肠癌组粪便中细菌数量分别为双歧杆菌属:9.25±0.83比4.52±0.49,乳酸杆菌属:7.45±0.37比5.46±0.12,结直肠癌组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大肠杆菌:4.68±0.32比5.82±0.47,粪肠球菌:4.95±0.24比10.60±0.30,屎肠球菌:5.03±0.43比5.74±0.16,结直肠癌组的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多,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肝内胆管是PBC时自身免疫攻击的靶目标,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粪便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品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获得DNA的质与量。方法:以粪肠球菌作为试验菌株,分别采用标准菌株法,PCR扩增产物纯化法和PCR扩增目的片段割胶纯化法制备标准品,比较三者用于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制作的好坏及用核酸蛋白检测仪Biophotmeter测定获得DNA的质与量。并将PCR扩增产物纯化法得到的产物进行测序。结果:PCR扩增目的片段割胶纯化法获得DNA的量及纯度均较低,为29.9±3.2和2.8±0.2,标准菌株法和PCR扩增产物纯化法的量及纯度均较高,分别为62.9±2.7及1.7±0.1,59.1±2.7及1.8±0.1.PCR扩增目的片段割胶纯化法与标准菌株法和PCR扩增产物纯化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菌株法和PCR扩增产物纯化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标准菌株法为佳。采用标准菌株法及PCR扩增产物纯化法,能获得很好的标准曲线(r=-1.00)。并且纯化产物序列与目的片段序列完全相同。结论:标准菌株法及PCR扩增产物纯化法制备标准品作荧光定量PCR检测比PCR扩增目的片段割胶纯化法更适合肠道相关分子微生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肝内淋巴细胞活化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阐明PBC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新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流式细胞法检测PBC患者外周血和肝内CD3、CD4,CD8,CD4/CD8,HLADR+CD3^+,HLADR+CD8^+,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并与NASH患者比较.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CD4+T淋巴细胞占明显优势,肝内浸润T淋巴细胞以CD8^+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为主;肝内CD4^+T淋巴细胞较外周血中明显减少,CD4/CD8比例明显降低,但较NASH患者高.PB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组成比例及HLADR+CD3^+、HLDR+CD8^+并无显著性差异,外周血中IFN-γ、IL-2无显著性差异;但PBC患者肝内CD4^+T细胞增多;CD4/CD8上升,HLADR+CD3^+、HLDR+CD8^+均增高,IFN-γ、IL-2均高于NASH患者.结论 PBC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活化状态可部分反应肝内免疫状况,肝内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是PBC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肝脏中HLADR+CD3^+、HLDR+CD8^+异常活化的同时肝组织内IL-2和INFγ增高,提示Th1细胞因子在PB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